白玉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被引量:3
- 2013年
- 对日本的教育民主化改革是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是去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占领日本后,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对日本的体育、宗教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随着冷战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与苏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通过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民主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 白玉平张杨
- 关键词:冷战日本教育美国外交政策
- 冷战时期(1950-1974)美国国际教育政策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美国国际教育的兴起与美国的文化冷战战略密切相关。在教育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政策之下,美国国际教育一方面通过教育塑造美国的良好国家形象,展示美国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美国向国外教育界进行文化扩张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美国国际教育作为文化冷战的产品,在冷战初期经历了其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成长和变革阶段。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当今现实,我们可以看出冷战时期美国国际教育的战略思维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随之消逝,反而愈演愈烈,继续影响着今日美国国际教育的政策和格局,成为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重要推手。
- 白玉平曲铁华
- 关键词:国际教育文化冷战教育政策
- 美国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政策(1951-1961)被引量:3
- 2014年
- 冷战初期,为了填补战后日本的"精神真空",将日本控制在美国的遏制战略轨道上,美国发起了针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新闻署等官方机构在加大对日文化与宣传活动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利用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对日本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渗透。美国对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理战在促进日本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培养日本人的亲美倾向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美国政府企图在短时间内削弱甚至清除马克思主义对日本知识分子影响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 白玉平张杨
- 关键词:美国政府心理战私人基金会
- 冷战时期(1945—1975)美国基金会对日本教育援助项目探析——兼论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美国因素被引量:4
- 2017年
- 慈善基金会是美国海外教育援助项目的主要推行者,在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历程中,以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基金会为代表的三大美国基金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基金会一方面整合国内各种教育和社会资源,帮助规划和发展日本教育体系并支持日本各项教育事业的推行,积极地改善了战后日本教育界资源匮乏的局面,奠定了战后日本教育的复兴和后来成为教育强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基金会的教育援助实际上是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和慈善工具向日本推行文明与文化输出的行动,美式思想观念通过教育途径传播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日本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 白玉平曲铁华
- 关键词:教育援助日本教育
- 冷战初期(1951—1961)美国对日本工会心理战政策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工会组织是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夺的重要目标。冷战初期,为了清除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影响,加强其亲美导向,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对日本工会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战活动。美国对日心理战政策的效果往往受到美日关系的深刻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显现成效。但从长期来看,美国对日本工会持续的文化与宣传活动,一方面培养了一批认同西方理念、追随美国的工会领导人;另一方面成功导致了日本工会的分裂。更重要的是,美国倡导的"温和"斗争路线逐渐被日本工会所接受,并最终使工会组织成为日本政治格局中的"温和的反对派"。
- 白玉平
- 关键词:冷战心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