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娟
-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下的斑块特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比较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下的斑块特性,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患者310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n=188)和无斑块组(n=122),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参数,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再将有斑块组分为颈动脉狭窄率<50%组(n=147)和颈动脉狭窄率≥50%组(n=41),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特征。结果:年龄、糖尿病史、载脂蛋白B(ApoB)是高血压患者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狭窄率≥50%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厚度(MPH)更厚,且以多发斑块、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为主;颈动脉狭窄率<50%组以非多发斑块、等回声及高回声斑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史、ApoB是高血压患者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尽早干预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斑块性质及动脉硬化情况,尽可能避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高楚婷丁昱卜锐夏春娟史明媛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 BMSCs改善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比较不同途径输注移植BMSCs后在肾脏的归巢能力,获取BMSCs肾脏最佳归巢能力的...
- 夏春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阿霉素肾病超声引导
- 雷米普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比较雷米普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SD大鼠慢性肾病模型32只,随机分为雷米普利治疗组(A组)、BMSCs治疗组(B组)、雷米普利与BMSCs联合治疗组(C组)、Ⅳ型心肾综合征对照组(CRS组)各8只,另选8只健康大鼠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A组接受雷米普利灌胃,B组经肾动脉移植BMSCs, C组接受雷米普利灌胃的同时经肾动脉移植BMSCs, CRS组与N组在其余3组接受操作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各组在接受治疗后第1周末收集血液、尿液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处死大鼠收集肾脏与心脏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大鼠心脏与肾脏的病理改变;采用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量,同时取新鲜组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亚细胞结构。结果 A、B、C、CRS组Scr、BUN及24 h尿蛋白均显著高于N组(P<0.05);与A组相比,C组各检测指标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C组较A组与B组肾脏与心脏恢复情况较好;TUNEL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CRS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经治疗后各组表达均有下降,其中C组较CRS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透射电镜提示C组细胞器形态学较为良好。结论 经肾动脉移植BMSCs联合雷米普利灌胃可抑制受损心肌细胞的死亡过程,改善心、肾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对Ⅳ型心肾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马逸群邵丽诗张娅夏春娟时琛王家平宋超王世平万珊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肾综合征
- 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穿刺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可疑周围型肺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穿刺体位、穿刺部位、病灶大小、穿刺角度、穿刺针数及穿刺针型号对穿刺有效率的影响。结果病理做出明确诊断患者153例,穿刺无效24例,穿刺有效率为86.44%。病灶大小>50mm及26~50mm的患者穿刺有效率高于病灶大小<26mm(P<0.05),患者穿刺时体位采取坐位、平卧位者的穿刺有效率高于侧卧位(P<0.05),穿刺针型号16G穿刺有效率高于18G(P<0.05)。患者性别、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及穿刺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7例患者穿刺术后并发症总发病率为5.65%(10/177),其中气胸3例(1.69%)、胸膜反应5例(2.82%)、咳血痰2例(1.13%)。结论病灶大小、穿刺时患者体位是影响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应规范各项操作,为周围型肺病变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卜锐夏要友夏春娟陆健斐王燕李卓原赵鹤仙
- 关键词:超声疗法穿刺术
- 经肾动脉移植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炎症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观察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阿霉素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治疗效果,评估不同移植剂量对肾脏炎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2只,2只4周龄大鼠用于体外分离培养BMSCs;48只6周龄大鼠造模(小剂量多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成功后随机分组:模型组(M组)、低、中、高剂量组(A、B、C组),每组12只;A、B、C组经肾动脉移植BMSCs 0.5 mL,浓度分别为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M组经肾动脉输注等量PBS,正常对照组(N组,12只),尾静脉输注等量0.9%NaCl。移植BMSCs后第7、14天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M组、A组、B组、C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BMSCs移植7、14 d后,A组、B组、C组与M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降低(P<0.05),且B、C组低于A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示:A组、B组、C组较M组萎缩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扩张情况得到改善,其中B、C组病理学形态较A组轻微;免疫组化结果示:A组、B组、C组大鼠肾间质CD3、CD20表达较M组表达减轻,其中B、C组减轻程度优于A组。结论经肾动脉移植BMSCs可抑制或延缓CKD大鼠肾脏炎症进展,且一定范围内,较大剂量效果优于小剂量。
- 李嘉琦李天祎夏春娟杨素萍张娅王家平
- 关键词:肾脏炎症慢性肾脏病
-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病(CKD)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症小体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2只用于体外分离培养BMSCs;36只大鼠CKD造模(左肾切除+多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CKD)组、肾动脉移植BMSCs(A-M)组、尾静脉移植BMSCs(V-M)组;另设假手术(SHAM)组,每组12只,尾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移植BMSCs后第7、14天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改变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核苷酸结合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KD组、A-M组、V-M组7 d、14 d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BMSCs移植7 d、14 d后,A-M组、V-M组与CKD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降低,且A-M组低于V-M组(P<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示,A-M组、V-M组较CKD组炎性浸润减轻,萎缩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扩张情况有所改善,纤维化程度减轻,A-M组改善程度优于V-M组。免疫组化结果示,A-M组、V-M组较CKD组大鼠肾间质NLRP3、ASC、Caspase-1阳性表达减少,A-M组减少程度大于V-M组。结论BMSCs可改善CKD大鼠肾脏纤维化,动脉途径移植优于静脉途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 李嘉琦杨扬李天祎杨素萍夏春娟王家平
- 关键词:肾纤维化
- 高频超声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 卜锐杨娜夏春娟马峻峰陆健斐丁昱易晓佳赵丽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
- 先天性无阴道合并宫颈管闭锁致宫腔大量积血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女,14岁,因“周期性腹痛7月余”就诊。查体:腹壁稍降,无压痛及反跳痛;脐下两指可扪及包块.压痛(+),活动度可。月经史:月经未束潮。妇科榆查:外阴发育正常,阴毛正常分布,前庭发育可.可见处女膜痕迹,未见阴道口。
- 夏春娟冯蕾
- 关键词:先天性无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积血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癌结节的超声声像图多个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病理诊断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03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0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甲状腺癌结节位置、大小、数目、回声、形态、钙化灶类型、有无囊性变、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内部血流等癌结节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结节分布位置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结节最大径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内微钙化及粗大钙化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内血流达3级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侵犯甲状腺被膜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这些征象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结节数量及内部囊性变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多个超声特征,一定程度上或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临床上制定首次治疗策略、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提供有用依据。
- 卜锐杨娜夏春娟陆健斐马峻峰李思齐刘小艳李卓原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
- 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慢性肾病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大鼠慢性肾病(CKD)。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BMSC+微泡组、BMSC组、CKD组均制备CKD模型,制模后BMSC+微泡组大鼠经肾动脉注射0.5 mL的BMSC(2×10^(6)/mL),随之注入0.5 mL声诺维造影剂微泡(2×10^(8)个/毫升),注射完毕后立即启动西门子S3000超声诊断仪对两侧肾脏每隔10 s分别爆破1次,共3次;BMSC组大鼠经肾动脉注射0.5 mL的BMSC(2×10^(6)/mL)悬液;对照组及CKD组大鼠经肾动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BUN、血清Cr、24 h尿蛋白,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评估治疗2周后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MSC+微泡组大鼠血清Cr、血清BUN、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BMSC组大鼠血清Cr、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CKD组大鼠治疗后血清Cr、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BMSC组大鼠治疗后血清BUN及CKD组治疗后血清Cr、血清BUN、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与CKD组比较,BMSC+微泡组和BMSC组大鼠血清Cr、血清BUN、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BMSC组比较,BMSC+微泡组大鼠血清Cr、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与CKD组比较,BMSC组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显示CKD样病理有所改善,BMSC+微泡组CKD样病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超声微泡爆破联合BMSC移植治疗大鼠CKD效果较好,其可减轻大鼠CKD肾脏损伤程度,改善肾脏功能。
- 夏春娟王家平杨杨李天祎邵丽诗马逸群张娅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术慢性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