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惠萍

作品数:26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食管
  • 8篇反流
  • 6篇易激综合征
  • 6篇食管炎
  • 6篇综合征
  • 6篇黏膜
  • 6篇反流性
  • 6篇反流性食管炎
  • 6篇肠易激
  • 6篇肠易激综合征
  • 5篇信号
  • 5篇祛瘀
  • 5篇腹泻型
  • 5篇腹泻型肠易激...
  • 5篇肠道
  • 4篇信号通路
  • 4篇通路
  • 4篇中医
  • 4篇中医药
  • 4篇黏膜修复

机构

  • 26篇南京中医药大...
  • 7篇苏州科技城医...
  • 3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6篇朱惠萍
  • 16篇孙宏文
  • 10篇杨欣
  • 9篇梁国强
  • 6篇吴婷婷
  • 4篇王敏
  • 4篇朱慧
  • 4篇章一凡
  • 3篇杰辉
  • 3篇葛惠男
  • 2篇郭金伟
  • 2篇欧阳八四
  • 2篇王萌
  • 2篇胡芳
  • 2篇龚诚
  • 2篇俞嵩
  • 2篇任光荣
  • 2篇沈贤敏
  • 2篇孙柳
  • 1篇朱敏

传媒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腑法调节肠道菌群及修复肠黏膜屏障研究进展
2024年
肠道菌群及肠屏障功能对于肠道功能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紊乱、肠屏障结构被破坏,会导致体内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引发机体各种组织损伤。中医通腑法可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及其免疫应答、恢复肠道正常运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影响肠道内环境,从而维护肠稳态及机体健康。对通腑法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屏障功能开展相关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吴熠姮徐志伟朱惠萍俞嵩张川丁姮月孙宏文
关键词:中医药治法通腑法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肠屏障功能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鼠与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的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只清洁级幼龄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K)与模型组(IBS-D)并建立脾虚型IBS-D小鼠模型,对2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均降低,在门、纲、目、科、属、种6个分类水平上,2组小鼠的菌群构成及构成比皆存在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健康小鼠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共占94.14%,而脾虚型IBS-D小鼠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共占79.63%;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拟杆菌门、Saccharibacteria、蓝藻门减少,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增多;在属水平上,健康小鼠以拟杆菌属、另枝菌属、乳酸菌属等为优势菌群,而脾虚型IBS-D小鼠以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Parasutterella等为优势菌群;与健康小鼠比较,脾虚型IBS-D小鼠另枝菌属、乳酸菌属、理研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monas、分节丝状菌属、瘤胃球菌属、脱硫弧菌属、Gelria减少,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Parasutterella、Lachnoclostridium、厌氧棍状菌属、Blautia、埃希氏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Parabacteroides、克雷伯氏菌属、厌氧原体属、Flavonifractor、Candidatus Stoquefichus、Anaerostipes、Epulopiscium、沙雷氏菌属增多。结论:2组小鼠的菌群构成及构成比皆存在差异,脾虚型IBS-D小鼠表现为大量有益菌的下降与有害菌的增加。
丁姮月朱惠萍梁国强张川连秋华孙宏文
关键词:肠道菌群
祛瘀护膜剂调控TGF-β_(1)/p38MAPK信号通路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修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祛瘀护膜剂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健康雄性SPF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使用“4.2 mm幽门夹+2/3胃底结扎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7 d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祛瘀护膜剂低剂量组、祛瘀护膜剂中剂量组、祛瘀护膜剂高剂量组,每组10只。祛瘀护膜剂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祛瘀护膜剂灌胃,西药组给予铝镁加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淀粉灌胃,均连续灌胃14 d。观察灌胃过程中各组大鼠进食情况、行为状态、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灌胃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组织病理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GF-β_(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p38MAPK、TGF-β_(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祛瘀护膜剂高剂量组各死亡1只,其余给药大鼠进食情况、行为状态均明显好于模型组,体重高于模型组。祛瘀护膜剂各组和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下层炎症明显较模型组轻,祛瘀护膜剂高剂量组黏膜上皮基本恢复。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_(1)水平及食管组织中p38MAPK、TGF-β_(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祛瘀护膜剂各组和西药组血清TGF-β_(1)水平及食管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祛瘀护膜剂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祛瘀护膜剂低剂量组(P均<0.05);祛瘀护膜剂各组和西药组食管组织中TGF-β_(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祛瘀护膜剂低、中、高剂量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祛瘀护膜剂可能通过抑制TGF-β_(1)/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在食管黏膜修复的过程中调控TGF-β_(1)的表达,从�
黄雪杨欣梁国强梁国强朱惠萍朱惠萍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评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数据库中有关IBS-D的中药及中药、西药结合与西药治疗随机对照试验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9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1.26,95%CI为[1.17,1.35],Ρ<0.001,治愈率RR=1.66,95%CI[1.21,2.28],Ρ=0.002,均显著优于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酵母菌(MD=-1.14,95%CI[-1.27,-1.00],Ρ<0.01)、大肠杆菌(SMD=-0.70,95%CI[-1.19,-0.22],Ρ=0.004)、肠球菌(SMD=-1.30,95%CI[-1.87,-0.74],Ρ<0.001)等致病菌水平均显著降低,乳酸杆菌(SMD=1.17,95%CI[0.97,1.36],Ρ<0.001)、双歧杆菌(SMD=1.14,95%CI[0.83,1.45],Ρ<0.001)等有益菌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BS-D在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改善肠道微生态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吴熠姮吴婷婷丁姮月朱惠萍王萌徐志伟孙宏文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肠道菌群META分析
健脾合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健脾合剂对葡萄糖感受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其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健脾合剂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番泻叶灌胃+束缚应激”复制IBS-D脾虚模型。健脾合剂低、高剂量组灌胃健脾合剂水提液2.52、7.56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4 d。于给药第1、7、14天记录大鼠体重,对大鼠粪便性状进行Bristol评分,采用直肠扩张下腹壁回缩反射评分(AWR)评估IBS-D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甜味素受体第一家族成员2(T1R2)、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GLP-1、5-HT蛋白表达。结果给药第1、7、14天,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合剂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给药第14天,粪便Bristol评分降低(P<0.05),AWR评分升高(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上皮轻度破损,局部可见水肿;健脾合剂低、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合剂低、高剂量组T1R2、GLP-1表达升高(P<0.05),5-HT表达降低(P<0.05);健脾合剂高剂量组GLUT2、SGLT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健脾合剂通过恢复肠葡萄糖感受器的正常表达,调控GLP-1/5-HT分泌,改善肠动力和缓解内脏高敏感,治疗脾虚型IBS-D。
徐志伟丁姮月吴熠姮梁国强吴婷婷朱惠萍孙宏文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健脾合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5-羟色胺
健脾合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IgA、IL-6、IL-6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年
观察健脾合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小鼠IgA,il-6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男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和综合治疗组。建立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模型,并分组给药10d。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IgA,il-6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gA,il-6和il-6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1)。各药物组小鼠的IgA,il-6和il-6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0.01)。高剂量健脾合剂组中IgA,il-6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健脾合剂组(P <0.05)。结论:健脾合剂可能通过降低IBS小鼠炎症因子IgA,il-6和il-6mrna的表达来调节肠胃功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张川孙宏文朱惠萍
关键词:健脾合剂
PPIs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文种限制为中文及英文,收集自建库至2020年4月的PPIs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GER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P<0.00001,RR=1.23,95%CI[1,17,1.29])、内镜下有效率(P<0.00001,RR=1.21,95%CI[1,12,1.3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3,RR=0.38,95%CI[0.15,0.92])、临床症状RDQ评分(WMD=-0.96,95%CI[-1.12,-0.80],P<0.00001)、GerdQ评分(WMD=-2.17,95%CI[-2.79,-1.56],P<0.00001)、食管括约肌静息压(WMD=3.57,95%CI[1,15,6.00],P=0.004)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Is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GERD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优于单纯PPIs等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食管黏膜炎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张迎春何海艳杨欣朱惠萍黄雪孙宏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半夏厚朴汤META分析
消化内科患者入院药物重整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入院时药物重整情况,为临床药师参与消化内科患者入院时药物管理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某院消化内科新入院患者,纳入入院前存在服用药物的病例,通过药学问诊,记录患者的用药目的、用法用量、慢病是否定期随访或监测指标值、过敏史。结果:共纳入111例病例,其中有慢病史的102例,占比91.89%;平均服用药物数量为4.04种;平均药疗差异问题数为1.81;存在药疗差异的有92例,占比82.88%,其中接受药师建议的有90例,占比97.83%。结论:患者自我药疗偏差较大,部分患者规范就医用药意识薄弱;临床药师可通过入院时的药学问诊以及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赵飞燕秦媛媛张夏兰唐秋月朱惠萍俞嵩沈夕坤
关键词:消化内科合理用药
藏红花素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肝硬化老年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对肝硬化老年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法构建肝硬化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L-CR组、M-CR组、H-CR组(腹腔注射20、40、80mg/kg的CR)、ML385组(腹腔注射80mg/kg的CR+腹腔注射30mg/kg的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剂ML385),每组各10只。另外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干预4周。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长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试剂盒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排列紊乱,胶原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ALT、AST、HA、PCⅢ、Ⅳ-C、LN、TNF-α、IL-6、IL-1β、MDA表达升高(P<0.05),SOD、Nrf2、HO-1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CR组、M-CR组、H-CR组大鼠肝组织排列整齐、胶原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ALT、AST、HA、PCⅢ、Ⅳ-C、LN、TNF-α、IL-6、IL-1β、MDA表达显著降低(P<0.05),SOD、Nrf2、HO-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CR组相比,ML385组大鼠肝组织排列较紊乱,胶原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增加,ALT、AST、HA、PCⅢ、Ⅳ-C、LN、TNF-α、IL-6、IL-1β、MDA表达显著升高(P<0.05),SOD、Nrf2、HO-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CR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肝硬化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胡芳赵飞燕宋如珺朱惠萍朱敏
关键词:藏红花素肝硬化纤维化
吴门调脂颗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NF-κBp65/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吴门调脂颗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灌服80mg/kg/d多烯磷脂酰胆碱)和中药低、高剂量组(灌服4g生药/kg/d、8g生药/kg/d剂量的吴门调脂颗粒方),每组10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复制大鼠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后开始给药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以对应的试剂盒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肝组织NF-κBp65、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吴门调脂颗粒方干预NAFLD大鼠4W后。与模型组比较,吴门调脂颗粒方大剂量血清TG、LDL-C、AST、IL-1β、IL-6明显下降(P<0.05或P<0.01或P<0.001)且GSH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NF-κBp65过表达明显下调(P<0.05),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情况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体优于吴门调脂颗粒方小剂量且与西药组情况相当。结论:吴门调脂颗粒方能明显减轻NAFLD大鼠的病情,并推测与抑制大鼠肝组织NF-κBp65蛋白过表达密切相关。
梁国强葛惠男葛惠男欧阳八四章一凡孙柳欧阳八四龚诚郭金伟朱慧孙柳朱惠萍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