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 拟建桃花江AP1000核电站LOCA ^(131)I源项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针对核电厂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的大气弥散问题,运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了桃花江核电厂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工况下典型气载放射性物质131I的大气弥散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辐射剂量的估计,结果表明:1)事故开始后数小时内,源下风向8 km左右,高程与释放源有效高度相当,且海拔明显高于上风向海拔的地形区域,极易形成131I地面空气积分浓度峰值。2)三种化学形态的碘中,元素碘最易沉积。计算区域内地面沉积浓度与空气积分浓度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3)131I内照射造成的最大剂量当量比外照射高4个数量级,因而事故情况下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口腔、伤口及皮肤进入人体,能极大降低131I的辐射剂量当量。
- 宁莎莎单征刘爱华蒯琳萍
- 关键词:CALPUFF大气弥散核事故
- 核设施气载核素浓度及辐射剂量计算研究
- 在我国,为我国国防和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多个核设施均位于西部内陆。随着我国核电站建设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内陆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核设施。内陆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静小风频率偏高的气象条件,很不利于区域内气...
- 刘爱华
- 关键词:大气弥散CALPUFF有效剂量当量
- 文献传递
- 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研究综述被引量:30
- 2011年
- 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可以模拟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在不同尺度下的大气输送与扩散,为核电站选址、辐射环境监测和核事故应急提供科学依据。归纳了目前广泛用于模拟核素大气弥散的各种模式,介绍了这些模式的研究进展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对于区域范围小于2 km的弥散,一般可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湍流模式;对于20 km范围内的局地扩散,一般可采用高斯模式;而对于中尺度(20—200 km)和大尺度(200 km以上)弥散,则采用拉格朗日模式或欧拉模式。为了避免各种模式本身的局限性,采用嵌套模式将是较好的选择。最后,对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 刘爱华蒯琳萍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