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珉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卫道之学:耿定向思想研究
- 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著名学者。面对嘉万年间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以及崇尚虚无、认情识为良知的学术弊端,他毅然举起“卫道”的大旗,在继承阳明和王艮思想的同时着力纠正心学所暴露的种种问题。...
- 张斯珉
- 关键词:耿定向
- 幼儿心性教育刍议被引量:3
- 2012年
- 幼儿心性教育是哲学心性论与教育学的结合,通过启发与引导幼儿的内在善性,培养幼儿对良知的自觉。幼儿心性教育以启蒙人的心性为核心,立足于对人性的分析,以"心"为着力点,明心而见性。幼儿心性教育将善性的引导、道德认识和控制恶念三者相结合并落实于道德实践中,是与幼儿的心性结构相适应的德育方法,有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
- 张向葵张斯珉
- 关键词:幼儿德育道德实践
- 论儒家自然人性论与礼乐教育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儒家的自然人性论将"性"界定为天赋的客观材质与能力,不涉及道德属性。因此,人能否成德依赖于后天的教化,礼乐便是其中的重要途径。内在的人性会与外物相接触,表现为外在的情。礼乐教育都作用于情,但两者的方式有差异:"礼"通过礼仪制度来节制情感,防止其肆意妄为,进而使人产生道德意识,其作用是由外向内的;"乐"则通过审美活动由内而外的引导人性,使情感油然而发,自觉地符合道德规范。礼乐教育从内与外两方面入手,培育并约束情感,借此陶冶人格,实现成德的目的。
- 张斯珉乔清举
- 关键词:儒家自然人性论礼乐性情
- 论李贽与耿定向史论之差异——以冯道为核心
- 2014年
- 李贽与耿定向的论战,作为晚明学术史的一段公案,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对于李耿二人在史论方面的异同,学界的研究还相当有限。在李贽与耿定向的思想中,史论都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比较二人的史论可以丰富我们对于李耿之争的认识。
- 张斯珉乔清举
- 关键词:耿定向史论冯道学术史公案
- 卫道的途径——简论耿定向的“学有三关”说被引量:2
- 2013年
- "卫道"意识与"学有三关"说乃是耿定向思想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卫道"意识乃是耿定向思想的最终旨归,即其全部思想的目的都是为了捍卫儒家道统,这具体的表现在"学有三关"说。"三关"各自针对学界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心即道针对与向外求理及在"格式上修检"的情况;即事即心则重点解决离事言心,耽于虚无的问题;而慎术则关注于混事言心,认良知为情识的主张。
- 张斯珉
- 关键词:耿定向
- 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相似的育人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生命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在内容和形式上补充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探讨生命教育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的实践建议,探讨生命教育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 段东园张斯珉
-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 儒家“天人合一”论的生态意义
- 2017年
- 随着中国生态哲学研究的兴起,国内不少学者试图从儒家的"天人合一"论中开掘出生态意义,建构中国生态哲学的话语体系。这一学术主张沿着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在理论层面上,天人合一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建构价值维度、奠定修养目标和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这三个方面。在实践层面,天人合一论促使古人通过制定政策法令、设立相应官职的措施落实环保行为。然而,另一些学者却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论诞生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当中,且其核心意涵是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因而不应过高评价它的生态意义。
- 张斯珉Hou Jian
-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意义道德形上学
- 《孟子·尽心下》“乡原”问题疏解
- 2022年
- 孟子解“乡原”并非为孔子“乡原,德之贼也”作注,而是基于战国时期时代背景和问题需要,全新阐释的乡原概念。孟子将乡原视为当世价值标准之代表或具体性的体现,从批判乡原入手指明当世流行的价值标准之歪曲。黜乡原,方可立正经,孟子提出救治当世之良方——返归尧舜之道。以“仁”为本,以“礼”为显,“尧舜之道通行于世,则世无乡原,民无邪慝”。
- 陈紫菡张斯珉
- 略论理学心性论的发展
- 2014年
- 程颐心性论通过"性即理"的命题准确地把握了性的本质,但他对于心的特点以及心性关系的理解则不够准确,这集中反映在"心即性"这一命题之中。朱子的心性论则在继承"性即理"的基础上,强调心的经验性和能动性,并通过"心统性情"说全面地分析了心、性、情三者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朱子对于伊川心性论的某些思想给予了批判。
- 张斯珉
- 关键词:心统性情
- 中国哲学的“蒙式话语”——蒙培元先生中国哲学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6年
- 蒙培元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主要涵盖理学、中国哲学思维方式与心灵哲学以及中国生态哲学三个方面。他的理学一方面重视理学发展逻辑和范畴系统,另一方面以朱子研究为核心,内容全面而重点突出。蒙先生眼中的中国哲学,其理论特质表现为主体性思维和心灵情感哲学。前者以主客体的统一为前提,强调体用一源;后者则是心性本体展开的主要方式。在生态哲学方面,蒙先生强调"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表明生态性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论底色。蒙培元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清晰的学科自觉、多样的研究视角、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和对中国哲学的客观评价,四者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的"蒙式话语"。
- 张斯珉乔清举
- 关键词: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