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2010年北京佑安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大部分麻醉药品的使用趋于合理,但仍需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
- 马燕
-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 114例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有114例患者因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女90例,男24例,50岁以上的患者占54.4%。回顾性分析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共涉及82种中药和5种中药保健品。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尿黄(75例,65.8%)、乏力(55例,48.2%)、食欲减退(47例,41.2%)、恶心呕吐(32例,28.1%)等。服药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4例,21.1%)、皮肤病(12例,10.5%)、上呼吸道感染(12例,10.5%)、骨关节病(11例,9.6%)等。肝损伤分型以混合型(49例,43.0%)最多,其次是肝细胞损伤型(43例,37.7%),第3位是胆汁淤积型(22例,19.3%)。经停药和保肝治疗后,83例治愈,30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种类较多,呈现多种临床表现形式,通常预后较好。但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
- 马燕张长平
- 关键词:中药肝损伤
- 2007—2009年门诊抗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2007—2009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干扰素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抗HBV干扰素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扰素销售数量、金额、DDDs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HBV干扰素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我院用药特点,但在用药时应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马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 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2016~2017年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1170例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70例清洁手术中,动静脉瘘手术占比最大,为60.43%;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74%;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4类,以β-内酰胺类为主;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1.44d,预防用药时长在24h以内的占78.07%;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以药物选择不当为最多,占57.87%。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当、无指征用药等问题,医院应加强管理,采取多种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马燕张长平
- 关键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 2007年至2011年我院门诊核苷类抗病毒药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核苷类抗病毒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门诊核苷类抗病毒药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苷类抗病毒药的销售数量、金额、DDDs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医院核苷类抗病毒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用药特点,但用药时应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马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抗病毒药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 2017年北京佑安医院382756张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处方情况,以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7年我院全部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我院门诊处方共382 756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75种,注射剂使用率为21.3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1%,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6.32%,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处方平均金额为637.37元;其中,合理处方381 632张,处方合理率为99.71%。1 124张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1 169例次,其中不规范处方113例次(占总例次数的9.67%),用药不适宜处方1 010例次(占总例次数的86.40%),超常处方4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9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处方,应完善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师干预处方的能力,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
- 马燕张长平刘莹
-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 2017年北京佑安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数据,对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13%,男性高于女性;动静脉瘘手术使用率最高,为59.69%;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广谱抗菌药为主;41.94%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未能达到要求;用药不合理情况中,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用药时机、无指征用药分别占54.95%、28.57%、8.79%、7.6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日趋规范,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应继续加强管理。
- 马燕张长平
- 关键词:预防用药抗菌药物
- 近五年我院门诊核苷类抗病毒药应用分析
-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2007~2011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核苷类抗病毒药的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
- 马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抗病毒药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 文献传递
- 利匹韦林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换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利匹韦林(RP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转换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51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RPV转换前后HI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转氨酶、血脂、肌酐(Cr)值。结果41例患者由依非韦伦转换为RPV,10例患者由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转换为RPV。转换前后患者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4.12%与98.04%,CD4^(+)T细胞数分别为(591±194)个/μL与(677±236)个/μL;转换后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率显著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也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呈增长趋势,转氨酶无明显变化,Cr值有所上升。结论转换治疗选择RPV,疗效明确且安全性总体较好。
- 张长平马燕朱晓虹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29例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药物性肝损伤患儿服药史、临床表现、服药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以纳差、恶心呕吐、尿黄、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48.27%患儿仅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20例,混合型5例,胆汁淤积型4例;肝细胞损伤组ALT值最高,胆汁淤积组AST和TB值最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类别主要有抗感染药(38.77%)、抗肿瘤药(28.57%)、中药(10.2%)、激素(8.16%)等;服药基础疾病为肿瘤11例、感染性疾病10例、发热3例、腹泻2例、感冒2例、抽动症1例。经治疗19例治愈,8例好转,1例进行肝移植,1例自动出院。结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仅肝功能指标异常者比例较大,需警惕误诊漏诊;引起儿童肝损伤药物以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为主,其中布洛芬引起后果较严重,需关注其安全性;患者多数转归较好。
- 张长平马燕
-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