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梅
- 作品数:49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两栖类动物...
- 王磊李冬林丁晶晶万欣张亚楠江浩王火何冬梅
- 江苏高邮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被引量:14
- 2019年
- 为了研究江苏高邮局地水循环特征,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洪涝灾害.本研究采集江苏高邮自2015年7月—2017年10月的121个大气降水样品及环境因子数据,分析该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水汽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气降水δD(δ18O)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偏正,夏半年偏负;过量氘值亦呈现冬高夏低;年尺度上,大气降水中δD(δ18O)与温度和降水量皆为负相关关系,呈现'反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季节尺度上,均未呈现出'温度效应',秋冬两季呈现出'降水量效应';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江苏高邮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而春、秋、冬季水汽主要来源于亚欧大陆、大西洋、北冰洋水汽混合及局地蒸发.大气降水δD(δ18O)值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季风活动以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降水中氢氧同位素值清晰地记录了厄尔尼诺向拉尼拉之间的过渡.
- 隋明浈高德强徐庆何冬梅王磊王婷
- 关键词: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过量氘水汽来源
- 一种公路两缘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公路两缘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沿坡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肩边坡汇水区、易蚀边坡土工区、意外落石拦截区以及景观乔木绿化区;路肩边坡汇水区位于公路两缘的路肩外围,下凹形成用于排水的沟槽,沟槽边缘种植耐旱灌...
- 李冬林谢斐王火何冬梅万欣
- 文献传递
- 江苏里下河不同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动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淡水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里下河平原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池杉针叶林和杨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布设2个地下水水位观测井,并对井中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其月际和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1个水文年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池杉林几乎全年淹水,其月均地下水水位大于杨树林,而杨树林月际间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表现出季节差异;从季节动态看,池杉林和杨树林夏季的地下水平均水位相对于其他季节均明显要低。两种淡水湿地森林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降水量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林地下水水位月动态表现出滞后于降水量变化约1个月,而这种滞后性未体现在池杉林中。杨树林和池杉林地下水的月均水位与月均气温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淡水湿地森林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具有不同特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在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降水量大小并不是影响该区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而气温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 何冬梅王磊万欣徐庆高德强左海军
- 关键词: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降水里下河
- 安徽蚌埠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据调查和统计,蚌埠市共有种子植物129科531属1 002种,其中野生种95科,320属,579种,占该市种子植物的57.8%;栽培种93科,266属,423种,占该市种子植物的42.2%。通过对蚌埠市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市种子植物以泛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过渡性质明显。另外,通过对本市栽培种子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其分布特征与野生种子植物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该市在植物引种与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何冬梅鲁小珍伊贤贵刘韶
-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一种公路两缘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公路两缘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沿坡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肩边坡汇水区、易蚀边坡土工区、意外落石拦截区以及景观乔木绿化区;路肩边坡汇水区位于公路两缘的路肩外围,下凹形成用于排水的沟槽,沟槽边缘种植耐旱灌...
- 李冬林谢斐王火何冬梅万欣
- 江苏不同区域杨树人工林碳密度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江苏杨树人工林碳储量本底,该研究对苏南丘陵、苏北沿海、苏北黄泛平原3个杨树种植重点区域的杨树人工林碳密度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不同区域、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杨树人工林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杨树人工林成熟林碳密度在苏南丘陵区和苏北黄泛平原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苏北沿海地区和苏北黄泛平原区,各区幼龄林碳密度与成熟林碳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苏北黄泛平原区中龄林和成熟林中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区域杨树人工林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大。(2)杨树人工林碳密度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pH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江苏杨树人工林的碳密度与分布区域、林龄结构、土壤性质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杨树人工林的后续管理中,应依据不同区域的立地特征和林分状况,科学优化管理措施,以提升江苏杨树人工林的固碳能力。
- 牛海乐何冬梅季淮季淮邢玮王磊
-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碳密度土壤
- 基于SBE法的姜堰农田林网空间美景度评价
- 2025年
- 为探究苏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景观美景度,以问卷调查为手段,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示范点6种不同植被配置的农田林网进行了美景度评估。结果表明,苏北农田林网SBE值季相性明显,春季含有开花的桃树及樱花配置模式评分较高,秋季含有彩色树种落羽杉的配置模式SBE值较高。四季度的综合评分SBE值范围为-0.90—0.81,其中落羽杉+石楠景观美学价值最高;而女贞纯林模式SBE得分在0分以下,整体景观效果一般。对景观要素和SBE值的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影响农田林网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为平均冠幅、平均树高及树种数。因此,考虑景观生态因素,在营造苏北农田林网时可以多采用2种树种配置种植模式,以及增加高大常绿树种的比例,提升其景观美景度。该研究扩大了SBE法的应用范围,将农田林网美景度量化更加客观地进行评判,为表征农田林网的景观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其他地区农田林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张姣佼万欣邢玮邢玮连经纬
- 关键词:农田林网植物配置模式
- 一种精准分层取样的土壤取样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分层取样的土壤取样器,包括柱体杆部,一种精准分层取样的土壤取样器,包括柱体杆部,柱体杆部顶端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预取钻杆,柱体杆部的底端设置分层取样组件,且分层取样组件通过限位机构与柱体...
- 万欣袁常洪邢玮李冬林何冬梅张姣佼连经纬
- 江苏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和季节动态被引量:6
- 2020年
- 通过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为揭示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光滩、米草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和刺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不同植被群落DOC含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土壤DOC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江苏滨海湿地土壤DOC含量分布表现为大米草群落在3个研究土层均大于其他植被群落,这主要是由于大米草群落能够产生大量有机质,有机质进入到土壤中,经微生物转化形成DOC;在垂直剖面上,除碱蓬群落外,其余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这是因为DOC来源的有机质首先进入表层土壤。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动态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加,在秋季达到峰值,然后在秋季到冬季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pH与DOC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滨海湿地土壤性质与其DOC分布和动态密切相关。
- 何冬梅王琳飞祝亚云江浩
- 关键词: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