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应用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心肌细胞的数量,但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2005-2008年相关文献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鲜见。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12/2007-09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3)岁。入选标准:年龄〈65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左室扩大;射血分数≤45%;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根据是否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5例及对照组27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连用5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 the wire球囊导管注入左前降支,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在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干细胞移植组冠状动脉内移植术后心脏收缩末容积明显减小,舒张末容积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略有改善,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术后心脏收缩末容积、舒张末容积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减低(P均〈0.01)。干细胞移植组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肺复苏等心脏事件,对照组1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脏事件,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冠�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疗效、安全性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心病53例,均行PCI治疗,根据是否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3例及对照组30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连用5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 the wire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冠心病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两组在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内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时干细胞移植组冠脉内移植术前、术后比较心脏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小,舒张末容积(EDV)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明显减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PCI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6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PBSC动员时出现乏力、恶心共2例次.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身PBSC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是安全的,可在近期有效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