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伟

作品数:109 被引量:17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哲学宗教
  • 37篇文学
  • 10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主义
  • 11篇文学
  • 10篇诗经
  • 9篇经学
  • 8篇哲学
  • 8篇毛诗
  • 8篇孔颖达
  • 7篇意识形态
  • 7篇诗学
  • 7篇《诗经》
  • 7篇阐释学
  • 6篇社会主义
  • 6篇诗经学
  • 6篇毛诗正义
  • 5篇道德
  • 5篇理学
  • 5篇价值观
  • 4篇学术
  • 4篇正义
  • 4篇儒学

机构

  • 52篇北京师范大学
  • 48篇山西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衡水学院
  • 1篇山东省人民政...

作者

  • 98篇郑伟
  • 4篇杨彩丹
  • 4篇温泉
  • 3篇郑伟
  • 2篇徐国旺
  • 1篇杨彩丹
  • 1篇黄建军
  • 1篇韦清江
  • 1篇张晓丽
  • 1篇陈乐
  • 1篇寇东亮

传媒

  • 5篇高等学校文科...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文化与诗学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理论学刊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东岳论丛
  • 2篇中州学刊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当代中国价值...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中共济南市委...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年份

  • 4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正义观”的“再评价”逻辑及当代意义
2018年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应遵循"关于价值评价的再评价"逻辑,其"再评价"的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所有剥削社会的正义观。依照这种"再评价"逻辑,马克思"正义观"的内容发掘主要涉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价值观内容、价值观逻辑、价值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理想等四个"再评价"层面。马克思"正义观"再评价逻辑的实践基础使得"劳动解放"有可能成为其逻辑起点,并补齐整个资本主义正义观批判的逻辑链条。马克思正义观的"再评价"特性对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形象维护功能,并能够有效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
郑伟
关键词:正义观
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核心命题及国内话语权维护
2018年
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和传播,必须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公共话语演变特征及其焦点问题,既要形成理论上的回应,又要形成话语层面的价值观引导,为"怎么讲"提供一个明晰的话语思路。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话语权建设,当下突出表现为对社会"公共话题"的话语影响力,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健康推进提供良好的话语环境。
郑伟王亚宁
关键词:核心命题话语权
诗者何为?——毛诗学的诗心追问与文化史意义
2016年
诗歌应是缘政而发的评价性话语,诗人则公心道义之所寄,并无自身之特殊利益.由毛诗学拭明的这颗诗心极为深刻地体现了儒者卫道救时的使命、代言天下的话语立场,以及切关时政之需的实践精神.毛诗学的复兴发生在魏晋以来的审美文化语境下,以及宋明理学和乾嘉学术史的末端,十分深刻地切中了儒学空疏乏术的症结.在文化史上,儒学代变,而儒家道义精神却有时而晦,正有赖于汉学包括毛诗学—文学话语的复兴保存了一线生机.
郑伟
关键词:温柔敦厚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角
2015年
马克思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在《1844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全面剖析了劳动异化的四个表现形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条件下工人劳动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工人阶级要在劳动实践中扬弃私有财产及人实现解放的现实路径。在当下,对《1844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要旨进行探究,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问题,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徐国旺郑伟
关键词:劳动异化
“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孔颖达之问与《诗经》的文学阐释学
2025年
孔颖达是《诗经》文学阐释史上的关键人物。这不仅是说他把文学经验带入了经学话语,极大地拓展了《诗经》的文章学和语文学内涵,更是指孔颖达在《诗经》学史上正式提出了“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这个重大的文学阐释学命题。之所以重大,就在于孔颖达认识到“诗”与“经”之间的矛盾,并提点了一条以读者为中心的经学阐释之路。这种读《诗》法把诗意楔入了《诗经》学的意义结构,使得一种经学本位下的文学阐释成为了可能。正是循着孔颖达之问,宋以来的学者把经义建构之维从汉儒的作者中心转移到读者中心上来,在不妨碍经学教化的前提下解放了诗意和诗歌人情的自然属性。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如果坚持经学的教化本位,想要更加内在地谈论《诗经》的文学阐释史,就不应忽视孔颖达提出的文学阐释学原理问题。
郑伟
关键词:孔颖达
“诗可以观”与《诗经》的文学阐释学——以欧阳修、苏辙的诗经学为中心被引量:3
2020年
《诗经》的文学阐释是一个只有在经义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讨论的问题,它在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诗意和经义的结合方式,涉及《诗经》的读法。根据“诗可以观”的读法,宋人在读者自我理解的层面上释放经义的潜能,从而置换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诗意空间,并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的人情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诗歌的贞淫邪正并不妨碍观风知政或观己得失的经学功能,学者们也就不必过分纠结于诗意和人情的自然属性了。“诗可以观”的文学阐释学功能即在于此。它将诗意嵌入了诗经学的意义结构之中,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来谈论《诗经》的文学阐释史。
郑伟
关键词:自述经义诗意
孔颖达以“象”论诗及其诗学史意义
2025年
初唐大儒孔颖达是最早将“象”引入诗学领域并建立象论话语体系的理论家。孔颖达援《易》入《诗》,在易象世界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兴象论的诗学体系,同时根据易学的象、意观念确立了比兴之诗的理解方法论。在汉魏以来玄学炽盛、文风虚浮的背景下,孔颖达援《易》入《诗》的目的是在“以物象而明人事”的易学指引下,恢复诗歌的社会实践性话语品格。在诗经学史上,孔颖达诗学极大提升了汉代比兴学说的理论品格与阐释力,同时也促进了象、意之间关系的松动,后来宋人提出“无甚义理之兴”,乃是一个合逻辑的发展过程。在古代意境美学史上,正是经过孔颖达对易象哲学的诗学转换,以象论诗得以在唐代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主要话语方式。
郑伟
关键词:易象兴象比兴《毛诗正义》
马克思与启蒙的相遇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马克思与启蒙的相遇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认同"到"思想资源的批判性使用"的重大态度转变,最终实现了对启蒙的资本主义"性质认定"。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扬弃了启蒙的资本主义问题域,使之从以"抽象的人"为中心的权利逻辑转化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解放逻辑。西方启蒙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导向并不能与马克思哲学简单对接,更不能被直接演绎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总体框架。面对社会思想文化剧烈变化的复杂局面,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到马克思哲学与资本主义启蒙之间的本质区别,以核心价值观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郑伟
关键词:启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概念同一性与对象多元性的理论建构及其超越——以阿多诺启蒙理性批判为例
2013年
在启蒙理性批判中,阿多诺的哲学试图通过对微观层面的重新定位,展开对整个人类文明已有思维方式的分析、反思和批判。与此相对应,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个马克思哲学如何对待启蒙理性的问题。虽然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明确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伪问题——如果马克思对此问题采取了无批判的默认态度的话,那么阿多诺在启蒙理性问题上边缘马克思哲学“实践”立场的做法就是成立的。实际上,正是由于马克思和阿多诺在理论微观领域上的差异,才导致了二者在理论与现实关系处理方面的重大分歧。
郑伟
关键词:阿多诺多元性马克思哲学
“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概述被引量:1
2013年
“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于2012年11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60人参加。会议就以下四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震教授分别进行了大会致辞。
郑伟
关键词:价值观专家学者文化研究大学价值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