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琳
- 作品数:28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智能最佳kV扫描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智能最佳kV扫描技术在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怀疑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智能最佳kV扫描技术和常规固定kV扫描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测量和计算肺尖部右侧胸大肌、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和左房中部水平的平均像素值(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采用5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和比较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两组肺尖部右侧胸大肌、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和左房中部水平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噪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信噪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智能最佳kV扫描技术应用于胸部CT检查,能够在不影响诊断需求的同时显著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斌吴岩李德艳陆琳石梦昀杨亚英
- 关键词:体层摄影胸部图像质量
- 能谱CT肠系膜静脉成像技术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能谱CT增强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方法:前瞻性搜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280例患者,根据扫描方式(常规组与能谱组,各50例)、对比剂注射速率(3.0 mL/s、3.5 mL/s、4.0 mL/s组,各30例)、动脉期后延迟时间(15 s、20 s、25 s组,各30例)将280例患者分为8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测量每组图像同一层面SMV-CT值、竖脊肌CT值和SD,并分别计算各组图像的CNR。主观评价为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每例受检者的VR、MIP及TSMIP重建图像进行5分评分法。常规组与能谱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注射速率组、不同延迟时间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能谱组与常规组的SMV-CT值、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注射速率组SMV-CT值、竖脊肌CT值、SD、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延迟时间组SMV-CT值、SD、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静脉CT成像中能谱扫描优于常规参数扫描,且对比剂注射速率推荐3.0~4.0 mL/s,动脉期后延迟时间为20~25 s。
- 崔晓吴岩陆琳沈莎莎谢晓洁熊倩韩丹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
- 240例无症状性脑梗塞的CT与临床分析
- 2015年
- 为了探究来我院发现的240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采用CT检查来我院诊治患者,发现患者患有无症状脑梗塞后进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结果:60~70岁的患者是无症状脑梗塞的高发年龄段。结论:无症状脑梗塞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防治方法上,早发现、早治疗是脑梗塞的防治原则。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
- 陆琳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塞CT检查
- 双能量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VI区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究双能量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VI区小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且行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119枚颈部Ⅵ区小淋巴结纳入研究,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
- 杨亚英郑凌琳李青青吴莉陆琳李王慧陈帅
- 关键词:碘浓度甲状腺乳头状癌
- 浅析乳腺超声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乳腺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现代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早发现病情,并对疾病的良恶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凭借低辐射、无创伤、简单易行等优势,目前成为了现代诊断乳腺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几年,在传统的彩超及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各种超声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发展的具体方面包括检查时间的缩短、工作效率的提高、疾病判断的准确以及对人体辐射的降低等。
- 陆琳
- 关键词:乳腺疾病超声检查
- 基于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浓度相关定量参数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源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11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3例(64个)、恶性结节35例(48个)],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图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甲状腺内结节碘浓度(IC病灶)、同时相颈动脉碘浓度(IC颈动脉)内碘浓度值,计算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值(ICD)、碘浓度差异值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将3期参数绘制ROE曲线,分析ICD、ICDNR、NIC、IC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1.04±0.95、(2.20±1.82)mg/ml、(-0.04±1.65)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04±0.41、(0.35±0.97)mg/ml、(2.19±0.55)mg/ml,恶性结节的ICDNR、ICD均大于良性结节(r值分别为6.63、6.39,P值均〈0.05),而恶性结节IC病灶小于良性结节(t=10.13,P〈0.05)。动脉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0.39±0.29、(2.23±1.77)mg/ml、(3.81±1.50)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49±0.22、(2.97±1.91)mg/ml、(3.17±1.64)mg/ml,恶性结节ICDNR、ICD小于良性结节(t'=2.08,t=2.12;P值均〈0.05),恶性结节IC融大于良性结节(t=2.12,P〈0.05)。静脉期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NIC分别为0.45±0.21、0.58±0.37,恶性结节小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平扫期ICDN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2,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陈泽谷吴莉陆琳杨光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碘浓度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双能量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多种衍生序列,如线性融合图像、非线性融合图像、碘图、单能谱图像等.多种衍生序列可提供各种不同的诊断信息及进行多方面定性及定量评估,而采取何种图像融合方式及不同融合权重的选择常常因人而异、因组织而异.低千伏扫描图像噪声相应增加,但图像对比度高;而高千伏扫描图像噪声相对较小,信号相对均匀,但对比度低.为结合两者优势,双能量扫描成像多采用两组图像融合的方式.为此,本研究比较各衍生序列对胰腺肿瘤病灶显示的差异,评价其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 刘佳怿张俊陆琳赵卫杨亚英
- 关键词:胰腺肿瘤双能量图像噪声图像对比度
- 试论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 2015年
- 在现今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医学诊断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突破。CT影像技术作为先进的高端技术,常常应用与临床诊断中对疑难杂症的诊断,在现今的医学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临床医学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CT影像在医学中的原理,来分析其应用范围判断它的应用价值,进而对CT影像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 陆琳
- CT低剂量检查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韩丹刘力曾宪春邓亚敏张正华江杰康绍磊吴岩黄益龙谢晓洁陆琳
- 采用防腐固定成人尸头颞骨HRCT及眼眶CT低剂量扫描;采用健康成年家犬11只模拟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获取低剂量检查的参考参数和阈值。使用动态心脏模具行冠脉CT扫描,获得了不同心率条件下,电流调制期相范围的合理设置。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CT检查
- 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技术在髁突肿瘤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技术在治疗髁突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患者螺旋CT数据,血管CTA数据,牙齿3D扫描数据,联合运用软件Mimics 21.0(Materialise,Belgium)重建患者上下颌骨、面部软组织、髁突肿瘤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运用牙齿3D扫描数据与螺旋CT上下颌骨牙齿数据拟合,运用血管及软组织数据与颌骨数据拟合,最终在同一空间坐标系下得到包含有精确牙齿信息、髁突肿瘤及周围血管的上下颌骨复合体三维模型。设计并制作3D打印颌板辅助手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术后复查CBCT示骨瘤完整切除,长期随访未见关节强直及复发征象。结论: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颌板可以精确重建髁突肿瘤及周围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便于术前充分了解术区情况,同时设计个性化颌板辅助手术,为手术创造空间,减少术区周围组织的损伤,该方法可作为治疗髁突肿瘤患者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
- 马文韦意陆琳付帅张长彬崔庆赢彭灿邦王立冬许艳华黎明
- 关键词: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