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2篇大磨拐河组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断陷
  • 1篇徐家围子
  • 1篇徐家围子断陷
  • 1篇岩性
  • 1篇岩性圈闭
  • 1篇营城组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松辽盆地
  • 1篇体系域
  • 1篇盆地
  • 1篇气藏

机构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刘伟伟
  • 2篇张明学
  • 1篇文瑞霞
  • 1篇雷江平
  • 1篇胡玉双
  • 1篇张新
  • 1篇刘淑芬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各界面特征及营城组四段归属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营城组地层是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最新三维连片处理地震资料和区内探井的综合研究,一方面在地震剖面上从振幅、连续性及反射终止等方面指出了营城组各界面特征,另一方面又从钻井资料上总结了各界面在盆地不同部位岩性变化的多样性特征。同时,从层序演化、不整合范围、地层厚度及岩性变化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营城组四段应归属于登娄库组一段的观点。
胡玉双刘伟伟韩延赟焦立波
关键词:徐家围子营城组不整合
90°相位转换和波形分类技术在贝西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近年特殊的地震处理技术和油气储层预测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应用,90°相位转换和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90°相位转换的目的是将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薄砂层中心对应,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的意义;与传统地震相划分相比,波形分类最大优点是在没有更多井资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丰富的地震信息,快速确定目的区域的异常特征后结合各种地质成果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应用该技术对贝西北地区的河道和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在结合典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准确的刻画了河道的平面分布形态,实现将地震相图转换成储层沉积微相图,为今后的布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张明学雷江平刘伟伟王超峰
关键词:储层预测波形分类河道
乌尔逊凹陷南部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勘探远景
2010年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大磨拐河组进行了层序分析,识别出二级层序界面,首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分析了层序内三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特征。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分析,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油气分布特点,在有利的构造配合下,指出了工区发育的四种油气藏类型。
刘淑芬张明学文瑞霞刘伟伟张新
关键词:层序大磨拐河组油气藏
贝西北地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贝西北地区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对贝西北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贝西北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为一个完整的...
刘伟伟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岩性圈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