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亚东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1篇电图
  • 1篇电图改变
  • 1篇动静脉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变化
  • 1篇心电图改变
  • 1篇心电图异常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头痛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患者

机构

  • 7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如皋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吴亚东
  • 2篇张爱萍
  • 2篇周向华
  • 2篇肖晶
  • 1篇朱建建
  • 1篇石海燕
  • 1篇张蓓蓓
  • 1篇朱学芳
  • 1篇许秀兰
  • 1篇孙健
  • 1篇孙莉莉
  • 1篇孙贵强
  • 1篇单梅芳
  • 1篇陆小兰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我科自2008年来对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对75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吴亚东张爱萍高跃强孙贵强肖晶
关键词:BPPV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
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应用文拉法辛抗抑郁及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文拉法辛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对于卒中后抑郁症患者(PSD)的康复影响。方法将PSD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积极进行卒中二级预防和肢体功能综合康复及基础护理。治疗组加服文拉法辛75mg/d~225mg/d,同时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文拉法辛结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PSD患者的康复疗效。
石海燕张蓓蓓吴亚东
关键词:文拉法辛心理护理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并结合康复教育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简单康复组,于康复前后进行CNFD、ADL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的CNFD和ADL评分与简单康复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康复组疗效优于简单康复组。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吴亚东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102例临床观察
2010年
单梅芳许秀兰肖晶吴亚东张爱萍高跃强孙健
关键词:血管性头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改变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2011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脑底部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第一次出血病死率约40%[1]。本病的心电图变化多数缺乏特异性,所以熟悉该病的心电图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异常与临床意义的关系。
周向华吴亚东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异常畸形破裂动静脉
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首次给予口服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疗程均为2周。于入院时、用药1周及用药2周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NDS),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DS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吴亚东朱学芳朱建建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硫酸氢氯吡格雷负荷量疗效
早期联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和如皋市中医院临床确诊为UA患者共76例。将7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治疗方法,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d顿服。治疗16周后复查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结果治疗后2组TC、LDL-C及hs-CRP、LVE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分别为(3.5±0.5)mmol/L、(1.82±0.27)mmol/L、(10.70±0.28)mg/L、(46.7±4.9)%;对照组(4.2±0.6)mmol/L、(2.50±0.42)mmol/L、(17.50±0.36)mg/L、(38.8±4.2)%,均P〈0.05]。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治疗后2组ST段下降持续时间、ST段最大下降幅度、缺血发作次数均有改善,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分别为(4.2±0.8)min、(1.9±0.5)mm、(1.2±0.4)次,对照组分别为(7.8±0.9)min、(2.9±0.6)mm、(2.9±0.8)次,均P〈0.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26.3%(10/38),研究组为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人院率为18.4%(7/38),病死率为5.3%(2/38);研究组再次入院率为7.9%(3/38),病死率为2.6%(1/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绞痛的再发,减少并发症,减少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总死亡率,改善uA患者的预后。
周向华吴亚东孙莉莉陆小兰阚鲁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