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坚
- 作品数:25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各等级降水的变化特征
- 利用全国1958~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和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对1980~2004年期间与1958~1979年期间平均的中国东部夏...
- 张耀存艾卉朱坚
-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降水量降水日数全球变暖
- 文献传递
- 暖季极端降水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围绕1998~2014年间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展开了不同时间尺度暖季极端降水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年际尺度上看,极端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频数与气温和温度日较差的相关关系呈现南负北正的反向特征,尤以北部的正相关最显著。定量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平均的暖季极端降水频数和极端降水量对升温的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7%/°C和0.03%/°C。从日(小时)尺度上看,气温低于25°C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极端降水量增加,且基本遵循一倍(二倍)的Clausius-Clapeyron变率。但在气温高于25°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和小时极端降水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前者减少的最显著。进一步比较不同小时尺度极端降水与气温关系发现,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气温增长后极端降水量下降的关系变得尤为明显。这可能与单日内极端降水在偏高温时以短时降水为主有关。
- 黄丹青严佩文刘高平朱坚
- 关键词:极端降水温度气候变化
- 北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基于北疆44站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北疆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山区极端降水强度大,平原地区极端降水频数多。极端降水量和频数在夏季和冬季均呈明显增加趋势,伊犁河谷地区尤为显著,而春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4个季节的极端降水强度和频数均以年际变化为主,春季的极端降水强度在1990年后出现多个峰值,而秋季,在1990年前存在多个峰值。
- 赵勇黄丹青朱坚
- 关键词:极端降水量气候变化
- 江淮梅雨空间非均匀性的定量探讨
- 2016年
- 针对江淮梅雨空间分布非均匀的定量化问题,基于1960—2007年江淮地区高密度站点资料,运用空间集中度和集中区的方法定量分析江淮梅雨的空间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的降水集中区呈现出年代际南北移动特征,自1970s末降水转型后,1980—1999年,强降水易于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2000年后易于出现在淮河流域。48 a来梅雨的空间非均匀程度呈现弱的增加趋势。当梅雨雨带偏南,即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降水空间集中度较大。通过与大气环流场的回归分析表明,江淮梅雨非均匀程度的增加可能与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南移有关。
- 朱坚陈喜杨开斌
- 关键词:江淮梅雨
- 基于WRF-NoahLSM耦合模型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问题,采用WRF-NoahLSM耦合模型模拟了淮北地区2011年2~7月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并与实测的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做了对比,进而评估了淮北地区的土壤旱情。结果表明,WRF-NoahLSM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降水发生日和弱降水的降水量,以及2~7月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模拟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合格率大部分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模拟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合格率较高;模拟评估淮北地区2、5、6月为中等干旱,3、4、7月为轻度干旱,在大部分地区模拟的干旱等级在干暖季略偏高,湿季略偏低。
- 朱坚杨涛黄丹青周旭东黄利亚周毅
-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干旱
- 1991年梅雨年代际转折及其与两类ENSO的联系
- 基于1980-2000年江淮地区逐日降水资料,揭示出江淮梅雨在1991年前后出现年代际转折,空间场呈现出南北异常型。在1991年前(后),梅雨异常与前冬的ENSO Modoki (EM)(Conventional ENS...
- 黄丹青朱坚张耀存
- 关键词:梅雨年代际
- 一种土壤水骤发干旱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水骤发干旱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各格点的历史指数数据,按照时间步长ΔT得到各格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土壤水干旱情况数据;根据各格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土壤水干旱情况数据,通过时程联结识别土壤水干旱事...
- 刘懿杨子锐张欣雨朱坚江善虎杨肖丽任立良王之敏
-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6
- 2009年
- 利用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日本环境研究所和日本地球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MIROC_Hires输出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等级降水的变化特征。为了检验模式模拟未来中国不同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可信程度,首先评估该模式对1971—2000年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无论从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变化上均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国1971—2000年的降水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华南、江淮、华北、东北4个区域,分析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2071—2100年)较近期(1971—2000年)各个地区不同等级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数的变化特征,发现华南地区无降水和强降水(≥24 mm·d^-1)的频数增加幅度均较大,分别达到13.8 d·a^-1和4.2 d·a^-1,弱降水(1~12 mm·d^-1)的频数减少;江淮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强降水的频数增加了3.6 d·a^-1,弱降水的频数减少;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幅度在4个地区中最大,达到30.5%,无降水频数减少,8 mm·d^-1以上的降水频数增加;东北地区的降水强度和频数均增加。即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呈现华南地区暴雨频数增加,江淮、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量增多,降水强度也增加的情形,因此,4个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数增加。
- 朱坚张耀存黄丹青
- 关键词:全球变暖
- 梅雨期江淮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均匀性特征及其与环流系统的配置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基于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定义方法,利用1 960~2007年的48年江淮地区站点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和累积频率的阈值统计方法,分析梅雨期江淮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均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方法能够定量地表征梅雨期江淮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均匀分布特征.集中期的异常型为全场一致和南北异常型,集中度的异常分布主要为南北异常和东西异常.进一步比较集中度和集中期异常与同期环流系统的配置关系得知,当集中期南北异常变化时,在高纬度的北太平洋区域出现一对正负的异常模态,且随高度增加而增强,为相当正压结构.海温的异常集中在北太平洋的北美沿岸的显著负异常中心.当集中度为东西异常时,主要环流异常型为约在160°W左右出现"+ +-"的200 hPa纬向西风异常波列形式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传播以及与ENSO的显著负相关.
- 朱坚黄丹青钱永甫林惠娟
-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环流系统
- 双驱动水库长期出库概率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驱动水库长期出库概率预测方法,属于水资源智能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并训练因果一致性概率入流预测模型,采用双锚点对称链输出层,在数学上根除分位数交叉,并利用基于内部注意力解构的梯度异构调制范式进行训练,高...
- 徐斌谭佳颖朱坚莫然王凯刘为锋郭旭宁李云玲王慧丽朱聆玮蒋佳怡覃馨漫王心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