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学蕊
- 作品数:28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抗冲击金属陶瓷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金属陶瓷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金属表面涂层技术领域,采用非接触反应熔覆增强方法在金属表面制备特殊配方的、可与基体形成扩散冶金结合的抗冲击耐磨涂层,所述的涂层材料成分为按质量百分比为C0.8‑1....
- 马世博邵明杰张双杰闫华军代学蕊
- 文献传递
- 一种脉冲电流辅助拉伸压缩自对中试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冲电流辅助拉伸压缩自对中试验装置,属于材料力学拉伸及压缩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试验机、夹持夹具、压缩机构、夹紧机构、电极片、防屈曲机构和对中夹紧机构,使夹持夹具连接于试验机并使其夹紧固定试样,通过压...
- 穆振凯孟子贺王金鑫马世博王伟张双杰代学蕊刘玉忠闫华军
- 一种基于ProCAST软件卧式离心铸造筒型件内孔收缩模拟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roCAST软件卧式离心铸造筒型件内孔收缩模拟的方法,属于铸造成型模拟技术领域,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离心状态下的液态金属圆筒模型,将圆筒模型展成平板模型,利用平板模型的重力成型模拟筒型件的离心成型,...
- 鲁素玲张云陌马世博闫华军代学蕊
- 文献传递
- 一种光固化浆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固化浆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固化浆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无机粉体的表面包覆氧化铝(无机材料)和胺类改性剂(有机材料),从而减少了无机粉体颗粒间的团聚,提高了无机粉体在浆液中...
- 代学蕊刘世杰闫华军王宝雨马世博穆振凯郑振华
- 一种抗冲击金属陶瓷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金属陶瓷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金属表面涂层技术领域,采用非接触反应熔覆增强方法在金属表面制备特殊配方的、可与基体形成扩散冶金结合的抗冲击耐磨涂层,所述的涂层材料成分为按质量百分比为C0.8‑1....
- 马世博邵明杰张双杰闫华军代学蕊
- 文献传递
-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铸造应力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流体模拟软件FLOW-3D对轮毂在低压铸造过程中的应力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的位置与轮毂实际产生裂纹的位置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对轮毂的模具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模具结构不合理导致应力集中,改进结构后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
- 代学蕊刘金海鲁素玲李双寿曾大本汤斌
- 关键词: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应力集中数值模拟
- 一种废旧圆柱形锂电池回收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圆柱形锂电池回收设备,属于锂电池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下料斗、第一暂储箱、第一传输机构、剔除机构和电池翻转机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废旧圆柱形锂电池回收设备,当CCD相...
- 闫华军刘世杰代学蕊马世博杨光王伟穆振凯
- 基于Zerilli-Armstrong和BP神经网络的15CrMoG合金钢本构模型研究
- 2025年
-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5、10、15和20 s^(-1),温度1173.15、1273.15、1373.15和1473.15 K条件下对15CrMoG合金钢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得到的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数据,分析15CrMoG钢的热变形行为,构建15CrMoG钢的Zerilli-Armstrong(Z-A)本构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材料的流变应力。引入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_(AARE)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Z-A本构模型的预测应力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447,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3%;采用应变的五阶多项式对模型的部分材料参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Z-A本构模型,修正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934,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7.47%,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应力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1,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2%,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更好地描述15CrMoG钢在高温下的热变形行为。
- 刘宏伟王伟王伟代学蕊马世博王宝雨
- 关键词:本构模型BP神经网络热变形行为
- 铝合金阀盖压铸充型流场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流体模拟软件FLOW-3D,对铝合金阀盖压铸件的充型过程及氧化物夹杂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模拟改进了浇注系统设计方案,有效地防止铝合金阀盖氧化物夹杂缺陷的产生。结果表明,内浇道位置对流动形态及氧化夹杂有重要影响,改进工艺方案可以减少夹杂缺陷,有利于提高铸件质量。计算机模拟能为工艺方案的评价和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代学蕊刘金海李国禄王元庆刘福建
- 关键词:压铸充型模拟氧化物夹杂
- 极片热轧辊双螺旋流道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
- 2025年
- 目的为精确控制轧辊辊面温度,对极片热轧流道布置与流体速度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单、双螺旋流道布置对轧辊辊面温度的影响,设计了螺距值40、50、60mm3种等螺距双流道和3种不等螺距双流道方案,设置了1、2、3m/s3种热油速度,共构建了18种热流道工况;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18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轧辊等螺距、不等螺距、流速对轧辊温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方差获得温度均匀的最优参数。结果流速对轧辊辊面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流速的增大,对流换热和导热热阻均增加,但导热热阻增加更为明显,当速度达到临近值时,温度增加量达到最大,因此合理的流速是保证辊面温度的重要因素;在等间距流道条件下,流道间距越小,辊面温度均匀性越高,在满足流道强度和干涉前提下,流道间距取最小值为40mm;不等距流道条件下的轧辊辊面温度均匀性好于等螺距流道方案下的,轧辊中段流道螺距P_(2)的最优值为70 mm,此时辊面温差最小。结论当流速为2.2 m/s时,辊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在等螺距最小间距40 mm条件下,辊面最小温度差为±1.55℃;在轧辊中段流道螺距P_(2)=70 mm的不等距条件下,辊面温度差为±0.71℃,进一步提高了辊面温度均匀性。
- 闫华军闫华军杨光杨光代学蕊王宝雨王宝雨刘晋平
- 关键词:温度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