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云

作品数:34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冻土
  • 9篇多年冻土
  • 7篇路基
  • 6篇导热
  • 6篇导热系数
  • 5篇冻土路基
  • 5篇土路
  • 5篇土路基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列管
  • 3篇道路工程
  • 3篇砂土
  • 3篇试验箱
  • 3篇瞬态平面热源...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卸载装置
  • 3篇路工
  • 3篇金卤灯

机构

  • 28篇长安大学
  • 18篇中交第一公路...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中国铁建投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铁建新疆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西京学院
  • 1篇中国交通建设...
  • 1篇四川志德岩土...
  • 1篇武汉天际航信...
  • 1篇陕西建工基础...

作者

  • 34篇刘志云
  • 15篇崔福庆
  • 11篇陈建兵
  • 11篇金龙
  • 9篇彭惠
  • 6篇董元宏
  • 5篇汪双杰
  • 5篇张伟
  • 3篇袁堃
  • 3篇郝建斌
  • 2篇石耀武
  • 2篇蒋臻蔚
  • 2篇穆柯
  • 2篇张玉洁
  • 2篇贾艳艳
  • 1篇韩冬冬
  • 1篇李树刚
  • 1篇李凯玲
  • 1篇林宗虎
  • 1篇杨更社

传媒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劳动保护
  • 1篇公路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动力工程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河南科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十九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污染下基于DeepLabv3+的道路病害检测研究
2025年
关于交通道路系统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网的发展密度不断扩展,同时车辆行驶的频繁促使公路路面病害频发且日益加深。为保证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车辆行驶安全,研究利用无人机航拍和深度实验的语义分割模型,并进行网络结构的优化设计,对道路病害进行图像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道路病害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改进深度实验系列的语义分割模型,对道路坑槽的检测精度和召回率为86.34%和92.44%,进而说明改进模型在道路病害检测的优越性。因此道路病害检测模型对公路网建设和车辆安全具有可行性和技术参考。
隆星刘志云黄华平王义郭雨晴
关键词:环境污染公路建设道路病害
一种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现有的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无法同时完成制冷、冻融、光照淋雨和加载试验,试验时必须使用多个试验箱分别试验,效率较低,精度不足,且无法实现先淋雨后冻融和先冻融后加载等较复杂的试...
汪双杰陈建兵金龙刘志云董元宏彭惠
文献传递
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
本发明涉及一种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现有的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无法同时完成制冷、冻融、光照淋雨和加载试验,试验时必须使用多个试验箱分别试验,效率较低,精度不足,且无法实现先淋雨后冻融和先冻融后加载等较复杂的试验。...
汪双杰陈建兵金龙刘志云董元宏彭惠
文献传递
青藏工程走廊带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分析不同测试方法对青藏工程走廊带内多年冻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导冻土工程的热工设计和为走廊带内冻土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搭建了稳态对比法、稳态热流计法、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瞬态热线法冻(融)土导热系数试验测试平台,运用理论模型对稳态对比法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进行了估算,分别从测试结果准确性、适用土性类别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对各类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态对比法试验结果与文献理论值相差较大,测试过程中径向漏热量无法忽略;稳态热流计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80%以上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15%;瞬态热线法测试结果整体偏小,冻、融土平均偏小17.75%和15.03%.考虑到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因而是一种合适的青藏工程走廊带冻(融)土导热系数大规模测试方法。
崔福庆刘志云陈建兵彭惠张伟王伟
关键词:多年冻土导热系数瞬态平面热源法
青藏公路冻土路基最大设计高度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冻土路基斜坡稳定性受温度场影响的特殊性,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字路基仿真平台对不同地温、不同坡度和不同路基高度条件下的大量工况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采用冻土力学参数与地温的拟合公式将温度场与力学场关联起来,并考虑到冻融交界面作为软弱夹层对于冻土路基稳定性控制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冻土斜坡稳定性评价程序对各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系数计算,并考虑了荷载作用对冻土路基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对于路堤软弱层滑动稳定性的设计规定,提出了不同坡比、不同荷载作用条件下的冻土路基最大设计高度。
陈建兵刘志云金龙
关键词:冻土路基斜坡稳定性
一种多年冻土原状土取样、运输与保存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年冻土原状土取样、运输与保存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取样筒,取样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上开设有抽气孔,外筒上设置有真空阀门。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自身冷量供给,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而且从传热的对流、辐射...
袁堃彭惠金龙刘志云崔福庆符进穆柯董元宏
文献传递
一种冻土试样快速制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冻土试样快速制样器,所述制样器包括具有底孔并顶部敞开的制样筒,制样筒的底孔上覆盖有底板;制样筒顶部覆盖有击实顶盖,击实顶盖下方为冻土试样的制样空间。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土样的脱模方式,脱模过程中避免了土样与...
彭惠袁堃金龙刘志云崔福庆符进穆柯董元宏
文献传递
近相变区细砂土导热系数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近相变区冻土导热系数是影响寒区岩土工程热稳定性的关键物性参数,针对该温度区间冻土导热系数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态热流计法试验获得导热系数、量子粒子群寻优算法近似回归定性温度的近相变区冻土导热系数测试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细砂土近相变区未冻水含量进行测试并探究了其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分析了负温区细砂土导热系数的分布特征和参数影响规律,建立了不同温度区间的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负温区细砂土未冻水含量变化曲线与其导热系数呈现出极为相似的变化规律,温度-导热系数曲线可划分为-3.2℃为界的近相变区和稳定相变区;冻结细砂土导热系数的增幅区间主要发生在近相变区,增长幅度约占整个负温区导热系数总增幅的50%,且随温度降低,导热系数的增幅逐渐减小;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4.14%,±10%误差内占比为94.7%,稳定相变区确定系数R2为0.892,近相变区确定系数R2为0.883,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寒区工程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提供基础参数,亦可为寒区重大基础设施精细化设计和冻土风险精细化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刘志云张亚星崔福庆袁堃黄川
关键词:导热系数
爆炸试验点火能量测试系统
论述了爆炸特性试验研究中的点火能量测试系统软件和硬件构成,对系统原理、性能参数进行了说明,解释了点火能量测试软件的功能,最后给出了一个单次放电点火能量测试的试验结果。
刘志云石耀武
关键词:点火能量示波器
文献传递
京新高速梧木段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及处置技术被引量:6
2022年
京新高速(G7)梧木段位于我国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区,冷暖季节温度差异极大(约达到100℃),极端大温差条件极易引发路面温缩裂缝病害问题。首先开展了该路段温缩裂缝病害调研情况,明确了温缩裂缝发育源头及发育特征;而后,基于现场调研阐述大温差诱发裂缝的形成与演化机理,掌握了诱发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主控因素及影响规律;据此,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处置新技术,详细叙述了其作用机理及工艺流程,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该处置方案控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京新高速(G7)梧木段路面温缩裂缝主要为贯通裂缝(占比72.80%),其发育源头为半刚性基层,其中面层裂缝发育特征主要为“两端宽、中间窄、上宽下窄、局部开裂”,基层裂缝发育特征主要为“两端宽、中间窄、上窄下宽,贯通开裂”,且不同路段开裂情况相差较大;(2)结合新疆巴里坤地区气象资料分析可知,当交通未开通时,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对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影响显著;(3)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处置技术,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收缩应变,可知采用半刚性基层榫卯式预留缝结构较传统预切缝结构控裂效果明显提升,且榫卯式预留缝结构布设以间隔50 m为最优方案。提出的榫卯式预留缝处置技术可有效处置半刚性基层因大温差作用引起的温缩裂缝问题,对于类似极端温差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控裂处置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蒋向阳潘佳唐华安申艳军罗滔刘志云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