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伟
- 作品数:26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社会学更多>>
-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调查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和研究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常用水质分析仪器设备配置情况。方法于2008年调查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1种常用水质分析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并与2002、2005年资料进行比对。结果 2008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的平均配置比例为34.7%,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与县CDC的平均配置比例分别为60.0%,55.6%,43.7%,33.0%。与2002、2005年相比,2008年省级有10种、地市级有13种、县级市及县CDC有11种仪器的配置比例明显上升,其中省级3种、地级市13种、县级市及县CDC的11种仪器的配置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的总体配置水平有待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需加强水质分析仪器设备的建设,重点加强地级市、县级市及县的设备建设,建设重点分别为常规指标、当地重点控制水质指标的相关设备。
- 王丽张振伟郝舒欣刘悦鄂学礼张岚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微量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微量分光光度法。方法基于硫酸钡比浊法原理,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自动进样、比色、计算、清洗的微量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对饮用水中硫酸盐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 mg/L^80 mg/L,相关系数(r)为0.997 8,检出限为2.66 mg/L,RSD<1%,自来水加标回收率为89.5%~109.0%,对硫酸盐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定值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36%~0.91%。采用本法测定实际样品中的硫酸盐,其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基本一致。结论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高,与国家标准比浊法相比,量程翻倍,试剂种类、样本用量及废液的生成大幅减少,更加环保,适合在村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推广使用。
- 王丽韩嘉艺张振伟吕佳阮建明张岚
- 关键词:硫酸盐饮用水
-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新型全自动硫酸肼还原测定法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和评价一种新型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全自动硫酸肼还原法。方法基于硫酸肼还原法,该方法全自动取样、添加试剂、孵育、检测和处理数据。结果该方法测定范围为0~11.3 mg/L,相关系数0.999 5,检出限为0.01 mg/L,RSD为0.81%~2.7%,自来水加标回收率为95.0%~105%。结论新型全自动比浊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样品和试剂用量少,节约环保,适合大批量水样中硝酸盐氮的快速测定与筛查。
- 张振伟韩嘉艺温馨邢方潇王丽马超张岚
- 关键词:硝酸盐氮饮用水
- 中国1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瘦体重、脂肪量及其指数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索我国1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瘦体重(LBM)、瘦体重指数(LBMI)、脂肪量(FM)及脂肪量指数(FMI)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纳入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身体功能状态及病史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抑郁症状,测量LBM和FM,并计算LBMI及FMI。根据PHQ-9总分是否≥10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比较两组间LMB、LBMI、FM及FMI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绘制LMB、LBMI、FM及FMI与存在抑郁症状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分别根据LBM、LBMI、FM及FMI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低、中、高三组,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LMB、LBMI、FM及FMI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共纳入4246名老年人,年龄(81.8±10.2)岁,男2034名(47.9%)。无抑郁组4008名,年龄(81.9±10.2)岁,男1957名(48.8%);抑郁组238名,年龄(80.8±9.6)岁,男77名(32.4%)。抑郁组LBM低于无抑郁组[(36.8±6.8)kg比(39.0±7.5)kg,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LBM、LBMI、FM及FMI与存在抑郁症状间无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BM及LBMI与抑郁风险呈负相关(均P<0.05)。与低LBM或低LBMI组相比,高LBM组(OR=0.458,95%CI:0.291~0.715)和高LBMI组(OR=0.646,95%CI:0.442~0.939)存在抑郁症状的概率更低。FM及FMI与抑郁症状之间无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LBM和LBMI与抑郁风险呈负向关联。
- 刘思馨齐力陈晨谭纯钱豪戴向龙杨淋森张曾航朱子月孟熙许梓楠胡雪华张振伟王君周锦辉石文惠李志浩施小明施小明吕跃斌
- 关键词:老年人瘦体重脂肪量抑郁症状
- 饮用水中硝酸盐暴露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近年来,我国多地区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污染,且有研究表明多种甲状腺疾病与饮用水中高浓度硝酸盐暴露具有关联性。该文对饮用水中硝酸盐暴露与甲状腺肿、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等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探讨了硝酸盐致甲状腺疾病的机制。旨在通过了解饮用水中硝酸盐暴露与甲状腺疾病关系,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 郝瑞婷张振伟叶必雄王丽张岚
- 关键词:饮用水硝酸盐甲状腺疾病
- 饮用水中致嗅物质GSM、MIB和DMTS的SPME-GC/MS测定方法研究
- 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水源恶化,导致我国饮水嗅味事件时有发生。自2007年5月太湖蓝藻水华致无锡自来水发臭事件发生以来,秦皇岛洋河水库、安徽巢湖、云南滇池、武汉东湖等地区相继暴发了类似饮水异嗅异味的事件,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
- 张振伟
- 关键词: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
- 文献传递
- 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的不确定度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识别不确定度来源,运用不确定度传播律对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微量分光光度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含量,测量结果为49.5mg/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95mg/L。取包含因子k=2,置信水平约为95%,扩展不确定度为1.9mg/L。结论线性回归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其次是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过程,取样体积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小。实际工作中,提高校准曲线线性相关性和避免使用较小容量器皿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可大幅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王丽韩嘉艺张振伟吕佳赵灿阮建明张岚
- 关键词:硫酸盐饮用水测量不确定度
- 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重指数、腰围与虚弱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中国高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虚弱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数据,将7987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高龄老人BMI、WC与虚弱的关联。结果798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1.7±7.7)岁,BMI和WC分别为(21.3±3.5)kg/m^(2)和(82.9±10.5)cm,男性3377名(42.3%),有虚弱症状者2664名(33.7%)。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MI的T2(19.1-22.1 kg/m^(2))组相比,女性T1(<19.1 kg/m^(2))和T3(≥22.2 kg/m^(2))组OR(95%CI)值分别为1.39(1.17-1.65)和1.27(1.07-1.52);与WC的T2(77-85 cm)组相比,女性T1(<77 cm)和T3(≥86 cm)组OR(95%CI)值为1.20(1.01-1.42)和1.10(0.93-1.3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和WC与虚弱之间呈非线性关联。结论我国女性高龄老年人群的BMI和WC与虚弱均呈U型关联。
- 鞠爱鹏周锦辉顾珩叶丽红陈晨郭彦波王君张振伟曲英莉曲英莉刘玲刘洋刘玲吕跃斌赵峰施小明
-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
- 基于降秩回归分析的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炎症相关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联分析
- 2025年
- 目的基于降秩回归分析, 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炎症相关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损伤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21年横断面数据, 收集≥65岁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疾病史。利用简易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结合受教育年限定义认知功能损伤。收集空腹静脉血以测定炎症指标, 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响应变量, 采用降秩回归提取炎症相关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评分与认知功能损伤风险的关联,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二者的剂量反应关系, 运用中介效应分析定量评估hs-CRP和PLR在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基于降秩回归提取2种膳食模式, 其中主要的膳食模式特征为多食用面粉、红肉、奶类, 少食用新鲜蔬菜类, 解释了6.84%的食物摄入变异和0.50%的炎症指标变异。与该膳食模式T1组相比, T3组的认知功能损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1.242, 95%CI:1.034~1.491)。该膳食模式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 认知功能损伤风险增加8.7%(OR=1.087, 95%CI:1.008~1.172), 线性关系显著(总P<0.001, 非线性P=0.295)。hs-CRP在炎症相关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损伤之间介导了6.2%的效应。结论炎症相关膳食模式可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 hs-CRP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李阳卢子涵熊阳阳陈文静王君王君陈晨陈晨孟熙张振伟张振伟夏源李奕琦赖泓林黎雨婕张翠鹏赵玉明吕跃斌施小明
- 关键词:认知功能损伤老年人炎症标志物
-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行为与肌少症的关联分析
- 2025年
-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探讨膳食行为和中国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肌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4 358名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21年调查的≥65岁老年人。收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史等信息, 通过简易食物频率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既往1个月的膳食摄入行为的相关数据。计算各类食物摄入频率以及构建食物摄入种类评分, 食物摄入种类评分越高, 老年人膳食摄入种类越齐全。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明确老年人膳食行为的潜在类别。肌少症通过SARC-CalF量表进行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摄入种类评分及不同膳食行为与老年人肌少症之间的关联。结果 4 358名老年人中, 1 841名(42.24%)患肌少症。肌少症组老年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食物摄入频率低于非肌少症组老年人。随着食物摄入种类评分的增加, 老年人肌少症患病风险降低(OR=0.850, 95%CI:0.796~0.907)。基于潜在类别分析识别了4种膳食行为潜在类别。与5类食物摄入频率处于T3组均概率较高的膳食行为类别(类别1)老年人相比, 蔬菜水果类和纯能量食物摄入频率处于T3组概率较低的膳食行为类别(类别2)老年人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37.7%(OR=1.377, 95%CI:1.131~1.676), 5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处于T3组均概率较低的膳食行为类别(类别3)老年人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35.4%(OR=1.354, 95%CI:1.091~1.680)。结论增加老年人摄入膳食种类且各种类食物摄入达到较高频率而形成的平衡膳食行为, 可降低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风险。
- 赵玉明张振伟王君周锦辉陈泓洲齐力李阳李阳孟熙张曾航陈晨陈晨施小明石文惠
- 关键词:膳食行为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