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哲

作品数:151 被引量:93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水利工程
  • 9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6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5篇水库
  • 50篇三峡水库
  • 31篇溪河
  • 24篇回水区
  • 19篇水华
  • 19篇库区
  • 18篇小江回水区
  • 17篇三峡库区
  • 13篇藻类
  • 13篇植物
  • 13篇通量
  • 12篇水体
  • 12篇温室气体
  • 11篇消落带
  • 10篇土壤
  • 10篇细胞
  • 10篇浮游植物
  • 9篇蓝藻
  • 8篇CH4
  • 7篇水-气界面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重...
  • 77篇重庆大学
  • 16篇中国长江三峡...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重庆交通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7篇中国长江三峡...
  • 5篇重庆三峡学院
  • 3篇西华大学
  • 3篇四川省建筑设...
  • 2篇三峡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151篇李哲
  • 88篇郭劲松
  • 46篇方芳
  • 32篇肖艳
  • 26篇鲁伦慧
  • 16篇陈永柏
  • 16篇刘静
  • 12篇龙曼
  • 12篇马健荣
  • 10篇孙志禹
  • 8篇肖艳
  • 8篇张超
  • 7篇田光
  • 7篇欧阳文娟
  • 7篇蒋滔
  • 7篇张萍
  • 7篇周红
  • 6篇秦宇
  • 6篇陈杰
  • 6篇张萍

传媒

  • 34篇湖泊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
  • 8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重庆大学学报...
  • 4篇水科学进展
  • 3篇人民长江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水利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9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4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落干初期N_2O释放与反硝化特征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带)土壤N2O释放和反硝化作用是消落带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落干初期,采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该处自然植被恢复区、农耕区和对照组等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的N2O释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并测定了土壤p H值、氧化还原电位、温度、有机质、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孔隙含水量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自然植被恢复区土壤N2O释放速率为9.88±6.49 g N/(hm2·d),反硝化速率为58.94±52.84 g N/(hm2·d);农耕区土壤N2O释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7.71±4.44和30.70±25.68 g N/(hm2·d).不同土地类型间N2O释放速率差异显著,落干初期土壤氧含量、含水量及氮含量对不同土地类型N2O释放和反硝化作用影响明显.土壤氧含量的升高促进了自然植被恢复区的N2O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区域反硝化作用.农耕区土壤含水量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可能致使N2O释放速率低于自然植被恢复区,而反硝化速率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消落带土壤氮含量降低同反硝化速率降低有一定联系.
张曾宇李哲方芳郭劲松高红涛冯婧刘静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N2O释放反硝化作用
关键环境指标连续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关键环境指标连续监测装置,包括上位机控制单元、水下辅助单元和采集单元;水下辅助单元和采集单元设置于水下,水下辅助单元与上位机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以接收上位机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
马宏海李哲鲁轮慧肖艳曹云鹏张媛媛黄菊萍欧阳文娟马彦博刘恒毅
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分析
2025年
文章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进行电站上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分析电站上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和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特征,填补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研究的空白,为电站运行期碳足迹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①电站上水库、拦沙库、下水库、下水库坝下区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②电站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在拦沙库库区达到最高值,说明拦沙库泥沙淤积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存在一定影响;③电站每年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为3540.09tCO_(2)e,运行期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量为0.56gCO_(2)e/kWh,远低于全球水电碳排放平均值(25.8±3.0)gCO_(2)e/kWh,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特性。
赵翠平金弈董磊华李哲鲁伦慧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静态箱法
三峡水库澎溪河消落区土-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区)温室气体(CO2、CH4)产汇是水库温室气体效应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的白家溪、养鹿两处大面积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6 9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对近岸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通量进行监测.白家溪消落区土-气界面CO2通量均值为12.38±2.42 mmol/(m2·h);CH4通量均值为0.0112±0.0064 mmol/(m2·h).养鹿消落区CO2、CH4通量均值分别为10.54±5.17、0.14±0.16 mmol/(m2·h).总体上,6 9月土-气界面CO2通量呈增加趋势,而CH4通量水平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土地出露后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使得6 9月CO2释放通量的总体趋势有所增加.消落区退耕后,其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得到恢复,加之在土地出露曝晒过程中土壤透气性增强,使得消落区土壤对大气中CH4吸收氧化潜势增强.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明晰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产汇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哲张利萍王琳郭劲松高旭方芳蒋滔
关键词:三峡水库CO2CH4通量
一种测定浮游藻类细胞比增殖速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浮游藻类细胞比增殖速率的方法,首先准备由生物相容性较好、无色透明、经微尺度加工制作而成的浮游藻类细胞微孔阵列培养装置,待测样品经预处理后,满足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介于1×10<Sup>5</Sup>~5×1...
李哲张萍杨俊肖艳郭劲松刘静史浩飞
文献传递
一种在高藻水源地分层取水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高藻水源地分层取水的方法。首先基于叶绿素浓度与藻类细胞密度判断是否发生水华。若未发生水华,则检测不同深度水体的水质指标,并将取水头部移到水质指标相对较好的水层。若发生水华,则检测不同水层的温度,判断是否发...
李哲肖艳刘静郭劲松
文献传递
几何相液晶空间光复振幅调制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几何相液晶空间光复振幅调制器,属于光调制技术领域。该调制器包括依次排列的1/4波片一、液晶面板、1/4波片二和偏振片;所述液晶面板中,在玻璃层中有两组相互垂直的面内旋转IPS电极对,即IPS电极对一和IPS...
吕咏墨尹韶云袁家虎刘毅栗鹏李哲陈建军
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领域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随着新型台站和测序方法的迅猛发展,微生物生态学数据已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为理解微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庞大的数据集的处理和分析对传统方法来说是一个挑战,机器学习因其在处理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本文全面探索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发展趋势、现状及热点,为未来机器学习和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结合指明方向。【方法】获取并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1–2023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探究发文量演变特征、国际合作情况及学科交叉现状,利用Carrot2对文本数据进行挖掘,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数量以2018年为界经历了稳定增长和暴发增长两个时期,相关应用正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微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物理、环境、计算机等学科之间的合作,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广泛。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序列识别和物种分类上。自2018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研究焦点转向复杂系统的预测。这两个时期关键词的对比展示了机器学习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从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逐渐转向更加复杂、高级的预测模型。【结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结合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中应用的数据缺乏、模型选择困难和可解释性差等挑战,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加强学科交流,推动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发展。
林珊珊李哲杨柳鲁伦慧
关键词:CITESPACE微生物生态
来华留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英文课程是为土木与环境领域来华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与传统中文授课方式相比,来华留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学习期望不一,加之各国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存在较大不同,且缺乏清晰的全英文教学方案,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适应来华留学生培养需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在引入全英文教材、规范术语表达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制定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学科整合,推进课程教学的国际化进程,为实现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李哲刘智萍方芳张勤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教学实践
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28
2009年
磷被普遍认为是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但河道型的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在变化的水动力条件下磷的季节变化有其独特性.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总磷(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1,虽然各采样断面磷浓度差异不大,但其季节变化明显,大体上冬季最高、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颗粒态磷占TP平均浓度的54.05%,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同期对叶绿素a、悬浮无机颗粒物、悬浮有机颗粒物、河口流量、河口水位等主要环境变量的跟踪观测结果发现,颗粒态磷以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或同矿质相结合的无机形态为主,并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进入水体使水中TP含量增加,该现象在低水位运行状态下更加明显.而在高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磷素赋存形态向溶解态形式转变.小江回水区藻类生长对溶解性磷酸盐的生物利用过程十分明显,溶解性磷酸盐浓度同叶绿素a显著负相关.TP亦同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降雨、径流强度的加大及水位的降低虽然带来丰富的营养物,但亦使河道型的回水区水体更新周期缩短;而悬浮颗粒浓度升高导致的水体光学透射性能的下降以及洪水脉冲带来的不稳定的生长环境却阻碍了浮游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盛,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小江回水区TP-Chla负相关的原因.
方芳李哲田光郭劲松张超
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