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娟
- 作品数:68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低碳微合金钢贝氏体相变及组织细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针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了加热、变形及冷却试验,对不同工艺制度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时间较长时,不利于随后冷却奥氏体向等轴铁素体相变,而发生贝氏体相变;在奥氏体区进行不同应变量的变形,随着奥氏体的形变量加大,相变贝氏体的组织细化;变形后适当增加弛豫时间,相变的贝氏体组织细化。
- 李维娟刘英义
- 关键词:低碳微合金钢贝氏体驰豫
- LZ91合金板材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的腐蚀行为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含有石墨烯电解液中对LZ91镁锂合金板材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获得微弧氧化(MAO)膜层,通过浸入法在MAO膜层上分别制备出双层导电膜层(MAO/CG)和三层防腐膜层(MAO/CG/AG)。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分析膜层腐蚀行为,利用霍尔效应测量膜层电导率。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石墨烯浓度为1.0 g/L时,制备的MAO膜层腐蚀为0.13 mm/a;MAO/CG双层导电膜层的腐蚀速率为0.04 mm/a,霍尔效应电导率为7.89 S/cm;MAO/CG/AG三层防腐膜层的腐蚀速率为0.003 mm/a。
- 王润王忠军林茹刁爽胡奉雅李维娟
- 关键词:镁锂合金微弧氧化石墨烯复合膜层耐蚀性
- 重晶石伴生氟化物的赋存状态及浸出试验研究
- 2024年
- 研究了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赋存状态,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法,采用HCl-AlCl_(3)浸出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考察HCl浓度、AlCl_(3)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晶石中氟元素主要以萤石形式存在,呈浸染状和条带状分布;HCl浓度3 mol/L、AlCl_(3)浓度0.4 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液固比10 mL/g、矿样粒度48~75μm、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氟浸出率可达93.20%,浸出后重晶石质量分数95.91%;各因素影响氟浸出率的显著性排序为:反应温度>HCl浓度>反应时间>AlCl_(3)浓度>液固比。
- 范智禹聂登攀李维娟王一雍李继东庞启航
- 关键词:重晶石氟化物赋存状态浸出
- 外加拉应力对奥氏体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 2012年
- 以低碳贝氏体钢HQ785为实验材料,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不同单向外加拉应力下的相变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奥氏体组织,并测试了相变后的维氏硬度。结果表明:施加外加拉应力使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晶粒的不均匀性增大,相变组织的硬度增加;与持续应力相比,施加瞬态应力时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较小,晶粒较为均匀,相变组织的硬度较低。
- 董欣李维娟杨晰金兰
- 关键词:奥氏体
- B对Fe-Cr-B-C合金凝固行为、强韧性及耐磨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提高Fe-Cr-B-C合金在铸态下的强韧性和耐磨性,研究了B含量对其凝固行为、铸态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提高B含量显著降低了液相线温度和析出相形成温度,扩大了析出相形成温度区间,使凝固温度区间先增大后减小。当B含量为0.0006%(质量分数)时,凝固过程为L→δ→γ枝晶→初生Nb(C,B)→[γ+Cr_(7)C_(3)]共晶。凝固结束后,枝晶臂为马氏体组织,枝晶间由残余γ和微量Nb(C,B)、[γ+Cr_(7)C_(3)]构成。B含量增至0.51%时,可显著阻碍γ枝晶生长并细化枝晶组织。凝固过程为L→γ枝晶→初生(Fe,Cr)_(2)(B,C)→初生Nb(C,B)→[γ+(Fe,Cr)_(2)(B,C)]共晶。凝固后,枝晶间和枝晶臂均发生马氏体相变,沿枝晶间形成连续网状硼碳化物。当B含量继续增至2.89%时,在凝固初期就析出大量硼碳化物,枝晶组织消失。凝固过程为L→初生γ→初生(Fe,Cr)_(2)(B,C)→[γ+(Fe,Cr)_(2)(B,C)]共晶→[γ+(Fe,Cr)_(2)(B,C)+(Fe,Cr)_(3)(C,B)]包晶。凝固后,γ基体未发生马氏体相变。B含量为0.0006%时合金的冲击韧性最高,Rockwell硬度和耐磨性居中。B含量为0.51%的合金的Rockwell硬度最高,耐磨性最佳,冲击韧性居中。B含量为2.89%的合金的Rockwell硬度和冲击韧性均最小,耐磨性最差。硼碳化物特征的变化及基体的马氏体相变导致3种B含量合金强韧性和耐磨性产生显著差异。
- 赵广迪李阳姚晓雨王亮李渭滨潘玉华李维娟王兆宇
- 关键词:凝固行为强韧性耐磨性
- 冷轧双相钢的烘烤硬化性能被引量:5
- 2014年
- 对冷轧双相钢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变形后,在不同的烘烤工艺下烘烤,研究了预变形量、烘烤时间和室温时效对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和烘烤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BH值不断增大;试验钢的烘烤硬化性能比较稳定,不易失效;试验钢的烘烤硬化机理主要是与柯氏气团形成、马氏体回火、残余奥氏体分解和碳化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 曹彦朋李维娟聂丽丽王丽萍廖华军
- 关键词:双相钢烘烤硬化预变形量烘烤时间
- 基于双带模型的螺旋炭纤维电导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电子结构的双带模型研究了螺旋炭纤维的电导特性。结果表明:经石墨化处理后,原始制备态的螺旋炭纤维的晶格趋于完美,其双带模型的电子能带结构由费米能级压低的p型转变为反应有序结构的n型;载流子浓度的提高和移动度的明显增大使石墨化后的螺旋炭纤维电导行为明显改善。
- 吴法宇张峻巍周艳文李维娟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化
- 外加应力对HQ785钢等温贝氏体相变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HQ785试验钢,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单向外加拉/压应力下的等温相变实验,等温温度分别是425℃和475℃,所加应力依次为20、40和60 MPa,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相变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应力作用下的等温相变组织是粒状贝氏体,外加应力使无明显晶界的显微组织转变为晶界清晰的细小晶粒;粒状贝氏体中贝氏体铁素体的亚单元,随着外加拉应力的增加逐渐由条片向块状变化,随着外加压应力的增加逐渐由块状向条片变化。
- 李维娟车安
- 关键词:外加应力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
- 旋转永磁场对Au_(25)Cu_(75)合金表面质量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 2025年
- 在Au_(25)Cu_(75)前驱体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旋转永磁场,研究了永磁搅拌参数对合金枝晶组织及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前驱体微观组织与纳米多孔金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旋转永磁场可显著改善Au_(25)Cu_(75)合金表面质量,减少表面凹坑数量,提高表面光洁度。在洛伦兹力作用下,Au_(25)Cu_(75)合金熔体微观组织显著细化,二次枝晶臂间距降低了33%,枝晶尺寸分布更均匀,缩松缩孔、裂纹等铸造缺陷也得到有效抑制。此外,晶粒细化且成分均匀的前驱体合金在去合金化过程中更利于获得均匀的韧带/孔结构。
- 刘继龙张俊凯庞启航李维娟厉英郑伟
- 关键词:磁场
- 固溶碳含量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研究了固溶碳含量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测量了不同烘烤时间下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试验分析固溶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相同预变形、不同时间烘烤硬化处理后,随烘烤时间增加,BH值先快速增大再基本不变最后增大;Snoek峰峰高随烘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固溶碳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对于试验钢,常规的烘烤工艺170℃×20 min没有达到最大的BH值,但继续增加烘烤时间BH值提高缓慢。
- 杨晰李维娟金晓龙刘洋刘洋
- 关键词: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烘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