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撑喉镜显微手术两种体位声门暴露程度的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下支撑喉镜手术中Extension-Flexion位和Extension-Extension过伸位两种体位对声门暴露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的喉部疾病成年患者102例,在使用同一型号支撑喉镜下每个患者先后采取Extension-Flexion位和Extension-Extension位两种体位暴露声门,记录每个体位下声门的暴露分级,比较两种体位在支撑喉镜手术中声门暴露程度上的差异。结果 Extension-Flexion体位与Extension-Extension体位声门暴露程度不同,Extension-Flexion体位对声门的暴露程度高于Extension-Extension体位(P<0.05)。结论 Extension-Flexion位较Extension-Extension位更利于支撑喉镜下的声门术野暴露,应在术中作为首选的体位。
- 班正锋零兴勤梁华王启俊彭兖莱
- 关键词:支撑喉镜喉疾病
- 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进展被引量:18
- 2014年
- De Kleyn于1944年首次报道了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它是耳科学的常见急症,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以内,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多发生于单侧,少数人双侧发病[1]。美国的指南定义为突然发病(一般在3 d),在相连的3个频率超过30 dB听力损失[2]。
- 黄春蓓梁华钟时勋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糖皮质激素鼓室
- 自制枪式骨剪在鼻中隔矫正术的应用(附56例报告)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制枪式骨剪配合鼻内镜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56例,应用自制枪式骨剪配合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塞、鼻出血、头痛等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手术后狭窄侧鼻腔通气VAS、鼻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均无术后大出血、鼻中隔血肿、脓肿形成、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黏膜搧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新型枪式骨剪行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 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梁华彭兖莱
-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
- 突发性聋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耳科学的常见急症,内耳微循环障碍目前被认为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血脂和血流变学两方面阐述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可以有效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耳蜗微循环水平,很难说明血浆黏度的变化是否为高脂血症及血流变学异常引起,并与突发性聋的发生和预后有关。
- 梁华钟时勋
- 关键词:听觉丧失血液流变学血脂异常
- 扁桃体电切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高频电刀两种不同术式切除扁桃体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32例,随机分为采用高频电刀自扁桃体上极往下极切除术式组(对照组)67例和自扁桃体下极往上极切除术式组(观察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咽部疼痛时间、术后出血概率以及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出血概率低(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电刀切除扁桃体时采用自扁桃体下极往上切除术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扁桃体电切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班正锋零兴勤梁华王启俊彭兖莱
- 关键词:手术方式C-反应蛋白
- 耳后注射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比较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给药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两组,A组30例行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每隔3天一次,共5次;B组32例予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0 m L静滴5 d,第6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30 mg,第9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10 mg,第12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5 mg,1疗程共15 d。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提高了(19.570±6.351)d B和(13.406±11.697)d B,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短暂性血糖轻微升高发生率13.33%(4/30),B组25.00%(8/3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出院后两组复查血糖均恢复正常,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优于全身用激素,操作方便,副作用更低,更加安全。
- 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班正锋梁华王启俊彭兖莱
- 关键词:激素突发性耳聋
- 突发性聋患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因单侧突发性聋就诊的495例患者(失访34例,失访率为6.87%),其中20例因出现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分别从年龄、性别、伴随症状、基础疾病、病程及突聋分型等角度对影响突聋复发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复发患者中,19例为同侧耳复发,1例为双侧复发。男7例,女13例;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39.5岁。听力分型:低频下降型8例,高频下降型2例,平坦型8例,全聋型2例;17例复发分型与首发相同,1例由全聋型变为平坦型,1例由平坦型变为高频下降型,1例由平坦型变为全聋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1-36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经全身口服和(或)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3例、有效3例、无效14例,痊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30%,明显低于首次发病的痊愈率(χ^2=8.640,P〈0.05)和总有效率(χ^2=12.379,P〈0.01)。伴眩晕和(或)头晕、病程〉7 d、伴基础疾病及突聋分型为非低频下降型者复发治疗均为无效。年龄≤34岁的患者和〉34岁的患者复发后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是否伴耳鸣和(或)耳闷突聋患者复发后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听力分型的突聋患者间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44,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伴随基础疾病、伴随症状、病程等对突聋复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突聋复发多见于低频型和平坦型患者,复发疗效较首次发病差、预后不佳,其疗效可能与年龄及分型等因素有关。
- 梁华钟时勋
- 关键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