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罪恶
  • 3篇罪恶感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工智能
  • 2篇广告
  • 1篇营销
  • 1篇营销启示
  • 1篇营销者
  • 1篇员工离职
  • 1篇员工离职意向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实证
  • 1篇视频
  • 1篇视频应用
  • 1篇诉求
  • 1篇探索性因子分...
  • 1篇情感诉求
  • 1篇情境

机构

  • 6篇安徽大学

作者

  • 6篇陈晨
  • 2篇白琳
  • 1篇赵洁
  • 1篇陈绘雯

传媒

  • 1篇现代企业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市场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在老龄化背景下,抓住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机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的两大挑战,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此背景和时代机遇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基于2003~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
陈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罪恶感:维度、过程及实证研究前沿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消费罪恶感是消费者因购买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或个人价值观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它是一柄双刃剑,企业或营销者运用不当会降低消费者再购意愿和顾客忠诚,运用得当则可通过广告情感诉求实现营销目的。从消费罪恶感的理论基础:情绪维度、发生时机和类型出发,解析了消费罪恶感从引发到消弭的整个过程,最后介绍了消费罪恶感的影响因素、适用情境、混合情绪等相关实证研究。未来研究方向应对虚拟环境下消费罪恶感、罪恶感强度、调节变量和实证研究方法等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
白琳陈晨陈绘雯
关键词:影响因素广告诉求
罪恶感诉求广告中说服知识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2016年
罪恶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但罪恶感诉求并非万能灵药,合理的运用并达到良好效果需了解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将消费者说服知识理论与罪恶感诉求相结合,认为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时能够运用自身的说服知识对广告商的操纵意图以及广告可信度进行判断,从而影响对广告的态度以及其购买意愿。
白琳陈晨
关键词:罪恶感购买意愿营销者情感诉求营销启示探索性因子分析
广告中的罪恶感诉求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6年
罪恶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但罪恶感诉求并非万能灵药,合理的运用需了解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依据已有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首先介绍了罪恶感诉求的概念,其次总结了罪恶感诉求在广告中的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影响罪恶感诉求广告效果的因素,最后指出当前研究不足并提出策略建议。
陈晨
关键词:广告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强度感知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已经渗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劳动力替代和经济学理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微观角度探讨人工智能运用与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调节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培训投入的作用。通过对与人工智能联系较为密切行业的398名一线员工的调查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强度感知对员工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人工智能技术强度感知与离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培训投入会减缓人工智能技术强度感知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正向关系,还能够调节人工智能技术强度感知对工作不安全感影响及离职意向的间接效应。
陈晨
关键词:人工智能工作不安全感离职意向
移动短视频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8年
基于移动短视频应用(APP)的新型社交方式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热点,尤其受到了具有高度个性化需求的年轻用户的关注。各类移动短视频应用(APP),例如国外的Viddy、国内的抖音和快手等,也长期占据各大应用商城下载榜单的前列。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若干发展策略,以期为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陈晨赵洁
关键词:AP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