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涛

作品数:77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天文地球
  • 11篇电气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地层
  • 13篇页岩
  • 12篇盆地
  • 11篇油气
  • 9篇钻井
  • 8篇成藏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石坝
  • 5篇东南
  • 5篇页岩地层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5篇莺歌海
  • 5篇莺歌海盆地
  • 5篇海盆
  • 5篇海盆地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地质
  • 4篇地质导向

机构

  • 28篇中国石化
  • 2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东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苏州纽迈分析...
  • 1篇中石化休斯顿...
  • 1篇中石化经纬有...

作者

  • 77篇刘江涛
  • 13篇居斌
  • 10篇王志战
  • 9篇黄志龙
  • 8篇田军
  • 8篇廖东良
  • 8篇李永杰
  • 7篇张元春
  • 7篇李军
  • 7篇杨涛
  • 7篇付广
  • 7篇吴金峰
  • 6篇周新强
  • 6篇郭艺丹
  • 5篇童传新
  • 5篇陆黄生
  • 5篇张勇
  • 5篇刘双莲
  • 5篇李晋
  • 4篇张贵才

传媒

  • 4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油田化学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电缆沟盖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沟封口技术领域的一种电缆沟盖板,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底面设于用于检测电缆沟内数据信息的检测装置,所述主体板顶面内腔有与显示检测装置信号连接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信息;安装支架,设于所述...
刘江涛张瑞祥柴玉晓李玉萍张沛刘淑娴于泳波李茂生王超刘菊芬韩龙飞胡雅洁付睿轩
鲁克沁地区稀油油藏成藏过程分析
2014年
鲁克沁构造带工业稀油油流的获得,打破了鲁克沁地区只有稠油的历史,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油源对比表明,鲁克沁构造带东段鲁8和鲁10井的稀油来自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玉东9井稀油来自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的煤系源岩。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和埋藏史,综合分析了稀油成藏期次,认为鲁8和鲁10井的成藏期为在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推测玉东9井成藏期在新近纪早中期。其成藏过程为: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稀油,通过晚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向浅层运移,进入三叠系和侏罗系储层,形成稀油油藏;新近纪中新世,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成熟排烃,生成的煤系油沿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断裂向上倾方向的鲁克沁构造带东段进行运移,并进入三叠系砂岩形成稀油油藏。
刘江涛黄志龙涂小仙罗权生
关键词:稀油油源对比成藏期次成藏过程
基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的页岩油气地层井眼轨迹优化控制技术
2025年
页岩油气地层的成功开发主要取决于长水平段钻井和大体积压裂等工程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使具有优质地质甜点的长水平段页岩油气地层开采出更多的工业产能,其中,钻井是沟通工程与地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技术手段。钻井地质环境是影响钻井工程过程的重要因素,既包含地层的地质因素,也包含钻井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因素。从提高优质甜点钻遇率、有利于压裂和降低工程风险的轨迹优化方向出发,本文提出了页岩油气地层增产、安全和高效的井眼轨迹优化控制技术。根据页岩油气地层钻井地质环境因素形成了地质甜点评价、地质风险识别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模式,基于这些模式提出了3种钻井井眼轨迹优化控制技术:(1)根据地层空间内地质甜点的变化控制水平钻进位置,形成优选钻遇甜点层及增加页岩油气产能的轨迹控制技术;(2)根据工程甜点的破裂性质优化钻进方位,形成提高页岩油气地层压裂效率的轨迹方位优化技术;(3)根据钻井过程中的地质风险,提出了保障页岩油气地层钻井的安全性,降低钻井工程风险的轨迹控制技术。井眼轨迹优化控制技术是实现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利于提高长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与大体积压裂效率,有利于提高地质甜点的钻遇率和开发效率。
路保平路保平袁多廖东良
关键词:井眼轨迹
一种防止发电机轴瓦箱漏油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发电机轴瓦箱漏油的结构,包括发电机外壳、轴瓦箱、上工业风外环吹管、下工业风外环吹管、工业风调节阀以及密封条,上工业风外环吹管和下工业风外环吹管上各设置有3‑9根吹风管,工业风调节阀设置在上工业风外...
居斌刘江涛张豫良陈发斌曹豫新李中新时社利田军周新强赵邓邓吴建斌翟涛李玉萍石涛尚胜利
文献传递
一种伸缩式直流点喷注油机
一种伸缩式直流点喷注油机,包括伸缩绝缘杆、设置在伸缩绝缘杆上端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杯和由直流电源驱动用于注油的直流微型油泵,储油杯的顶部安装有防止溢油的单向阀,底部设置有出油连接嘴,出油连接嘴通...
居斌刘江涛马建祥李艳山吴金峰郭艺丹吴建斌杨涛奕龙田军
文献传递
一种企业自备电厂上下网功率自动调控方法
一种企业自备电厂上下网功率自动调控方法,涉及到电厂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领域,通过对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进行状态监测,在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异常后通过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输出开关量,如没有异常报警,上下网自动控制允许投入;而在上...
居斌 经秋霞刘江涛吴金峰李晋田军周新强 李艳山吴建宾 权沙沙杨涛赵战东郭艺丹
文献传递
变压器空载合闸冲击原因分析
变压器空载合闸操作常产生冲击电流,影响供电系统稳定。本文深入剖析其成因,剩磁是关键因素,源于运行磁通变化、断电及试验操作,使合闸时铁芯易饱和产生励磁涌流,引发继电保护误动、合闸失败等问题,还受电压初相角、铁芯材料特性、电...
韩龙飞刘江涛张瑞祥
关键词:变压器空载合闸剩磁励磁涌流
一种带漏电检测的机泵听诊器
一种带漏电检测的机泵听诊器,包括听杆以及分别设置在听杆两端的听头和漏电检测器,听头包括空心半球状的橡胶皮瓦,橡胶皮瓦的中部设置有贯通孔,且在橡胶皮瓦凸面环绕贯通孔设置有橡胶套筒,以使听杆的端部穿过橡胶套筒和贯通孔后深入到...
居斌李晋刘江涛吴金峰田军周新强时社利张豫良李青远杨涛赵战东郭艺丹权沙沙
文献传递
井下可视化自动寻航钻井技术初探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地层模型预测不准确、钻头处地层特性分析不到位和地层边界确定不及时等影响优质储层钻遇率问题,开展了可视化寻航钻井探索性研究。该技术包括井周地层预测及三维可视化、导航模型构建、地层边界自动分析、地层特性实时自动分析、优质储层自动识别和轨迹自动优化等几个过程。前3个过程属于可视化导航地层模型构建,用于宏观上预测和指示富集油气目标地层位置、延展性等;地层边界自动分析、地层特性实时自动分析及优质储层自动识别用于精细预测钻头附近地层的边界位置、实时提供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以便精确确定钻进方向;轨迹自动优化则用于自动规划下一步钻井方案。在多口井现场应用中,该系统预测的地层模型及优化的轨迹提高了优质储层钻遇率。结果表明,井下可视化自动寻航钻井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类似于汽车导航式钻井,为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王卫李永杰刘江涛
关键词:地层模型可视化导航模型井眼轨迹
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分析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天然气成藏条件与聚集规律,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对莺歌海盆地的生、储、盖及温压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并划分成藏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晚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超压条件下的高孔隙度储层是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场所,巨厚超压的盖层有利于天然气保存。超压环境下天然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可分为底辟区混相快速排放成藏模式和非底辟区剩余压差条件下水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成藏有利区都集中在盆地中心的DF区及LD区内,这2个地区成为天然气勘探重点。
冯冲邹华耀黄志龙童传新朱建成刘江涛
关键词:成藏模式成藏条件天然气莺歌海盆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