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瑶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细菌
  • 3篇细菌基因组
  • 3篇聚合酶
  • 3篇合酶
  • 2篇定量聚合酶链...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浓度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最小抑菌浓度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耐药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PCR快速检...
  • 2篇DNA
  • 1篇单胞菌

机构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杨朝国
  • 11篇向瑶
  • 3篇辛力华
  • 2篇王群
  • 1篇王芳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细菌对抗菌素敏感性与耐药性表型的方法建立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表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方法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和通用探针的qPCR检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基因组DNA,绘制生长曲线以确定细菌显著生长的最短培养时间。计算细菌在含和不含抗菌素的M-H肉汤中的相对生长率,以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的药敏结果为金标准,对细菌相对生长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区分细菌对抗菌素敏感与耐药的相对生长率分界值。用20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0株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菌株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细菌显著生长的最短培养时间为3小时。区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素敏感与耐药的相对生长率分界值分别为0.44、0.40和0.48本方法检测30株大肠埃希菌对3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分别为98.4%和100.0%,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均为100.0%,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抗菌素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分别为60.0%和64.0%。20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0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结果的总准确度分别为92.7%和93.3%。结论本方法能快速准确为临床提供肠杆菌科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表型,但对非发酵菌药敏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谢思露向瑶杨朝国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菌16SRRNA基因敏感性
8种快速制备细菌基因组DNA方法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索用于革兰阴/阳性细菌基因组DNA制备的快速、简便、经济方法。方法采用水煮沸法、碱煮沸法、碱-SDS-煮沸法、丙酮-SDS-煮沸法、NP-40-煮沸法、Triton-100-煮沸法、SDS-煮沸法、Triton-100-NP-40-煮沸法制备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不同方法所得DNA的量、分子大小、纯度以及用其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效果。结果与其他方法比较,碱-SDS-煮沸法、丙酮-SDS-煮沸法和SDS-煮沸法得到的DNA量较多、DNA分子较大、纯度较好;碱-SDS-煮沸法上清液DNA含量最大及PCR扩增效果最佳,水煮沸法所得DN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法煮沸5 min与10 min所得DNA量和PCR检测DNA的循环阈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煮沸10 min的DNA液中有机杂质增多。结论碱-SDS-煮沸法煮沸5min制备细菌基因组DNA的效果最优,水煮沸法效果最差。
王群向瑶赵茂吉杨朝国
关键词:细菌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无菌性体液革兰阳/阴性细菌感染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将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用于快速判断无菌性体液革兰阳/阴性细菌感染,并评价其分析性能。方法以细菌16S r RNA基因为目标设计通用引物、通用探针及革兰阴性(GN)菌探针,对14种标准菌株、20种临床菌株、白色念珠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人基因组及阴性对照进行qPCR检测,评价该方法引物和探针的通用性和特异性及检测限。以10~4 cfu/ml菌悬液、阴性对照的循环域(Ct)值99%置信区间下限分别作为尿路、其他无菌性体液细菌感染判定的分界值。用271例临床无菌性体液标本评价qPCR法的临床效能。结果通用探针-qPCR,所有实验菌株检测为阳性。GN探针-qPCR,所有实验革兰阴性菌株检测为阳性。通用探针的检测限为1×101~1×10~2cfu/ml。GN探针的检测限可低至1.0×10~1 cfu/ml。判定尿路、其他无菌性体液细菌感染的分界值分别为23.76、29.37。结论应用细菌16S r RNA基因通用探针和GN探针的qPCR方法通用性好、特异性强、检测限低,可快速检测临床无菌性体液常见细菌感染,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谢思露向瑶杨朝国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RNA基因
细菌快速药敏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现在临床上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了难题,同时也对病人的生命产生威胁。抗生素滥用及不规范使用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目前分离培养在临床上依然是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标准方法,但是其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极...
向瑶王群赵茂吉杨朝国
关键词:细菌药敏实验
细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2016年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可疑感染标本的细菌检查基于形态学显微镜检、培养和生化反应,其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多、周期长。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感染细菌的检查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如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质谱技术等,大幅缩短细菌检查周期,且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可靠,有的还可高通量检测。
赵茂吉向瑶杨朝国
关键词:细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
八种快速制备细菌基因组DNA方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快速、简便、经济,适用于革兰阴/阳性菌基因组DNA制备的方法。方法采用8种不同的简化的细菌DNA制备方法制备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不同方法所得DNA的含量、完整性、A260/A280比值、A260...
向瑶赵茂吉杨朝国
关键词:细菌DNA
文献传递
八种快速制备细菌基因组DNA方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快速、简便、经济,适用于革兰阴/阳性菌基因组DNA制备的方法. 方法:采用8种不同的简化的细菌DNA制备方法制备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不同方法所得DNA的含量、完整性、A260/A28...
向瑶赵茂吉杨朝国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细菌基因组
2014-2015年四川省中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中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4-2015年住院病人共6 271份血标本采用ac T/Alert3D 60/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者用VITEK-2 Compact细菌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2014年和2015年送检血标本分别为2 808份和3 463份,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10.90%和9.88%;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1.43%和56.30%,前3位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持续偏高(≥86.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分别从37.50%、18.75%上升至81.25%、5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100.00%。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ARSA检出率从22.22%上升到34.78%;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呋喃妥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细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遵守抗菌素使用指南。
赵茂吉辛力华向瑶杨朝国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2015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变异率约为其他DNA病毒的104倍,主要原因:(1)HBV复制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子代病毒DNA,该过程中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容易发生碱基错配;(2)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诊断试剂检测)选择性压力下,
向瑶杨朝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
成都地区尿路感染菌种分布及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致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制定抗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四川省中医院2013年-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3年分离出800株致病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2014年分离出致病菌530株,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2014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MIC值较2013年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丙沙星的MIC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2年均为100%,MIC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从2013年的59.3%增加到2014年的68.7%,MIC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屎肠球菌耐药性较粪肠球菌严重,尤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向瑶辛力华杨朝国
关键词:尿路感染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