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 作品数:60 被引量:24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SRES情景下多模式集合对淮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偏差修正/空间降尺度方法处理后的IPCC AR4中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集合平均结果,分析了SRESA2、A1B和B1情景下淮河流域未来30 a(2011 2040年)相对于现状(1961 1990年)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1)多模式集合能较好地反映流域现状年、季温度和降水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对温度和降水的年内分配过程模拟较好,各月温度集合平均与观测值相差0.2℃左右(冬季各月除外),而降水集合平均与观测值相对误差在5%左右(9月除外).(2)不同情景下未来流域年、季温度一致增加,年温度增加幅度在0.85~1.12℃之间;冬、春季温度增加相对明显,而夏、秋季温度增加并不显著;年际和年代际温度增加趋势显著.(3)不同情景下未来流域年降水有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0.13%~5.24%,增幅不明显;降水季节变化有增有减,季节、年际和年代际降水变化较为复杂,不同情景下降水空间变化差异显著.
- 吴迪严登华
- 关键词:多模式集合地面温度降水淮河流域
- 气候变化和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将流域水循环模型SWAT模型和区域气候模型RegCm3进行单向耦合,构建流域水循环综合模拟平台,并在澜沧江上中游地区进行了应用。分别考虑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和水库运行的影响,通过与天然情景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水库运行在下游径流变化中所占的比重。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水库运行都将导致澜沧江下游径流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则达到88%,而水库运行的贡献率仅占12%,气候变化是造成澜沧江下游径流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气候变化的因子中,温度变化的贡献率占到81%,降水变化的贡献率仅为19%,因此温度是造成径流变化的所有因子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库运行对下游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变化上,即"削峰补枯"作用,而对年际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 毕彦杰赵勇肖伟华吴迪周翔南张守平
- 关键词:气候变化SWAT模型
- 基于光学和雷达遥感数据的区域实际灌溉面积监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光学和雷达遥感数据的区域实际灌溉面积监测方法,将对土壤和植被含水量变化敏感的短波红外指数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结合,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可对区域灌溉活动进行动态探测,实现灌溉面积的准确提取。
- 杨永民李璐顾涛吴迪徐磊杨鹏黄诗峰杨昆江威
- 文献传递
- 一种图像加密、读取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加密、读取方法及装置,涉及图像加密领域。图像加密方法包括:对原始图像进行Arnold变换,形成置乱图像;根据陈氏混沌序列对所述置乱图像加密,得到目的图像。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先通过Arnold变换对图像置...
- 严登华鲁帆肖伟华杨贵羽吴迪张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时水位监测与警报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水位监测与警报装置,属于水资源市政工程领域。所述实时水位监测与警报装置包括多个放置于监测点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能准确感应并计算出路面水位信息,水位信息通过发射传输接收装置发送给显示终端以及交...
- 严登华于赢东张鹏杨志勇吴迪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扰动底泥采样与造影系统
- 本发明适用于淤泥质沉积物采样领域,提供了一种无扰动底泥采样与造影系统,包括:采集淤泥质沉积物样品的双重管采泥装置;位于采泥装置内部,将冻结的淤泥质沉积物进行切片的切片装置;将采泥装置钻至设定深度,并控制切片装置旋转和向下...
- 严登华杨志勇肖伟华郝彩莲吴迪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印的嵌入、检测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印的嵌入、检测的方法及装置,水印的嵌入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大小为M<Sub>0</Sub>×N<Sub>0</Sub>的原始图像、长度为M<Sub>0</Sub>的第一混沌序列以及长度为N<Sub>0<...
- 严登华鲁帆杨贵羽肖伟华吴迪张鹏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高速摄影的土壤斥水性测量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速摄影的土壤斥水性测量系统和方法,包括:放置土壤样品的承样台,具有高速连续拍摄照片能力的照相机,所述照相机镜头对准对所述土壤样品上表面平面,并在照相机视野中设有数字化秒表,所述土壤样品和照相机镜头之间...
- 龚家国赵勇王英李海红任长江吴迪钟一丹曹国亮杨朝晖邓晓娅
- 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成效与发展思考
- 2025年
- 数字孪生灌区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手段,是提升灌区管理能力、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梳理了数字孪生灌区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建设成效,分析了区别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孪生灌区技术特征。在总结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进展基础上,对当前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还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共享机制不完善、技术适配性不足、建管运维资金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构建标准体系、畅通数据共享渠道、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培育专业人才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 顾涛王一之沈莹莹吴迪齐成红郑建行
-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
- 一种基于摄像的土壤斥水性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摄像的土壤斥水性测量装置,包括:放置土壤样品的承样台和摄像机,所述摄像机镜头对准对所述土壤样品上表面平面,并在摄像机视野中设有数字化秒表,所述土壤样品和摄像机镜头之间设有透镜组,所述土壤样品上方设有...
- 王英赵勇龚家国吴迪朱永楠曹国亮钟一丹任长江郝春沣杨朝晖邓晓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