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冰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利木赞
  • 4篇利木赞牛
  • 3篇多态
  • 3篇杂交
  • 3篇屠宰
  • 3篇自噬
  • 3篇家蚕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杂交牛
  • 2篇质型多角体
  • 2篇质型多角体病
  • 2篇质型多角体病...
  • 2篇肉品
  • 2篇肉品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自噬
  • 2篇免疫
  • 2篇黄牛
  • 2篇基因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杨晓冰
  • 8篇陈宏
  • 8篇滑留帅
  • 2篇钱永华
  • 2篇焦锋
  • 2篇吴永鹏
  • 2篇张敏娟
  • 1篇胡沈荣
  • 1篇蓝贤勇
  • 1篇刘波
  • 1篇刘庆洪
  • 1篇朱大鹏
  • 1篇刘立群
  • 1篇李洪建

传媒

  • 6篇中国牛业科学
  • 2篇蚕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肉用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本试验研究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木赞牛杂交群体H-FABP-HaeIII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状和肉品质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固原本地黄牛下一步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2075bp的PCR产物片段被HaeⅢ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呈现多态性,且两个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7439/0.2561;0.7190/0.2810。与部分屠宰性状和肉品质性状关联分析。[结论]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H-FABP-HaeⅢ基因座B等位基因与优良肉品质性状相关。
滑留帅杨晓冰杨奇胡沈荣陈宏
关键词:屠宰性状肉品质性状
宁南山区塑料暖棚牛舍的建设被引量:3
2006年
固原市近年来把草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塑料暖棚牛舍的推广是肉牛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塑料暖棚牛舍的建设方法,并对塑料暖棚牛舍的环境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杨晓冰杨奇滑留帅陈宏
关键词:塑料暖棚牛舍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与利木赞杂交牛育肥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滑留帅陈宏杨奇杨晓冰张国坪宋宝同袁海江文进宝张永军马富平
关键词:利木赞牛育肥性能
利木赞牛和固原本地黄牛杂交F<,1>代生长特性分析与相关分子标记研究
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的309头利木赞杂交牛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现有适用于牛种的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杂交牛群体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测定了196头固原本地牛的生长指标并结合GH基因进行了性状相关分析,测定了24头牛的育...
杨晓冰
关键词:利木赞牛黄牛杂交本地黄牛杂交牛多态信息含量屠宰指标
文献传递
固原地区单元农户生态养牛模式探讨
2008年
在调查了固原地区养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比较实用的几种生态养殖方式,提出一种适合固原地区单元农户的生态养牛模式,并初步评估这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认为这是适合固原地区农户的一种模式,值得研究推广。
杨晓冰陈宏杨奇滑留帅张国坪
家蚕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mATG8的多克隆抗体制备与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自噬是细胞固有的一种降解机制,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感染免疫、衰老、死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家蚕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蛋白表达,分析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在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和同一组织中随5龄发育时间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家蚕细胞自噬的功能。根据GenBank登录的家蚕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基因Atg8(BmAtg8)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家蚕5龄幼虫中肠cDNA为模板克隆了BmAtg8的354 bp编码区序列,并成功将其连入pET32a(+)质粒中。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seta菌株继而诱导表达重组BmATG8蛋白,将该蛋白质纯化后强化免疫新西兰大白兔3次,获得效价达1∶512 000的多克隆抗血清。以此多克隆抗体杂交家蚕组织总蛋白,检测到BmATG8及其与磷脂酰乙醇胺偶联的BmATG8-PE 2条免疫印迹条带。Western杂交表明BmATG8蛋白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丝腺、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其中在5龄第1~2天和第7~8天丝腺组织的表达水平较高,说明家蚕5龄幼虫这3个组织尤其是这2个时间段的丝腺组织中细胞自噬活性极高,反映出家蚕变态发育前这些组织器官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旺盛。
杨晓冰李洪建吴永鹏刘庆洪张敏娟钱永华焦锋
关键词:家蚕细胞自噬多克隆抗体
家蚕自噬基因表达与BmCPV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
作为机体的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细胞自噬具有清除细胞内失去功能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变性蛋白质、核酸及其他细胞成分的功能,以维持细胞的平衡状态,有利于细胞的存活,所以不管是在不同的物种间、还是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之间,自噬机制...
杨晓冰
关键词:家蚕自噬免疫印迹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Pit-1基因多态性与育肥性状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为了分析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木赞牛杂交群体(简称利杂群体)Pit-1基因的多态性与育肥性状的关系,为固原本地黄牛下一步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共178个个体的Pit-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育肥个体育肥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51 bp的PCR产物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039/0.6961和0.1614/0.8386。与部分育肥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育肥的初期阶段,BB型和AB型个体的精料料肉比均显著低于AA型个体(P<0.05);7月龄育肥牛BB型个体的胸深显著低于AA型,而胸宽显著高于AA型(P<0.05);育肥牛6~12月龄体长增长量也表现出BB型个体优于AB型的趋势(P<0.05)。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与优良的育肥性能显著相关,对B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滑留帅陈宏杨晓冰杨奇蓝贤勇
关键词:PIT-1基因PCR-RFLP
固原地区秦川牛利杂群体生长曲线拟合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固原地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了309头固原地区秦川牛利杂群体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尺和体重指标,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Bertallanffy四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四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值。[结果]陕西秦川牛和固原本地秦川牛利杂群体母牛的Brody生长曲线模型的体重指标:成熟体重是428kg/286kg,尺度常数是0.9650/0.8999,成熟指数是0.0553/0.1372。Logistic模型拐点在极限体重的1/2处,拐点体重为0.5K,Gompertz模型拐点在极限体重的1/e处,拐点体重为0.368K。[结论]本地利杂牛群体成熟体重小,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强度低,较早熟。初步评价了导入利木赞血统杂交后的杂交优势,为本地区肉牛杂交改良提供了基础数据。
杨晓冰陈宏滑留帅杨奇袁海江文进宝
关键词:利木赞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屠宰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实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月龄组利杂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或P<0.01),分别提高了4%、4%、3%和0.72;而12月龄组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杂牛在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评分、脂肪色泽评分、肌肉附着和pH2 4指标上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肉品中常规成分含量和脂肪酸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滑留帅陈宏杨奇杨晓冰张国坪王统一刘燕宋保童
关键词:利木赞牛屠宰性能肉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