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富
- 作品数:173 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关于胶体化学的教学思考被引量:2
- 2021年
- 胶体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同步于工农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述胶体化学的发展简史及胶体理论,接着对胶体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从而引发出对胶体性质的探讨和论述,最后由胶体的性质引起对胶体化学实际应用的讨论。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 叶明富马亮严菊芬张奎吴芳辉王诗生
- 关键词:胶体化学胶体结构实际应用
- 一种BiOCl-(001)/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OCl-(001)/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属于光催化剂领域。该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BiOCl-(001)/GO,特点是利用晶体表面工程技术和电子抽出效应相结合,将GO和暴露(001)面...
- 陈国昌王海波乔红斌叶明富裘小宁蒋伟峰
- 文献传递
- Cd(OH)_2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综述了Cd(OH)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合成法、溶剂热法、沉淀法、回流法等,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逯亚飞孔祥荣胡鹏叶明富许立信陈国昌伊廷锋
- 关键词:水热合成法溶剂热法回流法
- Mn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综述了纳米MnO_2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热分解法、回流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并对其在锂离子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叙述。
- 孔祥荣胡如男吴延红叶明富许立信陈国昌
- 一种形貌和组成可控的WO<Sub>3</Sub>纳米片/g‑C<Sub>3</Sub>N<Sub>4</Su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貌和组成可控的WO<Sub>3</Sub>纳米片/g‑C<Sub>3</Sub>N<Sub>4</Su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剂领域。该纳米复合材料结构是WO<Sub>3</Sub>纳米片...
- 陈国昌乔红斌叶明富
- 文献传递
- 一种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的方法,属于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反应中中芳香醛、4‑羟基‑6‑甲基吡喃‑2‑酮和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摩尔量是...
- 岳彩波涂福燕吴胜华叶明富储昭莲彭金中
- 文献传递
- 金属催化剂催化水合肼分解制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望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实际应用的关键。水合肼(N2H4·H2O)的储氢含量高(8%)且便于运输和储存,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研究表明,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水合肼分解制氢反应能垒,显著提高水合肼脱氢速率。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高效脱氢催化剂已成为水合肼作为储氢材料规模化应用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水合肼分解脱氢机制,并阐述水合肼脱氢催化剂体系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策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改善水合肼脱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制氢选择性的方法(如构筑合金结构等),添加助剂创造适宜的外部化学环境,调控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优化合成方法增加金属催化剂表面积和活性位点等,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孔军李蓉刘勇许立信叶明富万超
- 关键词:氢能储氢材料水合肼金属催化剂
- 微波法合成树枝状纳米硫化锑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氯化锑、硫脲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树枝状硫化锑纳米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对Sb2S3晶体的物相及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是正交相Sb2S3,长度可达数十微米。并给出树枝状硫化锑纳米材料的可能的形成机理。
- 叶明富孔祥荣潘正凯伊廷锋诸荣孙任世彪雷智平
- 关键词:微波合成纳米材料
-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开发与实施
- 2023年
- 通过借鉴美国“微软大帝”比尔•盖兹的成功成长经验,融汇贯穿并迁移运用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之中,灵活采纳丰富的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手段,同时努力营造思政教育情境,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 吴芳辉叶明富张莉艳吴孔林孙文起康延赏
-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
- 无机及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探究
- 2024年
- 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增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构建合理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
- 张建叶明富刘祥龙红明张奎
-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