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大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平煤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通气
  • 3篇严重烧伤
  • 3篇烧伤
  • 3篇机械通气
  • 2篇心衰
  • 2篇严重烧伤患者
  • 2篇营养支持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衰竭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衰
  • 2篇外营养
  • 2篇呼吸衰竭
  • 2篇急性左心衰
  • 2篇谷氨酰胺
  • 2篇病人
  • 2篇病死率

机构

  • 10篇平煤集团总医...

作者

  • 10篇刘大东
  • 5篇张永丽
  • 4篇王蕾
  • 2篇李洪荣
  • 2篇王巧霞
  • 1篇陈宁
  • 1篇裴育
  • 1篇何香
  • 1篇崔东
  • 1篇王明君
  • 1篇邓跃平
  • 1篇张晓娜
  • 1篇高贤良
  • 1篇张功宝
  • 1篇王静
  • 1篇李云
  • 1篇王建平

传媒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例机械通气病人呼气末正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病人测定在不同水平的PEEP(O-13cmH2O)时的CVP值及脱机时的CVP值。结果CVP值随着PEEP值的增加而升高,CVP值的变化与PEEP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93。结论PEEP对CVP有明显影响,其变化对了解血容量的变化及补液有一定指导作用。
周俊贞刘大东张永丽李云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接受NPPV治疗前后HR、RR、PaO2及PaO2/FiO2的变化。结果NPPV治疗成功率为81.8%(27/33),治疗成功患者在NPPV治疗1-2h时HR、RR、PaO2、PaO2/FiO2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失败患者在NPPV治疗1-2h病情无改善,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NPPV失败患者均为ARDS患者。结论NPPV是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的有效手段。
范永会刘大东张永丽
关键词:无创通气
严重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刘大东王蕾李洪荣
关键词:烧伤气管切开术手术后并发症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病人病死率的影响
2006年
刘大东王明君王蕾
关键词:呼吸衰竭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病死率病情危重
瓦斯爆炸致危重复合伤42例救治体会被引量:9
2003年
邓永峰刘大东陈宁李建华高贤良
关键词:瓦斯爆炸救治健康状况评估
术后肺不张20例处理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刘大东王静张永丽范永会裴育
关键词:外科手术术后肺不张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4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观察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PaO2、PaCO2及氧合指数较常规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pH值、LVEF较常规组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8d病死率治疗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病死率。
刘大东王蕾张永丽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病死率
呼吸机依赖应用无创呼吸机成功脱机的护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模式对13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序贯脱机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管理呼吸面罩,并适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在治疗和护理的密切配合下,患者均顺利脱机。结论:BiPAP模式是呼吸依赖患者的有效脱机模式,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何香王巧霞张晓娜张永丽刘大东
关键词:通气机撤除法
谷氨酰胺双肽在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双肽(N(2)-L-丙氨酸-L-谷氨酰胺)在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烧伤总面积在30%~50%,Ⅲ度烧伤面积〈30%的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营养组(标准组19例)和加用谷氨酰胺双肽的强化营养组(强化组18例),标准组给予传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强化组于肠外营养开始时即加用谷氨酰胺双肽0.57g/(kg·d)的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烧伤后第1(PBD1)、3、5、7、14d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脓毒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28d病死率。结果:强化组内毒素浓度、脓毒症发生率较标准组下降(P〈O.05);强化组烧伤创面基本愈合时间较标准组缩短(P〈0.05);两组28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营养支持措施对严重烧伤患者28d病死率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降低血浆内毒素浓度,减少并发症,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刘大东王建平李洪荣张功宝
关键词:烧伤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内毒素
严重烧伤复合伤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复合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效果。方法43例严重烧伤复合伤伴吸入性损伤及延迟复苏病人依不同营养支持措施,按不同时期分为常规组19例及改进组24例。改进组在传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及谷氨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及28天存活率。结果改进组较常规组在正氮平衡恢复时间、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上均缩短(P<0.01,P<0.05);脓毒症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例数下降;28天存活率提高。结论改进的营养支持措施有助于改善严重烧伤复合伤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刘大东范永会王蕾崔东邓跃平王巧霞
关键词:烧伤复合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谷氨酰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