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美珍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饲料
  • 4篇人工饲料
  • 4篇小绿叶蝉
  • 3篇教学
  • 3篇茶小绿叶蝉
  • 2篇蝇蛆
  • 2篇蝇蛆蛋白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化学
  • 2篇草蛉
  • 2篇成虫
  • 2篇大草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饲料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药物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助剂
  • 1篇蜘蛛

机构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6篇林美珍
  • 4篇陈红印
  • 3篇尤民生
  • 3篇杨广
  • 3篇顾晓军
  • 3篇兰亦全
  • 2篇林美珍
  • 2篇田素芬
  • 2篇王树英
  • 2篇曹静
  • 2篇王孟卿
  • 1篇仝赞华
  • 1篇吴梅香
  • 1篇邹德玉
  • 1篇陈李林
  • 1篇徐会有
  • 1篇吴珑
  • 1篇肖顺
  • 1篇石妍
  • 1篇陈宇熹

传媒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现代农药
  • 1篇武夷科学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化学保护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2020年
文章对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新模式,并在植物保护专业中实施。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兰亦全林美珍
关键词:教学模式
以蝇蛆蛋白为主成分配制大草蛉幼虫的人工饲料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草蛉科(Neuroptem)的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是田间捕食蚜虫的优势天敌。目前,国内繁殖大草蛉主要使用代寄主米蛾卵、赤眼蜂蛹,存在成本较高,成虫获得率有待提高等...
林美珍陈红印曹静王孟卿
关键词:人工饲料大草蛉饲料配方
文献传递
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被引量:16
2014年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施龙清林美珍陈李林林美强VASSEUR Liette尤民生
关键词:种名假眼小绿叶蝉
黄粉虫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制备被引量:2
2013年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率达70.72%.以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囊芯材料,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经单因素法分析获得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壁材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2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48.81%.
林美珍詹声镇白东跃连立栋
关键词:不饱和脂肪酸索氏提取法微胶囊
浅议如何树立正确的农药观
2025年
农药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曾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全社会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农药观,包括正确的农药安全观、农药使用观与农药管理观3个方面。具体观点是,当前农药安全性已经达到可接受水平,但是其负面影响不会完全消失;农药的使用与管理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历史与现实分开、时代的局限与农药的缺陷分开、事实真相与认识误区分开、农药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甚至非法使用分开、科学管理与绿色壁垒分开。在此基础上,通过权衡利弊和扬长避短正确使用农药,以及稳中求进和先立后破有效管理农药,农药一定能为有效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顾晓军林美珍兰亦全黄劲飞田素芬
网粒体脱落有助于茶小绿叶蝉成虫逃离蜘蛛网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其体表覆盖网粒体,而网粒体是否具有防御功能则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粒体脱落是否对该害虫逃离茶园蜘蛛网起到关键作用。【方法】将茶小绿叶蝉成虫置于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的不规则网内,利用高清摄像机和Vegas软件对茶小绿叶蝉在蜘蛛胁迫和无蜘蛛胁迫情况下脱离蛛网的行为参数及其微动作进行解析;将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触碰蛛网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翅面网粒体与蛛丝接触的微观形态,分析试虫挣扎时与蛛网粘黏部位的网粒体分布情况。【结果】当蜘蛛胁迫时,茶小绿叶蝉成虫60 min内脱网率为45.0%,无蜘蛛胁迫时,60 min内成虫脱网率可达76.7%;茶小绿叶蝉成虫陷入蛛网后的逃离时长蜘蛛胁迫组显著短于无蜘蛛胁迫组。茶小绿叶蝉成虫逃网策略至少有4种。蜘蛛胁迫和无蜘蛛胁迫两处理组的翻身率都接近80%,翻身时长约0.5 s,提示成虫翅面与蛛网间的黏力较小。茶小绿叶蝉挣扎逃离蛛网的时长接近翻身时长的3倍,通过对茶小绿叶蝉在蛛网的挣扎行为解析判定茶小绿叶蝉的前足和中足是虫体中最难脱离蛛丝的部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茶小绿叶蝉翅面是虫体表面网粒体分布最均匀且密度较高的部位,网粒体分布密度为280±17粒/25μm 2;翅面网粒体可脱落并包裹整根黏丝;茶小绿叶蝉前足腿节及前跗节表面网粒体覆盖数量不均匀,稀少部位的覆盖密度仅4±4粒/25μm^(2),是前足难以脱离蛛丝的可能原因。【结论】茶小绿叶蝉体表网粒体脱落可有效帮助成虫脱离蛛网,其成虫能否成功快速逃离蛛网取决于与蛛网的接触部位是否有网粒体的分布。
林美珍林美珍杨广尤民生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草间小黑蛛蜘蛛网微观形态
大草蛉幼虫人工饲料最优配方的饲养效果及其中肠主要消化酶的活性测定被引量:7
2008年
以脱脂蝇蛆粉为大草蛉幼虫人工饲料的基础成分,采用胶囊法配制人工饲料饲养大草蛉幼虫,获得幼虫存活率96.7%,羽化率65.5%,幼虫发育历期13.7±0.5d,蛹重20.08±1.59mg。对优化配方饲养的大草蛉3龄幼虫中肠蛋白酶、海藻糖酶和脂肪酶三种消化酶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人工饲料组的蛋白酶活力比饲喂蚜虫对照组高3.88倍;海藻糖酶活力高出比例为0.65;脂肪酶活力相差比例为0.46。说明该人工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过高,而脂类含量则有所欠缺。测定结果为今后的饲料配方进一步改进提供一定依据。
林美珍陈红印杨海霞邹德玉王树英
关键词:大草蛉人工饲料消化酶
3种半翅目小型昆虫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结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显著多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爪及2根棍棒状中垫毛,缺少爪垫及爪中垫;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具有发达的杯状吸盘结构的爪中垫.
林美珍杨广尤民生
关键词:半翅目扫描电子显微镜
挑战教学模式在植物化学保护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传统植物化学保护实践课中出现学生对农药种类繁多识别困难的畏难情绪、对农药生物测定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连续失败受挫感,以及对运用植保无人机(UAV)等智慧农药施用手段仅能观摩无法动手实践抱有遗憾等问题,我们有效利用大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不同的挑战模式。农药种类多采用“限时分组PK式挑战”强化学生记忆;设计性实验项目耗时长采用“分段闯关式挑战”增强学生的自我肯定;高端农业智慧设备学习采用“人机大赛PK式挑战”拉大差距提高体验感。挑战模式教学法的课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学习内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主动求知意识、表达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均得到明显提高。
林美珍顾晓军黄劲飞肖顺
大草蛉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用蝇蛆匀浆液、全脂蝇蛆粉、脱脂蝇蛆粉、酵母粉、猪肝分别作为主成分,添加生鸡蛋黄、蔗糖等配成大草蛉幼虫的人工饲料,从二龄开始饲养,以幼虫存活率、羽化率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得出,含蝇蛆蛋白饲料饲养效果优于酵母粉和猪肝。3种蝇蛆蛋白饲料中,含脱脂蝇蛆粉的配方实用效果最佳,幼虫存活率达96%,羽化率达58.3%。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饲料配方,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饲料中4个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比:猪肝2.0g、脱脂蝇蛆粉2.3g、蔗糖0.3g、鸡蛋黄1.7g。
林美珍陈红印王树英仝赞华
关键词:人工饲料均匀设计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