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切除
  • 2篇子宫切除术
  • 2篇绝经
  • 1篇代谢
  • 1篇血液
  • 1篇生化指标
  • 1篇前胶原
  • 1篇全切
  • 1篇全切除
  • 1篇全切除术
  • 1篇子宫次全切
  • 1篇子宫次全切除
  • 1篇子宫次全切除...
  • 1篇肽类
  • 1篇围绝经
  • 1篇围绝经期
  • 1篇围绝经期妇女

机构

  • 3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篇王冰
  • 2篇周坚红
  • 2篇曲凡
  • 1篇宋阳
  • 1篇胡旦红
  • 1篇朱胜春
  • 1篇刘芳
  • 1篇吴展
  • 1篇张玉芳
  • 1篇张长青
  • 1篇陈琰
  • 1篇郑丹

传媒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围绝经期妇女促卵泡激素水平与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1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74例,年龄33~60岁。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妇女血清FSH和TP1 NP水平,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FSH及TP1 NP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27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TP1NP平均水平为(48.99±20.31)ng/mL,且FSH水平与TP1NP水平呈正相关( r=0.159,P=0.009)。在40~50岁妇女中,FSH水平<40 mIU/mL者的 TP1NP 水平低于 FSH >40 mIU/mL 者[(35.05±18.11) ng/mL 与(51.33±24.67) ng/mL;t=-2.954, P=0.004];而在小于40岁和51~60岁妇女中,不同FSH水平下TP1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3, P=0.950;t=1.177, P=0.24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047( P=0.448),而FSH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146( P=0.019) ,可见FSH水平比年龄变量对TP1 NP的影响更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TP1 NP水平与FSH呈现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对于40~50岁的妇女,高FSH可能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王冰陈琰宋阳王恩圣郑丹曲凡周坚红
关键词:围绝经期卵泡刺激素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4年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指导临床监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重要价值,其能反映骨骼系统的整体代谢水平,从而预测骨转换率的高低,为早期防治骨折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骨代谢生化指标主要可分为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两类,前者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后者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时的代谢产物。本文现就骨代谢生化指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王冰曲凡周坚红
关键词:骨代谢生化指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85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94例(开腹组),对照分析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腰腹痛及术后病率,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ISH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无明显宫颈病理改变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
王冰张长青
关键词: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措施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子宫切除术中的变异情况和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进入临床路径并实施开腹或腹腔镜两种途径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共150例,详细记录并说明变异情况,按变异的性质进行评价并分类统计。结果无变异16例(16/150),中途退出路径管理11例(11/150),发生变异134例(134/150),共发生261次变异。其中正性变异39次(39/261),负性变异222次(222/261)。结论通过对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
胡旦红刘芳吴展张玉芳王冰翁国琴朱胜春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