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作品数:32 被引量:12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交通运输工程 文化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低功耗0.18μm 10Gb/s CMOS 4:1复接器 2009年 采用SMIC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低功耗10Gb/s 4:1复接器。系统采用树型结构。低速复接单元采用带有电平恢复的传输管逻辑实现,高速复接单元采用动态传输门逻辑实现。具体电路由锁存器、选择器、分频器以及输入输出缓冲组成。电路可以稳定工作在10Gb/s的速率上。供电电压为1.8V,整体电路功耗小于70mW。芯片面积为0.62mm×0.50mm。 周涛关键词:CMOS 复接器 低功耗 光纤通信 基于相控阵的信道探测技术研究 2022年 本文基于相控阵天线快速扫描能实现波束跟踪的原理,利用控制相控阵波束跟踪应用程序,研发了利用相控阵进行移动场景下信道测试的应用设备。利用此设备在城区校园内和郊区高速公路上开展实地的信道测量工作,建立了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统计模型对大尺度衰落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无线信道测量提高参考。 王海博 周涛 张文良关键词:信道测量 相控阵 通信学科类研究生以科研为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快速发展的产业要求通信学科类研究生具有更前沿的知识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研,革新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研究生毕业的就业"优秀率"。 刘留 周涛 陶成关键词:通信类 一体化 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信道场景识别 被引量:2 2021年 无线信道场景识别对于无线资源调度和系统性能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QuaDriGa平台研究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无线信道场景识别中的应用.首先,利用QuaDriGa生成不同场景下的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并提取时延扩展、角度扩展等信道参数.然后,对于BPNN,直接利用其对不同场景的参数进行训练;对于CNN,需要经过"抽头移动、数量级微调、自相关"等操作将一维的CIR转化为二维图像再进行训练.最后,计算识别准确率并利用K折交叉验证该两种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CNN比BPNN识别精度高,但BPNN识别效率更高,二者均可用于未来信道场景的智能感知和识别. 樊圆圆 刘留 张嘉驰 李慧婷 周涛 唐盼关键词:信道仿真 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变无线信道仿真 被引量:6 2020年 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超大容量传输的前提是精准掌握无线信道特性信息.研究了反馈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在无线信道多普勒功率谱仿真中的应用.利用大量样本训练BPNN实现对时变信道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对比,BPNN的仿真效果更接近理论值,误差更小,具备很好的容错性,同时模型输出结果的频域呈U型谱,时域自相关函数满足第一类贝塞尔函数,很好地符合Jakes模型的时频域条件.对3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NN的时间复杂度最高,牺牲了时间复杂度但换取了高精度和低误差.对3种误差逆向传播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训练BPNN的均方误差最低,效果最佳. 刘留 李慧婷 张嘉驰 李一倩 周涛关键词:反馈神经网络 多普勒效应 时变信道 蜂窝网络下中继D2D系统的保密速率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对蜂窝网络下中继D2D系统中蜂窝用户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既满足D2D对的传输速率要求,又提升蜂窝用户的保密速率的双赢局面.在空闲的蜂窝用户中挑选中继节点,将D2D对的干扰看作友好干扰,构建了多约束的非凸混合整数优化模型,通过分层求解,提出了单用户场景下的功率控制算法和多用户场景下的信道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功率和信道的联合优化算法与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算法相比,能够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提升蜂窝用户的保密速率,增强物理层安全性能. 陶成 彭珂 周涛关键词:功率控制 信道分配 基于有限带宽毫米波通信信号的主动式环境地图构建算法 2025年 针对现有环境感知技术在毫米波通信信号带宽受限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且在复杂场景下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带宽毫米波通信信号的主动式环境地图构建算法,旨在实现环境地图的实时构建,从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首先,通过在移动端主动式自发自收毫米波通信信号,并获取回波的传播时延和角度信息,结合移动端姿态信息初步感知障碍物的坐标;其次,考虑毫米波通信信号有限带宽对地图分辨率的影响,采用栅格地图算法表征障碍物的空间位置,基于Bresenham算法计算空闲栅格,进而快速准确地构建环境地图,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地图分辨率,进行了仿真实验,以分析不同地图分辨率条件下的地图构建结果;再次,统计并拟合了感知环境中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的分布,以验证冯米塞斯(von Mises)分布的合理性;最后,将结果与基于激光雷达的基准地图进行对比,使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验证精度,使用Jaccard相似度分析验证障碍物形状,并结合代码运行时长评估了算法的效率和系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3GHz带宽和25格/米分辨率下,地图构建达到最优性能,其中RMSE为9.2943,Jaccard系数为0.6254,代码运行时长为14.7746 min,能够满足实时环境感知的需求;与500 MHz带宽和25格/米分辨率下的地图构建结果相比,RMSE、Jaccard系数、代码运行时长分别提升了56.1%、394.4%、70.6%.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高动态通信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章震东 张嘉驰 刘留 周涛 李新星 蔡雨尘关键词:环境感知 BRESENHAM算法 真空管道高速飞行列车车地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17 2019年 真空管道高速飞行列车(以下简称高速飞行列车)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技术,可实现磁浮列车在接近真空的低压管道内全天候以低机械磨擦、低空气阻力、低噪声模式超高速(超过1 000km/h)运行。保障高速飞行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是列车-地面无线通信系统,一方面,列车运行控制、牵引控制、在途监测等安全类数据需要在车地间实时双向通信,并满足"低延时高可靠"的传输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满足乘客的移动电话、互联网业务等非安全数据通信需求,并满足"大容量高移动"的传输要求。总结高速飞行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的需求,分析高速飞行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的特点,针对高速飞行列车无线宽带接入应用场景,研究新型漏波近场耦合、基于云端的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络(C-RAN)、免切换移动小区等关键技术,探讨一种有效解决超高速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的理论与增强技术体系,从而为高速飞行列车的宽带接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刘留 裘陈成 李铮 韩柏涛 刘叶 周涛关键词:C-RAN 基于WCDMA的高铁宽带无线信道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车地间的通信数据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一代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信道特性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测量方法很难或不适合用于高铁场景下的信道测量。本文研究一种基于现有蜂窝网络WCDMA的高铁宽带无线信道在途测量方法,并以Sora(Soft Radio)软件无线电平台为基础,通过应用开发与硬件扩展,改制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信道测量仪MSounder(Mobile Sounder)。通过射频矢量信号发生器、信道衰落模块和MSounder搭建的无线信道测量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校准测试,测试结果与预设信道模型相匹配。该方法可用于高铁无线信道的实际测量与模型建立。 周涛 陶成 刘留 孙溶辰 谈振辉关键词:WCDMA 信道测量 SORA 高速铁路场景大尺度传播模型与时频色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未来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要求同时支持列车控制、面向运行安全的在途检测数据传输以及旅客信息服务。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准确认知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是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条件。然而,现有高速铁路宽带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空白,无法为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足够参考。本文基于标准信道探测仪获取的测量数据,研究高速铁路信道的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特性。统计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参数,建立高速铁路典型场景的大尺度传播模型。根据提取的多径时延、多普勒和角度相关参数,探讨高架桥和U形槽场景的信道时间色散、频率色散以及空间色散特性。 刘留 周涛 陶成 陈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