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
-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中使用喹硫平的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其中31位患者采用中喹硫平治疗(治疗组),30位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结果: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症状的治疗有效,且跟利培酮治疗的效果相差无几,不仅安全且副作用轻。没有血压及体重增加的情况出现,患者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和喹硫平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都有很好疗效 ,而喹硫平治疗比利培酮治疗的依从性更好。
- 潘杨刘振华李斌
-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副反应量表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20年
-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看护对象,通过“以人为本”的看护理念,关注病患的身体及心理康复,调动患者的情绪,使其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有助于医患双方为最终目标的护理模式。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尤其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其行为往往难以被常所接受,而且还需要面对来自他人的歧视与嘲笑,因此,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非常有必要,不但有利于精神病患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院品牌建设。
- 潘杨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神科护理
-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7年
- 目的探索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就诊时间编号并把单双号分作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单号为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双号为观察组(43例)接受多元化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中各维度日常生活自理、心理自我调节、医嘱行为遵守及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9.72±0.63)、(8.99±0.75)、(10.66±1.19)、(10.55±1.30)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对比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BPRS评分[(20.38±2.05)分]、SDSS评分[(11.07±1.21)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MRSS评分[(30.39±4.22)分]明显减少,GQOLI评分[(53.49±4.39)分]明显增加,且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改善其精神状况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行为,可实现自我管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 潘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康复效果
- 社区高风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与指导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社区高风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与指导效果。方法对本社区在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分析,对危险性评估达到1-5级176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管理与指导。由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管片民警、残疾人专职委员、居村委会主任、精防医生、专科医生等))上门共同随访,了解病情、家庭情况,指导用药,强化监护人责任,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等。1年后对实施综合管理与指导效果统计。结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3.56±0.67)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52例、持久的妄想性障碍3例,分裂情感性障碍5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例,双相情感障碍11例。实施社区高风险综合管理与指导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应急处置率,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相比较应用前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风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与指导后,复发住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应急处置率、治疗率(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确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疾病保持稳定状态,对社区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 潘杨
- 关键词:综合管理严重精神障碍
- 精神障碍患者未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亲子沟通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父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亲子养育功能不良,可能对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造成影响,本研究拟了解患者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患者的12~17岁子女,收集人口学信息、家庭特征和亲子沟通情况;采用亲子沟通量表评估父子/母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结果:149例子女中,70.5%父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3.8%家庭不经常沟通;因素分析显示,主要照料者是否为父母影响亲子沟通量表得分(P<0.01);父母照料组较之非父母照料组,母子/父子沟通的总分和开放性得分以及亲子沟通频率均更高(P<0.01)。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亲子沟通频率低;在父母不作为子女主要照料者的家庭,亲子沟通情况相对更差。
- 陈冰冰陈蔚然杜春雨周天航洪旭吴素英文丽萍朱灵艳杨先梅唐琦张涛刘文卉张长春潘杨许俊亭张宇楠马弘于欣管丽丽
- 关键词:亲子沟通精神分裂症未成年子女
- 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的脑电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被引量:10
- 2023年
-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16(NSA-16)评估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短评估(BACS)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利用Oddball范式采集脑电信号,比较持续时间失匹配负波(dMMN)振幅,theta诱发功率及相位一致性(ITC)。结果:SCZ的NSA-16得分高于FHR及HC(P<0.001),BACS得分低于FHR及HC(P<0.001)。SCZ的dMMN振幅低于FHR及HC(P<0.05),theta诱发功率低于FHR及HC(P<0.05)。三组间ITC差异存在趋势(P=0.07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dMMN及theta振荡异常。
- 袁艺琳伍庭芳杜春雨周天航王婧谭友果文丽萍朱灵艳邱美红潘杨张长春管丽丽马弘于欣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内表型失匹配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