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捷 作品数:40 被引量:580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安徽大学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 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1994-2007年间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统计,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尺度等方面对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得出相关研究结论与启示,以期为茶文化旅游理论研究深度拓展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钱树伟 鲍捷 刘丽 何曙生 罗治得关键词:茶文化 旅游 旅游温点城市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投射形象对比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2025年 以较为典型的旅游温点城市合肥市为案例地,基于“认知-情感”理论,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Python抓取数据,借助ROST CM 6作为内容分析的辅助工具,对比分析合肥市的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在认知形象方面,游客偏好人文旅游资源;在情感形象方面,游客积极情感主要源于对景点的称赞,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对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不满;在整体感知方面,游客侧重于关注旅游体验细节,而官方则更多从宏观的视角以及从本地市民的需要视角出发投射形象,并且带有明显的政策性文本特征。最后,在探讨了旅游温点城市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研究聚焦于目前所获关注较少的旅游温点城市,在理论上丰富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体系,在实践上为旅游温点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可操作性借鉴。 赵烨贝 鲍捷关键词:网络文本 感知形象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海陆统筹方略 被引量:42 2011年 对"十二五"规划海陆统筹战略从空间范围和目标范畴上界定了其内涵,从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态角度进行了初步述评,认为海陆统筹既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的需求,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了我国海陆统筹战略对策建议,认为海陆统筹的核心内容是海陆区域复杂系统的协调,其过程包括海陆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统筹,海陆经济子系统的统筹,海陆社会子系统的统筹以及海陆之间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协调。从空间层次和规模尺度转换的角度,构建了我国海陆统筹战略选择模式,旨在从地理学的视角搭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同时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海陆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初步建议。 鲍捷 吴殿廷 蔡安宁 胡志丁关键词:海陆统筹 地理学 方略 南亚地缘环境的空间格局与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48 2013年 地缘环境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界复兴政治地理学的第二次尝试,也是政治地理学从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综合化发展的体现。基于对在北京召开的两次"地缘环境"国际研讨会和对早期地缘环境研究归纳的基础,将地缘环境界定为由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3部分组成,其中,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地缘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军事关系和社会文化关系,地缘结构则包含政治军事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采用AHP决策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亚地缘环境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南亚在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并最终导致南亚在地缘环境上可以划分为4类,即印度为一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为一类,不丹和尼泊尔为一类,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为一类。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原因大致有3个,即"地理决定论"、相互依赖论和制度论。 胡志丁 葛岳静 鲍捷 于伟关键词:地缘环境 模糊综合评价法 新安江流域旅游空间生产及其演化逻辑 被引量:6 2023年 本文基于自然的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从流域权力主体的自然话语、流域自然的社会化以及流域人地关系的反馈与响应等维度,构建立足于“话语—实践—反馈”逻辑的流域旅游空间生产研究框架,对新安江流域旅游空间生产过程及其演化逻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安江流域经历了4个不同演化阶段:①在传统农业与徽商资本主导的流域空间生产过程中,传统社会响应流域自然环境,形成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人地关系格局,并随着人地矛盾变化而注入了徽商资本等适应机制,期间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赋予和徽州文化的创造成为未来旅游资源认知与识别的逻辑起点。②在传统农业与现代水利主导的流域空间生产过程中,人们改变流域物理空间,促使新的山水景观形成,为未来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态、景观与特色产业基础,在赋予其更多价值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人地矛盾冲突。③在工业与旅游业主导的流域空间生产过程中,旅游成为流域经济社会主导力量与自然建构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农业空间逐渐被塑造为现代旅游与工业化生产空间,同时地方权力割裂了流域空间,使保护与发展矛盾日趋尖锐。④在生态文明与旅游业主导的流域空间生产过程中,旅游成为流域自然建构的推动性力量,重构了流域空间价值分布格局,并作为新产业路径、新发展方式引导流域的自然话语重绘空间蓝图,促成了新的空间实践。最后,论文提出应树立流域整体地理观,从自然与社会文化结合的系统性思维,重新审视以流域为基底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逻辑。 鲍捷 陆林 凌善金 张毓关键词:流域旅游 演化逻辑 新安江流域 基于REE模型的典型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及其策略响应--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民族县域2011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分析和建立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系统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REE综合评价模型及其体系基础上,定量剖析了州所辖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不同层次影响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空间格局特征,识别了其旅游发展类型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州南部和... 李瑞 吴殿廷 鲍捷 殷红梅 吴孟珊关键词:民族县域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针对高考地区不公现象,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模型,即以各地区考生占全国比例为基础,用"基础教育水平系数""政策扶持系数"和"地方倾斜系数"进行微调来测算国办高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名额。根据不同级别的高校,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名额测算办法,即绝对公平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效率优先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和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国地合办高校可依据其办学经费来源将其名额资源分为两部分:全国公共资源部分和地区公共资源部分,其中全国公共资源部分可直接借用上述模型,地区公共资源部分可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协商确定其在不同地区的招生计划。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也可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院校招生名额分配提供具体参考。 吴殿廷 王浩建 鲍捷 郭谦 叶倩 邱研关键词:教育公平 高考制度 情景分析 合肥城市公共休闲绿地的演变过程及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予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但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发展已无先前优势,"园林城市"越来越显得名不副实,与合肥城市园林具有相同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水体空间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研究合肥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城市水体空间的面积变化、占城市土地面积比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探究了合肥城市公共休闲绿地建设的促进因素,如政策支持、旅游需求旺盛、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和研学旅游的兴起;以及一些限制因素,如合肥旅游资源少,旅游景区知名度低. 徐梦 鲍捷 陶犁关键词:园林绿地 城市公园 旅游城市滨水空间人地关系变迁研究--以黄山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021年 旅游城市因其性质、职能与发展演化历程的特殊性,其滨水空间人地关系变迁显现出独有特质。研究以典型的旅游城市滨水空间——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为例,通过结合滨水地域特性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其滨水空间人地关系的变迁历程。研究发现,黄山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人地关系演化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在古、近代屯溪因水而兴,滨水空间主要发挥着交通商贸的功能,人地关系呈现自发依存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粗放发展,人类对滨水空间进行了较为强烈的干预破坏,人地关系逐渐失衡;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旅游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合生态价值凸显,休闲旅游产业主导城市更新,人地关系趋于和谐。 王溪 鲍捷 高娟关键词:旅游城市 滨水空间 人地关系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 被引量:24 2013年 通过建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动态耦合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1990~2010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黄山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1993年,系统处于非协调状态,同时系统耦合度最低;第二阶段为1994~1999年,系统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第三阶段为2000~2007年,系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相对均衡且发展速度较快;第四阶段为2008~2010年,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面临着一定压力。当前,黄山市需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鲍捷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人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