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
-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类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直肠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20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四种。免疫表型20例Syn均阳性,14例CgA阳性,20例CEA均阴性。本组病变均位于距肛门10 cm以内,20例共22个病灶,直径≤1 cm者13个,均位于黏膜固有层;1.1-2 cm者7个,其中4个侵犯黏膜下层,3个侵犯浅肌层;2个〉2 cm者均侵犯深肌层;肿瘤≤2 cm者的K i-67阳性表达率均〈5%或阴性。17例获随访者均存活。结论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首选内分泌标记物。
- 刘志张新华汪芳裕周航波章如松周晓军
- 关键词:直肠肿瘤类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P^(53)、PCNA检查对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 2001年
- 陶自坚董莉唐成栋刘志凌莉童贤周
- 关键词:大肠癌P^53PCNA预后基因表达
- 颈部实性包块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 2016年
- 颈部解剖结构甚为复杂,病灶周边血管及神经组织丰富,且颈部形态不平整,尤其是锁骨上区域,超声引导下颈部包块徒手穿刺活检术较其他部位相对难度大、风险高。本组对我院经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活检的颈部实性包块的操作要领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超声引导下颈部包块的穿刺成功率。
- 汪向前张惠萍刘丹丹刘志刘颜孙婷
- 关键词:锁骨上区凸阵探头活检枪声像图线阵探头
-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phA7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丢失,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r_s=-0.157,P=0.055)、肿瘤分级(r_s=-0.331,P<0.001)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_s=0.245,P=0.002)、TNM分期(r_s=0.217,P=0.008)、HER-2表达(r_s=0.179,P=0.028)呈正相关。结论 EphA7在多数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丢失,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志张晴徐玥万松陶自坚
- 关键词:乳腺肿瘤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免疫组织化学
- 累及全身淋巴结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的F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及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病变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伴随全身荨麻疹和关节肿痛。瘤组织排列成束状、席纹状。瘤细胞胞膜欠清,胞质淡伊红染,胞核卵圆形,有异型,核膜清晰,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2~4个/10HPF。瘤组织中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clusterin、SMA和vimentin弥漫(+),CD21+35和S-100局部(+),CD1a、desmin、CK8/18和CD68(-)。EBER原位杂交(-)。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罕见的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 董迎春吴波刘志王建东盛蓁周航波周晓军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淋巴结免疫组化
- 指(趾)纤维骨性假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指(趾)FP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9例FP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为24.8岁,部位分别为指2例、掌2例、趾3例和足跟2例。临床上以局部肿胀或肿块伴疼痛为主。镜检:病变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散在的不规则骨组织构成且伴间质胶原化。梭形细胞形态较温和,偶见核分裂象。其中2例梭形细胞丰富,细胞肥胖,轻度异型性,核较大,卵圆形或梭形,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骨母细胞表达vimentin,Ki-67<1%+,α-SMA、actin、S-100、desmin、CK和EMA均阴性。9例FP患者术后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指(趾)F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指(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熟悉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避免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志安晓静石群立陶自坚马恒辉章如松周晓军
- 关键词:纤维骨性假瘤病理学
- 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二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37岁,主诉干咳一月余,无痰血,行胸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示前纵隔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横轴面最大层面病灶大小约4.1cm×2.8cm,轻度分叶,边缘见点、片状致密钙化影(图1a),平扫CT值约39.3HU,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约为51.2、48.0、54.0HU;病灶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晰。入住胸心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前上纵隔稍偏左侧,心包及主动脉弓前上方,质稍软,表面光滑。病理大体示切面灰红、质软、蜂窝状,并见多枚钙化结节,病理诊断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图1c)。
- 程刘兵何永胜刘志杨宏楷许敏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学
- RNF18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中环指蛋白183(RNF183)的表达及其对LUAD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LUAD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NF183表达;分析RNF18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小干扰RNA和脂质体转染技术敲低RNF183蛋白表达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NF183干扰效果;通过台盼蓝染色、平板克隆及划痕实验检测RNF183对LUAD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NF183在LUAD组织中的阳性率(54.84%)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4.52%),P<0.001,其在LUAD细胞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细胞;RNF183的高表达与T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RNF183的表达可抑制LUAD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及迁移(P<0.05),且干扰RNF183可降低CIP2A、p-AKT及c-Myc分子表达(P<0.05)。结论:RNF183在LUAD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可促进LUAD细胞增殖、迁移,提示RNF183有望成为LUAD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新治疗靶点。
- 刘志李宁董芳媛万松毛秀萍陈甜甜刘姿
- 关键词:肺腺癌增殖迁移
- 直肠类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直肠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 SP 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20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
- 张新华刘志汪芳裕周航波章如松周晓军
- 关键词:直肠肿瘤类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文献传递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耐药型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耐药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耐药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单药组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MMP-2、CEA及CA19-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MMP-9、MMP-2、CEA及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在耐药型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较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张燕张丰林刘志
- 关键词: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