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欣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油田
  • 6篇稠油
  • 5篇油藏
  • 5篇山岩
  • 5篇注采
  • 5篇注水
  • 5篇火山
  • 5篇火山岩
  • 4篇温米油田
  • 3篇压差
  • 3篇生产压差
  • 3篇注采井
  • 3篇井距
  • 3篇火山岩油藏
  • 3篇采液指数
  • 2篇动压力
  • 2篇压力梯度
  • 2篇深层稠油
  • 2篇渗流
  • 2篇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吐哈...
  • 7篇中国石油吐哈...
  • 3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8篇孙欣华
  • 5篇白国娟
  • 4篇张娜
  • 4篇王斌文
  • 3篇王前荣
  • 3篇路磊
  • 2篇张斌成
  • 2篇荆文波
  • 2篇杨均奇
  • 2篇陈昶旭
  • 1篇于锋
  • 1篇姚孟多
  • 1篇孔宏伟
  • 1篇李正科
  • 1篇万永红
  • 1篇王茂显
  • 1篇徐赢
  • 1篇杨志刚
  • 1篇潘慧芳
  • 1篇覃新平

传媒

  • 8篇吐哈油气
  • 3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第二届中国石...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东火山岩储层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EPS、Strata软件,采用电阻率、自然伽马和波阻抗分别进行了测井约束储层预测研究,分析表明EPS软件波阻抗反演适应性最好,反演结果在高产储层预测和优化钻井部署方面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利用测井资料确定了有效储层解释标准,进行了精细小层对比,结合储层反演结果精细刻画了9个幕次油层分布,结果表明从K1-K5油层逐渐自翼部区向构造顶部发育,油层分布范围呈逐渐减少趋势。岩相分布与油层分布综合研究表明,油层主要受岩相控制,溢流相最为有利,同时,构造对油气富集也有较大影响。
荆文波孙欣华陈昶旭覃新平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预测油层分布岩相
温五区自喷流压下限地层压力保持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前苏联克雷诺夫的油气垂直管流中的上升理论公式计算了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下不同含水阶段自喷流压下限。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防止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造成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防止油层中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力保持越高,油相流动能力越强,采油指数值越大,采油井生产能力越强。结合渗流阻力分析所得结论、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生产压差等对脱气半径的影响,以及,确定了保证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不同含水阶段保持采油井自喷产液量达到10m3/d所需的地层压力,为温五区油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油藏性质相近的油藏的开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孙欣华
关键词:渗流粘度溶解气
牛东火山岩油藏废弃压力研究
2011年
分析了米采液指数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物性越好,产液能力越强。根据储层物性和含水采用油藏分析法计算了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含水阶段的油井废弃压力,采用Petrel软件建立不同油井模型,并在不同模型方式下,对废弃压力进行了模拟,与其它类似油藏进行了对比。对于一定类型储层,含水越高,废弃压力越高;在一定含水阶段,储层物性越差,废弃压力越高。
孙欣华
关键词:火山岩
基于三相渗流机理的自然递减模型研究——以温米油田为例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掌握当地下存在三相渗流时的油田开发规律,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从分析地层流体渗流机理入手,结合油气水三相渗流时产量积分表达式,系统分析含水、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气油比、剖面动用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Visual Basic编制开发程序,建立了基于三相渗流机理的自然递减率多因素计算模型。实践证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对误差在5%之内,吻合程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可以量化评价含水、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气油比、剖面动用的变化对自然递减的影响,提高制定技术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油藏管理水平。
孙欣华刘永军王前荣石晓燕王岚王茂显
关键词:渗流机理生产压差气油比温米油田油气水
ND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火山岩有效储层识别方法,有效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58.3%提高到85.7%;形成了火山岩有效储层预测方法,储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76.7%;形成了火山体刻画技术,为优化钻井和措施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前期注水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火山岩注水开发技术,ND油田轴部区整体注水后,预计可提高采收率6%~8%。研究结果为STH盆地火山岩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孙欣华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识别储层预测采收率
温米油田采液、油指数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对温米油田采液、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原油粘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对采液(油)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不同微相的采油指数随生产压差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对油田进行提液采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欣华刘永军王前荣
关键词:温米油田采液指数采油指数启动压力梯度生产压差
YD油田超深稠油天然气/水交替驱参数优化
2012年
文章利用Petrel软件建立机理模型,采用CMG软件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制定了YD超深层稠油天然气/水交替驱试验区优选原则,完成了先导试验区选择。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试验区单井注气参数优化,为同类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借鉴。
孙欣华王斌文白国娟路磊徐赢
关键词:稠油气水交替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孙欣华周邻丹万海乔呼惠娜唐后军张娜张斌成
关键词:超稠油数值模拟注采井距
牛东火山岩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分析了探测半径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确定了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泄油半径与合理井距,裂缝发育程度越高,探测半径越大,所需井距越小。利用压降产能结合压力等值图计算了天然能量采收率,值较低。从前期五个注水井组取得的初步效果,认为注水开发技术对于牛东火山岩油藏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类似油藏井网部署、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孙欣华
关键词:火山岩泄油半径合理井距采收率注水
牛东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2010年
通过对牛东卡拉岗组压力等值图的分析发现,卡拉岗组轴部区平均地层压力偏低,翼部区较高,油井附近偏低,水井附近压力较高。从前期五个注水井组取得的初步效果,认为注水开发技术对于牛东火山岩油藏是可行的,注水方向与裂缝方向的关系制约着油井见效见水程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下步技术对策,为牛东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孙欣华白国娟陈昶旭陈小英王斌文
关键词:火山岩地层压力注水裂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