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裂陷盆地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气性控制因素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为例被引量:14
- 2011年
- 塔南凹陷中西部发育典型的断圈,形成典型的断层遮挡型油藏。在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影响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充注的程度;二是侧向封闭能力;三是后期改造的程度。充注程度表现为“供烃”、“输导”和“聚集”三方面的耦合,高效供烃有两种模式:即侧向运移持续供烃模式,砂泥薄互层烃源岩早期分散型聚集之后断裂活动高效汇聚模式。沿断裂运移的油气必须在“顶封”作用下才能大规模聚集。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断圈的有效性,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大于断圈的幅度,断圈完全有效;二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小于断圈的幅度,断圈部分有效;三是断层开启,断圈无效。断圈油气保存受控于成藏期后断裂活动性,成藏关键时刻之后活动断裂将破坏盖层连续性,在浅层形成次生油藏或散失,不活动的断圈油气得以保存。因此,断圈含油性需要从断裂输导、遮挡和保存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三个条件必须合理匹配,油气才能大规模成藏。
- 渠永红付晓飞王洪宇
-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断裂活动定量分析和评价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凹陷内发育多个断层相关圈闭。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研究区发育4组方位断裂。前人从不同角度对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本文通过构造层序界面、生长指数、断距-埋深曲线等研究手段,建立系统的断裂活动参数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定量分析断裂活动特征。岐口凹陷古近系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三段和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影响,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开始发育;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区域伸展方向转变为近南北向,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断层。结合断层分布规律,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前裂陷构造层、裂陷构造层和后裂陷构造层,裂陷阶段进一步划分为裂陷I幕和裂陷II幕。通过对岐口凹陷断裂活动特征的厘定,发现断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洼槽形成、圈闭演化以及圈闭有效性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控制了小型断控洼槽的形成与展布,洼槽的迁移规律受控于应力场及断层走向的变化。临近的同向断层分段生长连接过程中,上盘分段生长点位置能够形成局部构造高点,从而形成同向断层相关圈闭。盆地主要生排烃期与断层相关圈闭形成时间的匹配也是影响圈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 王洪宇付晓飞付晓飞陈沫王海学陈沫
- 关键词:歧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 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成因及成藏机制被引量:17
- 2011年
- 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主要为来源于嫩江组一二段的生物气,混入少量的青山口组热成因气和无机成因的CO2.明水组沉积末期为嫩江组一二段大量生排生物气时期,此时断裂活动导致黑帝庙油层背斜和断圈的形成,并诱导生物气垂向运移,"三期复合"使大量生物气向黑帝庙油层运移.活动断层均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沿其垂向运移的生物气聚集的部位取决于断层与两盘地层的配置关系,与断层倾向相反的一盘是生物气聚集的主要部位,大庆长垣南部总体为"西缓东陡"的不对称背斜,生物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密集带东部边界的圈闭中.黑帝庙油层纵向上分为5套储盖组合,下部3套组合盖层厚度较大,受断层错断的概率较小,是主要的目的层.黑帝庙油层大部分圈闭为"断圈",断层侧向封闭性决定圈闭的潜力,断层侧向封闭所需SGR低限为0.375,利用Allan图解标定断层侧向封闭性并分析圈闭的潜力,与不考虑断层侧向封闭性时圈闭有3种变化:一是断层侧向封闭,面积和幅度没有改变的圈闭(Ⅰ型);二是断层侧向封闭具有分段性,面积和幅度变小的圈闭(Ⅱ型);三是断层侧向不封闭,不存在的圈闭(Ⅲ型).其中Ⅰ和Ⅱ型圈闭是生物气聚集的有利目标.从大庆长垣南部看松辽盆地浅层气成藏关键因素是有沟通气源的断层控制的圈闭的完整性(背斜或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好的断圈)和区域稳定分布的盖层.
- 付晓飞王洪宇孙源申家年
- 关键词:浅层气圈闭石油地质
- 塔木察格盆地反向断层与反转断层控藏机理被引量:8
- 2020年
-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反的反向断层;伊敏组沉积末期,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形成了大量早期伸展中期压扭晚期反转的断层。分析已钻探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根据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盆地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套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间油气呈互补分布,其中以南一段为主的下部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油藏类型以反向断层遮挡的油气藏为主;平面上受控于控藏断层,下部油气主要沿反向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上部油气大多靠近反转断层聚集。分析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的控藏机理,认为研究区发育反向断层背靠低隆起油气成藏和反转断层控制次生油气成藏2种成藏模式。
- 王洪宇王洪宇陈沫
- 关键词:成藏模式油气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