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
- 作品数:62 被引量:228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双通道模数联合型可变增益数据采集装置
- 本发明涉及双通道模数联合型可变增益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初级放大调理电路、两路并行放大电路、A/D转换模块和数字控制模块,所述初级放大调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路并行程控放大电路中的两并行程控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两个...
- 李济顺库祥臣韩红彪贾现召余永健刘义
- 文献传递
- 盾构刀盘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针对盾构刀盘的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出了刀盘结构的位移、应力和应变云图,以及结构的强度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方案;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前十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结果显示出刀盘各部分振动的强弱分布及抗振薄弱区,揭示了不同频率范围内结构振动模态的特性,为刀盘的动态响应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
- 刘义李济顺陈国定薛玉君
- 关键词:盾构刀盘有限元法模态分析
- Φ7.32m×11.28m溢流型球磨机应力强度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现今比较成熟的有限元方法对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Φ7.32m×11.28m溢流型球磨机筒体的应力强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球磨机满载情况下的应力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磨机的设计强度满足要求,并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 邹声勇刘义李济顺
- 关键词:溢流型球磨机筒体应力强度有限元
- 辊压成型机辊轴辊套过盈接触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根据高压对辊成型机关键部件——挤压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挤压辊(由辊轴和辊套组成)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了辊轴与辊套配合在不同过盈量下的接触应力分布及滑移趋势。结果表明,挤压辊辊轴与辊套配合部分的两个端面是应力集中区,实际设计加工时应特别考虑如何减少应力集中。
- 刘佳音贾现召刘义董飞
- 关键词:挤压辊过盈配合有限元分析
- 获得耐磨损、抗高温氧化纳米复合镀层的复合镀液和电镀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耐磨损、抗高温氧化纳米复合镀层的复合镀液及其电镀方法,该复合镀液的组成为:Ni(NH<Sub>2</Sub>SO<Sub>3</Sub>)<Sub>2</Sub>·4H<Sub>2</Sub>O 20...
- 薛玉君库祥臣刘义韩红彪刘永刚申晨李济顺
- 文献传递
- 有限元法在提升机主轴装置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摩擦提升机主轴装置是一个重型的复杂空间焊接结构,受力状态相当复杂。笔者以JKMD-4.5×4井塔式四绳摩擦式提升机为模型,在分析了其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建立起提升机主轴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通过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等步骤,得到该提升机主轴装置的前10阶模态频率及相对应的主振型,以及应力场变形分布情况。
- 刘义陈国定李济顺霍玉铃
- 关键词:有限元提升机模态分析
- 一种反求测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求测量方法,该方法在移动测量仪器前,先选取测量仪器使用范围内任意固定的物体为参照物,然后用测量仪器测量该参照物中至少一个点的坐标值,移动测量仪器后,再次测量该参照物上参照点的坐标,从而得到移动测量仪器前后...
- 余永健司东宏刘永刚刘义隋新
- 文献传递
- 单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动力学仿真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基于相对节点法,提出了一种对提升机构多柔体动力学进行建模和仿真的方法;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JK-2/20缠绕式提升机的多柔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通过研究提升机提升过程中钢丝绳的传动特性,揭示了缠绕式提升机提升钢丝绳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多柔体系统的仿真结果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提升系统的实际运动特性,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机构性能。
- 刘义陈国定李济顺薛玉君
- 关键词:提升机虚拟样机仿真
- 微型转子动平衡机用摆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转子动平衡机用摆架,该摆架中机架为固定设置的刚性导向架,机架通过导向机构在支撑块的水平摆动的直线方向上与支撑块导向配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机架和支撑块上对应设置的沿支撑块摆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杆和导向通道,...
- 李济顺隋新薛玉君司东宏李丽红刘春阳杨芳潘为民刘义姜海军
- 文献传递
- 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的齿轮接触疲劳评估模型
- 2025年
- 磨齿、喷丸、表面光饰等齿轮表面处理技术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同时,金属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残余应力与杂质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均有显著影响。为有效评估齿轮的接触疲劳风险,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该模型使用等效夹杂法将齿轮内部的杂质转化为含本征应变的夹杂,并在位移方程中考虑了杂质与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研究过程中,计算了残余应力与杂质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使用Dang Van准则计算了等效应力,并将其代入Lundberg-Palmgren寿命模型,计算了齿面接触疲劳的最小循环次数,分析了残余应力、杂质等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杂质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远远大于残余应力的影响,且对疲劳最早出现的啮合位置具主导性;残余拉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下,次表层最大应力增大且位置向材料表层偏移,齿轮更容易发生接触疲劳。
- 刘义刘义杨文瀚郭辉郭辉刘更
- 关键词:齿轮残余应力非均质材料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