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元祥

作品数:124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衢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建筑科学
  • 13篇政治法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军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消防
  • 19篇合金
  • 14篇硅钢
  • 13篇取向硅钢
  • 12篇无取向
  • 12篇薄带
  • 11篇凝固
  • 11篇无取向硅钢
  • 10篇织构
  • 10篇连铸
  • 10篇薄带连铸
  • 8篇金属
  • 8篇火灾
  • 7篇磁性能
  • 6篇有限元
  • 6篇再结晶
  • 5篇电迁移
  • 5篇灭火
  • 5篇晶界
  • 4篇冷轧

机构

  • 45篇衢州学院
  • 31篇东北大学
  • 16篇淄博市消防支...
  • 14篇烟台市消防支...
  • 12篇山东省公安消...
  • 11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烟台市公安消...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龙岩学院
  • 2篇浙江衢州职业...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无锡隆达金属...
  • 1篇海程新材料科...
  • 1篇浙江轻机实业...
  • 1篇山东省产品质...

作者

  • 122篇张元祥
  • 20篇周兆忠
  • 18篇朱冬冬
  • 16篇王洋
  • 15篇董多
  • 15篇吴军
  • 9篇许云波
  • 9篇曹光明
  • 8篇袁国
  • 8篇王国栋
  • 7篇张玉良
  • 6篇李成刚
  • 6篇梁利华
  • 5篇张晓明
  • 5篇焦海涛
  • 4篇刘振宇
  • 3篇张睿
  • 2篇童玉娟
  • 2篇张俊杰
  • 2篇许杨剑

传媒

  • 11篇消防科学与技...
  • 11篇武警学院学报
  • 6篇消防技术与产...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消防科技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轧钢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钢铁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轻工机械
  • 1篇上海金属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制造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性能Cu-Fe合金薄带材及其短流程制备技术
2024年
为了解决Cu-Fe合金常规制备流程中重力分层的问题,利用铸轧工艺的亚快速凝固特点抑制其液相分离,并结合Marangoni效应及热泳力的耦合作用合理调控铸轧参数,获得厚度为2.2~2.4 mm、铁磁相尺寸和分布可控的Cu-20%Fe和Cu-30%Fe带材。通过金相与EBSD分析确定铸带形成了Cu相-富Fe相-Cu相的“三明治”层状复合结构,其中Cu-20%Fe铸带中的Fe相分布更为均匀,且EBSD分析结果表明凝固层中形成了大量的低能晶界,如Σ1和Σ3等。将Cu-20%Fe合金从2.4 mm冷轧至0.4 mm,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后继续冷轧至0.12 mm。结果表明:450℃热处理对轧板性能更好,导电率超过50%IACS,抗拉强度超过600 MPa,均匀伸长率达到7.5%,饱和磁化强度超过4.24×10^(5)A/m。
孙文博吴诗睿吴天模张元祥袁国
关键词:CU-FE合金薄带材双辊铸轧亚快速凝固
薄带连铸Fe-2.7%Si铸带组织和析出物
2015年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Fe-2.7%Si合金铸带组织和析出物的形貌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铸带中间区域具有以表层柱状晶为主、中心细小等轴晶共存的组织,且细小等轴晶区厚度约为600μm,尺寸为10μm^40μm,晶内有大量亚晶。铸带初始织构较为漫散。铸带中的析出物主要为AlN和MnS的复合析出,通常以MnS周边包围AlN的形态存在,析出的位置主要在晶界、亚晶界附近及晶内。表层析出物尺寸为50nm^500nm,中心层尺寸更为粗大,甚至包括1μm以上的特大型析出物。同时,铸带中存在一定的位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相粒子的快速细小析出。
牟俊生焦海涛韩琼琼张元祥王洋曹光明李成刚许云波彭加利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析出物
冷轧与渗氮工艺对CGO硅钢组织、织构与抑制剂的影响
2025年
中温含铜CGO硅钢大量用于制造变压器的铁芯,其性能提升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减薄带钢厚度是降低铁损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冷轧带钢中的Goss种子数量减少,抑制剂熟化加快,为CGO硅钢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挑战。采用EBSD与SEM对不同工艺下CGO硅钢中间退火板与高温退火板的组织、织构与抑制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二次冷轧压下率为55%~60%的传统工艺已不适用于薄规格带钢的需求,传统工艺下中间退火板的Goss晶粒面积分数为2.81%,初次再结晶后Goss晶粒面积分数为0.742%,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为940℃,导致偏转Goss晶粒也发生了异常长大,磁感应强度B8=1.682 T;将一次、二次冷轧压下率从78%、54%调整为72%、64%,显著提高了Goss晶粒占比,中间退火板的Goss晶粒面积分数达到3.84%,初次再结晶后Goss晶粒面积分数提高至1.47%,在热处理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促进Goss晶粒的二次再结晶更充分,成品板磁感应强度B8提高至1.836 T;利用二次冷轧法工艺窗口较宽的特点在中间退火过程中新增了渗氮工艺,在未对CGO硅钢组织、织构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使AlN粒子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析出,从而延缓了二次再结晶的发生,将二次再结晶温度提高至980℃,保证异常长大的Goss晶粒取向更精准,成品板磁感应强度B8进一步提高至1.900 T。通过调控冷轧参数、在中间退火引入渗氮工艺,成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中温含铜CGO硅钢,为CGO硅钢的性能提升、节能降本提供了新思路。
任富强张元祥员江森王洋方烽张晓明
关键词:冷轧渗氮织构抑制剂
一种铝合金铸件的铸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铸件的铸造装置,其包括冒口和浇注装置;所述冒口与待浇注的铸件相连接,用于铸件凝固时的补缩;所述浇注装置包括第一直浇道、第一横浇道、第一立筒、第一内浇道、第二立筒、第二内浇道、第三内浇道、第三立筒...
王晓红朱冬冬董多马腾飞张元祥周兆忠
文献传递
一种可实现单相固溶体高熵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单相固溶体高熵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方法,具体是将耐蚀元素(Mo元素)的高熵合金在常温下进行电化学抛光,以FeCoCrNiMo合金为研究对象,在常压下Mo的不同含量和相同含量下的4GPa和7GPa的合金材...
董多李旭敏王晓红朱冬冬马腾飞张元祥周兆忠
双辊薄带连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1.3%Si无取向硅钢双辊连铸薄带和热轧板坯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和磁性能演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铸带组织和热轧板坯初始组织的明显差异影响了冷轧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演化。在相同冷轧和退火条件下,铸带试样再结晶晶粒比例较后者热轧板坯低试样,但是晶粒尺寸较大,而且Cube和Goss等有利织构组分比例高于热轧板坯试样,有害的γ组分较弱,这使得铸带试样具有较高的磁感和较低的铁损。
张元祥许云波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无取向电工钢再结晶织构磁性能
Ti、B对780 MPa级焊缝金属组织相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实验室气体保护焊焊接制备了3种不同成分的780 MPa级高强度焊缝金属,分析了Ti、B对780 MPa级焊缝金属组织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Mn系焊缝金属中,板条贝氏体组织在奥氏体晶界形核并平行排列;当焊缝金属中添加Ti元素后,夹杂物变为由Mn、Si、Ti的氧化物组成,并成为板条贝氏体组织形核的起点,板条贝氏体组织彼此交叉排列;在此基础上继续添加B元素,夹杂物中Ti氧化物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板条贝氏体组织再次回归到平行排列的状态。
宋峰雨刘思远张元祥
关键词:焊缝金属板条贝氏体
薄带连铸3.4%Si无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演变及性能被引量:4
2021年
基于薄带连铸技术,采用单阶段冷轧和两阶段冷轧工艺分别制备了0.35 mm和0.20 mm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利用EBSD、XRD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无取向硅钢制备全流程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表明,薄带连铸制备的铸带以粗大柱状晶为主,且具有较强λ纤维织构,取向密度达到4.76,无γ织构。正火处理后部分等轴晶粒长大,织构类型没有明显变化。单阶段冷轧板以α织构为主,经退火后再结晶织构以均匀λ织构和γ织构为主,强点为{001}<120>,取向密度为5.41。两阶段冷轧板以λ织构和γ织构为主,剪切变形明显。再结晶退火后组织相对粗大,且形成了较强的Cube织构,取向密度为6.45。得益于初始有利织构的遗传,试验钢具有高磁感、较高强度优势,且铁损值达到常规流程相当水平。0.35 mm退火板B_(50)达到1.77 T,P_(1.0/400)为20.78 W/kg。0.20 mm退火板B_(50)为1.70 T,P_(1.0/400)达到13.74 W/kg,高频铁损优势明显。两种规格无取向硅钢屈服强度均超过415 MPa,伸长率超过15%。
王志磊车尚峰侯迪文方烽张元祥王洋张晓明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薄带连铸磁性能织构
冷轧工艺对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研究了取向硅钢制备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冷轧工艺,主要研究了一阶段冷轧与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对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制备以Cu2S为主抑制剂的取向硅钢,其初次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8.1μm,高斯晶粒的体积分数为0.6%,迁移性强的重位点阵晶界(∑5+∑9)和高能晶界(20°-45°取向偏差角)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50.4%.与一阶段冷轧工艺相比,其初次再结晶晶粒较细,且高斯晶核与特征晶界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利于高斯晶粒发生二次再结晶.
王洋许云波张元祥王国栋
关键词:取向硅钢冷轧工艺织构晶界
一种自动净伞机
一种自动净伞机,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为短柄伞净伞区和长柄伞净伞区,每部分包括外壳、翻盖、电机、转筒、筛网、海绵、皮带、皮带轮、卡套、排水管和智能控制器组成,皮带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与转筒下端的皮带轮相连,转筒中装有筛网...
张元祥朱玲玲刘晓东喻久哲陈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