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 作品数:95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唐张正则、张知实父子墓志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2002年,洛阳邙山出土了一方唐代郡守级官吏《张知实墓志》,以此为线索,检寻到以往出土的其父《张正则墓志》,遂将志主生平略作研究,以补苴两《唐书》之史事。《张正则墓志》,盖题'唐故赠陇西县太君李氏墓志',4行,行3字,楷书。志石长50、宽48厘米,志文24行,满行23字,楷书。拓本见于著录~①。《张知实墓志》(图见302页)志石长62、宽60厘米,志文33行,满行33字,楷书。二志偶有别字,
- 赵振华王学春
- 关键词:正则墓志楷书父子
- 东都唐恭陵
- 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弘字宣慈,生于永徽三年(652),显庆元年(656)立为太子,上元二年 (675)死于洛阳合璧宫,时年二十四,谥“孝敬皇帝”,以天子礼制葬于缑氏县景山,庙号恭陵(图一)。
- 赵振华王竹林
- 文献传递
- 谈明末偃师县《夏侯募习壮勇保城御寇碑记》
- 2021年
- 明末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在崇祯八九年间在河南等地流动作战,攻克州县,劫掠屠戮。地方父母官守土有责,偃师知县夏士誉临危不乱,以砖石修葺城墙,组建五千民兵队伍演习战射,击退攻打县城的农民军。叙事纪功碑记系翰林王铎中年精心之作,为使书迹久传,用刻帖的方式排列文字书丹上石。观其书法,深受二王影响,用笔出规入矩且流转自如,劲健洒脱而力道千钧。
- 赵振华郭洪涛
- 关键词:明代
- 魏石经“待考”残石的复原和辨伪被引量:1
- 2022年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汉魏太学遗址出土的石经残石中,有当时未能入碑定位的古篆隶三体直下式魏石经“待考”碎小残石77枚,前人辨识6枚,余或不知所属何经,或真赝莫辨。经系统考察拓本,辨识经文,检出《尚书》15枚,《春秋》11枚,纳入相关经碑准确定位,以助益于魏石经的局部复原。同时检出混入的非魏石经残石4枚。检出伪刻9枚,其中包含前人误以为真的5枚,以正视听。
- 赵振华王恒
- 关键词:辨伪
- 唐阿史那感德墓志考释被引量:10
- 2004年
- 墓志记载隋唐之际突厥颉利可汗与中原王朝交往之史迹以及颉利携其子特勤、孙伽那归唐后之简历。颉利曾孙阿史那感德生长于中原 ,文武兼能 ,生前身后 ,四获则天皇帝诏制。除种族特征外 ,为可汗级突厥贵族“汉化”之典型 ,此墓志可以证补正史的记载。
- 赵振华
- 关键词:隋唐突厥墓志
- 北宋和镇墓志考释
- 2001年
- 和镇墓志出土干洛阳邙山,和镇本人虽不甚著名,但其墓志涉及众多名人及重要历史事件。
- 赵振华
- 关键词:北宋墓志考古工作历史事件
- 谈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魏石经残石被引量:2
- 2020年
-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块三体石经的残石,系曹魏时期洛阳太学的遗物,一面为《尚书·召诰》残字,一面为《春秋·宣公》残字,已著录于该馆藏品图录而尚未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此据该馆提供的原石照片和日本回流的拓本以及相关拓本资料,复原此碑的两面经文并研讨新见的魏石经古文。
- 赵振华王恒
- 关键词:石经古文
- 记唐代苑大智将军的告身与墓志(上)被引量:3
- 2018年
- 高宗朝国力兴盛,军事强势,疆域最大。将军苑大智是西征碛外东越辽水、纵横万里叱咤风云的野战军首领,频执兵于边事警急之际,累著勋伐,数十年间获得朝廷授予告身多件。晚年衰病,宿卫献陵病逝,葬于长安。嫡孙苑亮依照丧葬制度在家藏档案中选出1件酬勋告身,4件授官告身依样摹刻于两石入瘗墓穴,作为墓主生前为官的凭据,在阴间与墓志相映成辉。有唐300年朝廷颁发过无数的白麻告身,存留于今者极其罕见。随葬于墓中的纸质或石质告身虽为抄件,但对于考察唐朝授官公文书的格式和了解官员生平履历与原件等同。告身和墓志还纠正了文献记苑大智姓花的传抄笔误。
- 赵振华
- 关键词:告身墓志唐代
- 张钫与“千唐志斋”藏石被引量:1
- 2001年
- 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山人,河南新安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清末从陆军部速成学堂炮兵科毕业后,任陕西新军的炮兵排长,成为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这一。起义后,任陕西起义军东路都督,克潼关人豫西,打击清军,立有战功。民国成立后,任陕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 赵振华
- 关键词:藏石生平私人收藏
- 洛阳邵雍遗迹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北宋邵雍迁居洛阳后,留下了安乐窝、云溪观、祠堂、书院、墓茔等遗迹。当地还出土了他撰文或书丹的墓志。由于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洛河水患等因,其中洛河南岸天津桥畔的安乐窝遗迹从邵雍生前的宅居到现在的祠堂,三易其地,履毁履建,规模也不尽相同。在动荡社会和岁月时光对先贤遗址的无情破坏和时人的不断修葺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邵氏后裔与朝廷、地方官员和居民对理学先驱的真挚爱戴和深切怀念。宋金以来,安乐窝村是以邵雍为嫡系祖先,以先人居住名号为称呼,以先人祠堂为依托,世代居住于其周围耕读为生的同姓后裔构成的源远流长凝聚力强的千年古村。
- 赵振华商春芳
- 关键词: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