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 作品数:39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促进电解锰渣大团聚体形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电解锰渣大团聚体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预处理后的电解锰渣样品中加入甘蔗渣和蚯蚓粪肥,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在室温下培养90~150天,得到电解锰渣大团聚体。本发明通过甘蔗渣改善土壤的板...
- 王钧夏琪欧阳冠怡闫文德吴小红
- 一种低温腐解水稻秸秆的耐冷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腐解水稻秸秆的耐冷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由黄杆菌F1、黄杆菌F2、黄杆菌F3、草酸杆菌01、寡养单胞菌S1和假单胞菌P1组成。该耐冷复合菌剂各菌株之间无明显拮抗抑制性,各菌株具有在低温...
- 吴小红 申振涛 隋欣颖 黄习知 吴国臣
- 稻草还田方式对不同水分类型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稻田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而稻田N_2O排放与土壤水分和施肥密切相关。南方丘陵区是中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地,然而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稻田的水分条件相差很大。该地域典型的稻田水分包括持续淹水、中期晒田(除中期晒田和收获前落干外,保持淹水)以及耕灌雨养(灌水整地插秧,水稻分蘖盛期后不灌溉,依靠自然降水)。稻草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氮基质,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深施、表施)会影响微生物对稻草中的碳、氮的利用,从而可能会影响N_2O排放。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区稻田土壤在不同水分条件(持续淹水、常规灌溉和耕灌雨养)下,秸秆还田方式(无稻草、稻草翻耕入土、稻草覆盖)对N_2O排放的影响。当土壤有水层时,N_2O排放微乎其微;当水层落干后,N_2O排放快速上升。耕灌雨养的N_2O累积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常规灌溉和持续淹水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通量。在耕灌雨养条件下,稻草翻耕入土处理下N_2O排放为2.566 kg·hm^(-2),比无稻草处理增加54%,而稻草覆盖处理对N_2O排放影响很小。在常规灌溉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无论是否进行稻草还田,N_2O排放均很弱,仅为-0.003~0.03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是调控稻田N_2O排放的主要因子,在田间无水层条件下,稻草翻耕入土有促进N_2O排放的潜力。
- 吴小红王卫侯海军谢小立
- 关键词:N2O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稻草覆盖
- 一种景观水体表层水净化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表层水净化系统,净化系统包括表层水抽取装置,所述表层水抽取装置设有漂浮舱,所述漂浮舱一侧设有进水仓,所述进水仓底部设有螺旋水泵,所述表层水抽取装置一侧设有漂浮物过滤收集装置,所述漂浮物过滤收集装置...
- 吴小红王卫
- 一种低温腐解水稻秸秆的耐冷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腐解水稻秸秆的耐冷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由黄杆菌F1、黄杆菌F2、黄杆菌F3、草酸杆菌01、寡养单胞菌S1和假单胞菌P1组成。该耐冷复合菌剂各菌株之间无明显拮抗抑制性,各菌株具有在低温...
- 吴小红申振涛隋欣颖黄习知吴国臣
- 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打捞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漂浮仓由三个椭圆形漂浮仓组成,呈三角形分布,由连接管连接固定,聚集桶呈圆形,聚集桶一侧桶壁开口,与开口相对的一侧桶壁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一端穿过聚集桶一侧的开口处处于聚集...
- 吴小红王卫
- 典型农田土壤微生物碳同化潜力及其功能种群研究
- 自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森林、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中,能通过多种生物固碳途径同化大气CO,但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碳同化潜力及其固碳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区8种典型旱地和稻田土壤,设置遮光和光照两个处理,运用同位素连续标记...
- 葛体达袁红朝吴小红肖和艾童成立吴金水
- 关键词:碳同化农田土壤
- 文献传递
- 一种移液枪头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液枪头,适用于定量转移必须用玻璃制品转移的液体,包括枪头主体,还包括连接管,枪头主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尖嘴状吸液端、直径均匀的管状储液腔和枪头主体尾部,枪头主体尾部设有凸台状连接口,连接口插入连接管的一端口...
- 王卫谢小立陈安磊吴小红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面垃圾无人打捞船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垃圾无人打捞船,船体中轴线的前部有一段长形缺口,长形缺口内安装有垃圾打捞输送装置,船体前端部位设有垃圾聚集装置,垃圾聚集装置由支架杆与网片组成,垃圾聚集装置呈V字型展开,垃圾打捞输送装置由无轴螺旋输送...
- 吴小红王卫
- 湘南典型次生林粗木质残体生物量、碳储量和养分特征被引量:8
- 2022年
- 对九龙江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进行量化研究,了解亚热带典型次生林CWD的本底数据。以九龙江森林公园典型天然次生林中的6个20m×20m的标准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CWD的生物量、碳储量和养分特征变化。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2.8—30.4t/hm^(2)之间,碳储量在6.10—6.75t/hm^(2)之间,大量营养元素(N、P、K、 Ca、 Mg)含量相对稳定,化学计量变化不显著,微量营养元素中Pb与Cd元素含量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而增加。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处于中等水平,CWD主要以分解中后期的倒木为主,反映出该次生林处于中幼龄林阶段,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并表现出Pb与Cd在CWD中积累的现象,在中度分解和重度分解的CWD中Pb含量分别增加了62.65%和69.88%,Cd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3.33%和100%,其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WD如何参与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重金属积累等生态过程,比较不同林分干扰历史下CWD储量、分布及养分特征的异质性,补充CWD参与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的本底数据,为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一帆谌小勇邹东军雷俊杰吴小红王钧闫文德闫文德
-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生物量化学计量养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