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晗
- 作品数:22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无论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植政策的实施与政策效果识别,还是利用金融资本投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均需针对其成长性展开评价研究。围绕现有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信息不充分及难以检验评价结果有效性等问题,一方面通过构建基于文本挖掘的指标测度方法提升评价指标信息,另一方面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成长性分类模型,进一步增加评价结果的分类信息,并通过比较分类信息与传统评价方法排序信息的一致程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实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 乔晗蔡高远赵志伟
-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企业综合评价
- “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扫描数据编制中国CPI问题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扫描数据为政府统计源头数据信息化改革与宏观经济测度提供了新的技术范式。基于对世界各国利用扫描数据编制CPI的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并针对中国扫描数据的现状和政府价格统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扫描数据编制中国CPI的思路,力图为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统计源头数据信息化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乔晗
- 关键词:大数据扫描数据数据采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农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来自河南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被引量:21
- 2023年
- 以河南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1年河南省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差分模型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立显著推动了县域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要素集聚、农业技术进步与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集聚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其中一二三产业协同形成的农业技术进步与产业融合,是其有别于传统制造业集聚的特有机制;(3)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经济结构以及财政支持强度均会对农业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即农业产业基础弱、工业基础扎实和强财政支持产业园的县域,其农业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更显著。
- 乔晗刘奥龙邱珂欣
-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聚县域经济
- 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信息集成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专家群体偏好信息集成是综合评价定性指标测度与指标权重主观分配的基础。首先基于半可加离散分布统一描述的不同类型及精度专家偏好信息,建立第一阶段学习,统一其精度。然后重新界定群体偏好一致性概念,提出相适应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二阶段学习,调整非一致性的群体偏好至满足集成要求,并给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信息集成方法。上述两阶段学习通过模拟群体专家间的交互反馈机制,尽可能贴近偏好调整实际的同时无需专家参与,提高集成方法的可操作性及效率。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赵志伟乔晗
- 关键词:一致性
- 贸易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双循环”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22年
- 为评价贸易壁垒和财政政策对国内外经济循环的影响,基于小型开放DSGE模型构建包含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厂商异质性和进口商品利润加成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一步分析商品自给度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壁垒和减税性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国内要素供给、提升产出水平,抑制国外要素流动和产出。具体政策而言,出口退税政策效果最佳,能促进国内国外贸易循环、刺激消费;降低消费税会提升除商品出口以外的贸易循环和消费水平;减少劳动所得税促进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提升国内外消费水平,抑制国外商品流入;降低资本收益税使国民经济向出口导向转变,中间产品双向贸易增加、消费品单向出口增加,本国居民消费福利降低;加征关税使经济模式向加工出口型转变,中间产品进口增加、消费品出口增加,中间品出口、商品进口和居民消费水平降低。提高居民消费篮子中非贸易品比重能够提升国内外消费品和要素产品的长期稳态均衡、降低本国物价水平,提升经济的稳定性。
- 耿申乔晗
- 关键词:贸易政策
- CPI源头数据的多元化及其应对被引量:1
- 2013年
- CPI调查源头数据的多元化,不仅是经济生活信息化的结果。它对当前CPI调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源头数据采集的难度。信息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背景,使得中国CPI源头数据多元化问题远比国外复杂得多。在考察国内外应对CPI数据多元化所做的各种努力的基础之上,本文基于国情,提出我国应对CPI源头数据多元化的策略。
- 陈相成乔晗
- 关键词:源头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扫描数据
- 基于证据理论的综合评价定性指标测度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综合评价定性指标测度以评价者偏好为重要依据。围绕群体综合评价定性指标测度中,个体评价者偏好测度不充分与实践指导性不足以及群体偏好集成的个体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定性指标测度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基于证据理论的偏好信息分布测度思路,利用以有效子集为基础的半可加离散分布,统一测度评价者各类型偏好选择及其信度。其次,利用迭代方法从重要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求解基于主客观信息的个体权重,并提出一种相适应的群体分布偏好集成方法。上述方法通过提高个体偏好信息测度与集成的充分性及实践指导性,实现优化综合评价定性指标测度的目标。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 乔晗
- 关键词:偏好信息证据理论
- 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基于异质性家庭视角被引量:2
- 2022年
- 货币政策不仅是应对突发冲击、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济复苏的政策工具,而且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效。通过将异质性家庭和货币政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文章考察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降息不仅能够促进李嘉图和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和就业,而且有助于降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与不考虑不平等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相比,考虑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拓展规则引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显著降低。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规则时,不仅应当考虑家庭的异质性,而且应当考虑可能的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
- 乔晗孔存玉肖红叶
- 关键词:货币政策收入不平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 中国地方统计数据质量特殊性问题研究
- 2017年
-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在地方与中央两个层面上的区别,是一种原材料与产成品意义上的区别。对于不同统计业务流程的数据质量问题而言,不应混用一套质量标准。'地方统计'视角下的数据质量问题集中于源头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两个核心维度:准确性是衡量统计指标质量的主要尺度,而真实性是判断源头数据及传输中数据质量的核心标志;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只能是统计工作全流程的合理性。
- 陈相成乔晗
-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地方统计源头数据
- 扫描数据支持下CPI编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统计部门源头数据信息化采集改革,都对当前CPI价格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扫描数据的出现,或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的人工价格采集方式相比,扫描数据在降低企业回答负担、减少人工采价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高频海量数据,扫描数据对现有的指数计算方法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各国利用扫描数据编制CPI的方法不尽相同,而新提出的RYGEKS指数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笔者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利用扫描数据编制CPI提供理论依据。
- 陈相成乔晗
- 关键词:CPI扫描数据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