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菲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小鼠
  • 4篇凋亡
  • 4篇抑郁
  • 4篇皂苷
  • 4篇抗抑郁
  • 3篇递质
  • 3篇炎症
  • 3篇神经递质
  • 3篇神经炎
  • 3篇神经炎症
  • 2篇行为学
  • 2篇营养因子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通路
  • 2篇自身免疫性脑...
  • 2篇胃癌

机构

  • 15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吴晓俊
  • 15篇黄菲
  • 11篇吴辉
  • 9篇石海莲
  • 5篇张蓓蓓
  • 4篇胡之璧
  • 3篇王婷婷
  • 2篇刘宏帅
  • 2篇李文慧
  • 2篇沈慧
  • 1篇王峥涛
  • 1篇邱水平
  • 1篇费晓燕
  • 1篇曹秦
  • 1篇李鸿丽
  • 1篇杨莉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胆粉调节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小鼠肠⁃脑轴抗抑郁作用和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熊胆粉(BBP)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小鼠的抗抑郁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不同剂量BBP组,CUMS刺激3周后,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灌胃药物干预21 d,进行行为学测试、海马神经递质检测、粪菌16S rDNA测序和粪菌移植实验。结果:BBP显著提升小鼠糖水偏好率(P<0.001),减少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增加海马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P<0.05),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提高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丰度,降低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丰度。并且BBP粪菌移植能明显减轻CUMS小鼠抑郁症状,并提升海马5-HT水平。结论:BBP通过调节肠-脑轴发挥抗抑郁作用。
王慧珍李子康郑方黄菲吴晓俊
关键词:熊胆粉抑郁5-羟色胺肠道菌群
黄芪皂苷Ⅰ调控PI3K/Akt/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BV-2细胞激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Ⅰ(ASTⅠ)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STⅠ(25、50、100μmol/L)预处理BV-2细胞2h后,加入LPS(200ng/m L)诱导20h,收集培养基上清及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STⅠ对BV-2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ELISA和Greiss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q PCR法检测细胞中CD11b,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白介素1β(IL-1β)m 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ICC)法观察p-NFκB的入核情况。结果:ASTⅠ在不影响BV-2细胞存活率的条件下,能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TNF-α和NO分泌的增加(P<0.01)。q PCR结果显示,ASTⅠ能够显著抑制TNF-α,i NOS及IL-1β的m RNA生成(P<0.001,P<0.001,P<0.05),但对BV-2细胞CD11b的m RNA水平无显著影响。同时,ASTⅠ能显著抑制BV-2细胞中LPS诱导上调的i NOS,COX-2蛋白表达。ASTⅠ能够降低LPS诱导的p-NF-κB的核转位作用,并且能够减少LPS引起的PI3K/Akt/NF-κB/IκB蛋白的磷酸化作用。结论:ASTⅠ能够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的大量激活,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刘宏帅李文慧沈慧唐韵迪石海莲吴辉黄菲吴晓俊胡之璧
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运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不可预知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压力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造模5周后,分别进行糖水偏好测试(SPT)、强迫游泳测试(FST)、悬尾测试(TST)、高架十字迷宫测试(EPMT)。采用LC-MS/MS法测定小鼠海马区神经递质变化;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粪便微生物。结果模型组小鼠TST、FST不动时间增加,EPMT开放臂时间、糖水偏好率降低;海马5-HT、DA、NE明显降低,Glu升高; Chao、Ace、Shannon指数均明显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 Lachnospiraceae、Prevotellaceae、Peptococcaceae、Clostridiaceae、Corynebacteriaceae微生物群落比例明显降低,而Verrucomicrobiaceae、Alcaligenaceae微生物群落比例升高;PCA图表明,两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模型组Verrucomicrobiaceae、Alcaligenaceae、Corynebacteriaceae丰度上升; Deferribacteraceae、Clostridiaceae、Bacteroidaceae、Prevotellaceae、Lachnospiraceae丰度下降。结论不可预知慢性应激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多样性、丰度明显下降,表明抑郁和肠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
郑方朱晗周瑾纪雅菲张蓓蓓黄菲吴晓俊
关键词:肠道菌群行为学神经递质
双侧嗅球切除对小鼠行为、海马神经递质及抑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双侧嗅球切除对C57BL/6小鼠行为和海马神经递质及抑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探针捣毁并用负压吸出小鼠嗅球建立嗅球切除模型,术后18 d开始分别进行强迫游泳、悬尾、旷场、高架迷宫行为学测试,同时应用LC-MS/MS液质联用法检测海马内7种神经递质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抑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嗅球切除后小鼠在旷场中的水平运动明显增加(P<0.05),进入高架迷宫开臂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海马组织中的5-HIAA/5-HT明显降低(P<0.01),Glu/GABA明显增高(P<0.01)。同时海马组织中的BDNF、Trkb、GDNF、CD11b、TNF-α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PH2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嗅球切除导致小鼠多种行为学改变,是多种神经传递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和合成蛋白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示将该模型作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及筛选工具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合理解释。
王婷婷黄菲吴辉张蓓蓓张信诚吴晓俊胡之璧
关键词:抑郁嗅球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药
柴胡疏肝散抗抑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6
2019年
抑郁症为当前社会高发病,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解郁,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柴胡疏肝散主要的抗抑郁化学成分,并从其对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诠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柴胡疏肝散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周瑾黄菲吴晓俊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抗抑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芪提取物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RAE)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MOG35-55)诱导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模型+RAE 125,250和500 mg·kg^-1组。模型+RAE组于造模前2 d ig给予RAE,每天1次,共23 d。给药的同时采用双盲法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及体质量变化;HE和劳克坚劳蓝(LFB)髓鞘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炎症浸润和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脾CD4,CD11b和CD11c阳性细胞百分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Bax、Bcl2、活化胱天蛋白酶3及钙离子结合衔接分子1(Iba1)等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P<0.01),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P<0.01);在给药第3周,模型组相比,模型+RAE 125和500 mg·kg^-1组EAE小鼠的发病症状明显改善,体质量降低减轻(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脊髓组织炎症浸润、脱髓鞘现象明显(P<0.01),模型+RAE组脊髓组织炎症浸润及脱髓鞘明显改善(P<0.01);模型组脾CD4,CD11b和CD11c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模型+RAE组其增高得到逆转(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NF-κB通路蛋白磷酸化及Iba1,Bax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等蛋白表达均增加,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及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1);模型+RAE 125 mg·kg^-1组上述蛋白表达的变化明显被逆转(P<0.05,P<0.01)。结论RAE能有效缓解EAE小鼠的发病症状,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浸润和脱髓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周边炎症细胞激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炎症以及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
邢发萍杨柳韩欣研石海莲黄菲吴辉吴晓俊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细胞细胞凋亡神经炎症
鹅去氧胆酸抗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鹅去氧胆酸(CDCA)抗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LPS 200 mg·L-1继续培养22 h,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G蛋白偶联受体5(TGR5)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入LPS 200 mg·L-1继续培养1 h,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入核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显著增加(P<0.01);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TGR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NF-κB入核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减少培养基中NO含量(P<0.01),降低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P<0.01);显著上调TGR5 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降低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并观察到NF-κB核转位减少现象。结论CDC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R5、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朱晗周瑾邢发萍石海莲吴辉杨莉黄菲吴晓俊
关键词:鹅去氧胆酸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
人参皂苷Rb1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神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人参皂苷Rb1 20、40 mg/kg组、芬戈莫德1 mg/kg组。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MOG35-55)诱导小鼠建立EAE模型。人参皂苷Rb1 20、40 mg/kg组于造模前2 d每天灌胃Rb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23 d。造模后每天记录小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HE和劳克坚牢蓝(LFB)染色评估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IBA1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l1b、Il6、Inos、Cox2、Tnfa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脊髓组织GFAP、IBA1、p-NF-κB、NF-κB、p-IκB、IκB、p-ERK、ERK、p-JNK、JN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显著,伴随大面积髓鞘脱失(P<0.01),GFAP、IBA1表达增多(P<0.01),Il1b、Il6、Inos、Cox2、Tnfa mRNA表达上调,p-NF-κB、p-IκB、p-ERK、p-JNK、GFAP、IBA1表达上调(P<0.01);人参皂苷Rb1给药可显著逆转上述改变(P<0.05或P<0.01)。结论:Rb1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髓鞘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小鼠EAE的症状,这可能与抑制ERK/JN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宋莹莹韩欣妍王梦雪谢雪晴潘巧岭吴辉黄菲石海莲吴晓俊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炎症因子神经炎症脱髓鞘
法尼醇X受体基因缺失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及神经传递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作为一种核激素受体对情感、社交或记忆等神经行为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一系列行为学测试,包括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社交活动和避暗,以及LC-MS/MS法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递质,评估FXR基因敲除(knockout,KO)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 FXR KO导致小鼠在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延长(P<0.01),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次数增加(P<0.01),逗留时间延长,同时社交活动增强(P<0.01),但对避暗行为中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FXR KO亦导致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GABA,P<0.05)、谷氨酸(Glu,P<0.05)、去甲肾上腺素(NE,P<0.01)以及GABA/Glu(P<0.05)明显降低,但对前额叶相关神经递质无明显影响。结论 FXR可能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稳态平衡,进而影响动物的情感和社交行为。
曹秦黄菲王婷婷兰云意吴辉张蓓蓓胡之璧吴晓俊
关键词:FXR神经行为神经传递
参芪健胃颗粒调节能量代谢重编程抑制胃癌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究参芪健胃颗粒对胃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注射胃癌细胞MGC803制备裸鼠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50 mg/kg组、参芪健胃颗粒960 mg/kg组,各组灌胃或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3 d相同时间测量肿瘤大小及裸鼠体质量,给药21 d后处理动物,剥离肿瘤并称质量;HE染色法检测参芪健胃颗粒对裸鼠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TUNEL法检测参芪健胃颗粒对裸鼠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参芪健胃颗粒对裸鼠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组织凋亡、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参芪健胃颗粒960 mg/kg组显著抑制裸鼠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显著改善移植瘤组织的病理,促进移植瘤组织细胞的凋亡(P<0.01),明显下调移植瘤组织糖酵解相关蛋白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酶α1(p-PDHA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HK1)和乳酸脱氢酶(LDHA)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显著降低移植瘤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比例(P<0.01),上调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c-Myc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参芪健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HIF-1α和c-Myc表达,调控能量代谢重编程相关蛋白和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最终抑制胃癌的生长。
余明珠潘巧岭李文标杜婷婷吴辉黄菲吴晓俊石海莲
关键词:参芪健胃颗粒胃癌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