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腊平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地基
  • 3篇复合地基
  • 3篇沉降
  • 2篇模型试验
  • 2篇沉降计算
  • 1篇弹性薄板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地基沉降
  • 1篇桩体
  • 1篇路工
  • 1篇荷载
  • 1篇荷载传递
  • 1篇荷载传递法
  • 1篇刚性桩
  • 1篇刚性桩复合地...
  • 1篇CFG桩
  • 1篇CFG桩复合...
  • 1篇沉降分析

机构

  • 4篇湖南大学

作者

  • 4篇何腊平
  • 3篇张玲
  • 3篇赵明华
  • 2篇龙军
  • 1篇马缤辉

传媒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将水平加筋垫层视为一弹性薄板,地基土体简化为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考虑水平加筋体的影响,由功的互等定理推导出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式。该式综合反映了水平加筋垫层抗弯刚度、桩间距、地基土体基床系数、上部荷载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完成了一组"刚性桩+土工格栅"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文中方法计算其逐级加载下的沉降量,所得p-s曲线与实测p-s曲线吻合较好。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文中计算方法准确性。
赵明华龙军张玲何腊平
关键词:道路工程地基沉降弹性薄板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
刚性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手段,目前已在建筑地基基础、路基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然而,其加固软基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对碎石垫层和刚性桩以及桩间土体相互约束,相互作用的共同工作机理以及荷载作用...
何腊平
关键词:复合地基刚性桩沉降计算模型试验
文献传递
不同型式复合地基试验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砂井、散体材料桩、柔性桩等九组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加筋垫层的设置可扩散上部荷载,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土工格室的加强效果优于土工格栅;桩体复合地基须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其承载能力明显好于加筋垫层复合地基;不同加载范围下桩和土体的承载能力发挥程度不同,单桩加载下桩体承载能力发挥较三桩、七桩加载时大,碎石桩桩顶桩土应力比>碎石桩+土工格栅>碎石桩+土工格室,而柔性桩+土工格室的桩顶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工格栅>柔性桩;砂井和各种型式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底桩土应力比在1左右,各种型式的柔性桩桩底桩土应力比较大,最大达24;软基浅部较深部孔隙水压力大、消散速度快;桩体复合地基孔隙水压力较土工格室复合地基和软土地基小,砂井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排水速度明显快于柔性桩复合地基。
赵明华龙军张玲马缤辉何腊平
关键词:复合地基模型试验桩体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被引量:55
2010年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赵明华何腊平张玲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荷载传递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