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志刚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正畸
  • 4篇锥形束CT
  • 4篇矫治
  • 3篇牙根
  • 3篇牙根吸收
  • 3篇上气道
  • 3篇下颌
  • 3篇矫治器
  • 3篇根吸收
  • 3篇骨面型
  • 2篇蛋白
  • 2篇牙周
  • 2篇炎症
  • 2篇隐形矫治
  • 2篇矢状
  • 2篇矢状骨面型
  • 2篇疼痛
  • 2篇疼痛效果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8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市河西区...

作者

  • 20篇左志刚
  • 10篇李洪发
  • 8篇郑朝
  • 7篇王悦
  • 4篇胡敏
  • 4篇武杰
  • 3篇赵艳红
  • 2篇邹朝晖
  • 2篇刘大勇
  • 2篇姜欢
  • 2篇乔峰
  • 1篇吴丽更
  • 1篇徐津
  • 1篇张健
  • 1篇李志敏
  • 1篇田莉
  • 1篇刘珊

传媒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氏Ⅱ类患者双合垫矫治器矫治后上气道变化
目的:本研究为评估双垫矫治器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治疗前后的上气道变化,并与非治疗安氏Ⅱ类对照组上气道形态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5例双垫矫治患者(男7例,女8例)作为实验组和15例非治疗患者(男8例,女7例)作为对照...
郑朝李洪发左志刚武杰
关键词:锥形束CT
文献传递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2009年
左志刚胡敏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因骨骼系统疾病
低强度红外激光治疗缓解正畸疼痛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低强度红外激光治疗缓解正畸疼痛的效果。方法:检索2000-01~2017-12在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关于低强度红外激光治疗治疗缓解正畸过程中疼痛的有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文献中包含疼痛评分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者手册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资料数据及风险评估。用RevMan 5.3版本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正畸力后24、72 h的自发痛咬合痛评分。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24 h,患者的自发痛评分降低了1.34(SMD-1.34;95%CI:-1.89--0.70),72 h后降低1.56(SMD-3.52;95%CI:-2.03--1.08)。24 h咬合痛评分降低3.52(SMD-3.52;95%CI:-4.38--2.67),72 h咬合痛评分降低2.32(SMD-2.32;95%CI:-3.06--1.57)。结论:现有研究表明低强度红外激光治疗缓解正畸疼痛效果良好。
左志刚
关键词:正畸疼痛META分析
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三维气道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影像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上气道鼻咽区、口咽区和舌咽区的容积和最狭窄部位面积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搜集无睡眠呼吸疾病史健康儿童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15.79岁),将患者按照下颌平...
郑朝李洪发左志刚
关键词:锥形束CT气道垂直骨面型
文献传递
正畸牙根吸收与龈沟液中牙本质涎磷蛋白和牙本质涎蛋白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龈沟液中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与实验性牙移动所致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轻力组、重力组。以上颌切牙为支抗,轻力组和重力组分别以0.392、0.98 N力拉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7 d后,提取龈沟液,制备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龈沟液中DSPP、DSP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轻力组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及破牙骨质细胞,重力组在根尖1/3远中区及根分叉附近出现明显牙根吸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只有DSPP表达,轻力组和重力组中有DSPP和DSP表达。3组大鼠龈沟液中DSPP、DSP蛋白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力组中2种蛋白表达最高,轻力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在正畸所导致的牙根吸收过程中,龈沟液中有DSPP和DSP的表达。
左志刚胡敏姜欢田莉
关键词:牙根吸收龈沟液牙本质涎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
激光在口腔正畸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激光因其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口腔正畸领域被逐渐重视并应用。在釉质蚀刻、清洗托槽、去除托槽及釉质表面黏接剂、促进正畸牙齿移动、缓解疼痛、预防正畸脱矿、控制牙周炎及软组织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激光种类及近年来激光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左志刚邹朝晖易周夏倩倩(综述)王悦
关键词:激光口腔正畸
恒牙早期前牙开(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结构特征CBCT分析
左志刚李洪发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的上颌切牙中重度正畸诱导炎症性牙根吸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5年
目的基于101例错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建立上颌切牙中重度正畸诱导炎症性牙根吸收(OIIRR)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矫治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由同一名主治医师接诊的101例错患者的临床和锥形束CT资料,其中Ⅰ类错42例,Ⅱ类错52例,Ⅲ类错7例,年龄(19.7±6.3)岁,纳入上颌切牙394颗。根据患者的锥形束CT及临床病历搜集中重度OIIRR(牙根体积吸收率≥10%)可能的影响因素:初诊年龄、性别、治疗周期、错分类、减数与否、矫治器类型(固定矫治或隐形矫治)、牙根倾斜度变化量、牙根移动距离和方向、治疗前头影测量项目、治疗前根骨关系、治疗前牙根长度、治疗前牙根的影像组学特征。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中重度OIIRR的影响因素,再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最优子集回归、随机森林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OIIRR风险预测模型;评价3种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净效益率;利用列线图展示最优模型。结果LASSO回归筛选的临床特征为初诊年龄(LASSO系数0.052)、治疗周期(LASSO系数0.024)、治疗前牙根长度(LASSO系数-0.023)、牙根垂直移动距离(LASSO系数-0.029),其中初诊年龄、治疗周期与OIIR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前牙根长度、牙根垂直移动距离与OIIR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影像组学特征有14个,包括2个原始图像特征和12个小波特征。最优子集回归筛选的临床特征为牙根垂直移动距离,影像组学特征有7个,包括1个原始图像特征和6个小波特征。随机森林模型的重要特征全部为影像组学特征,共8个小波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显示,随机森林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净效益率均为最高,为最优模型,并且模型中影像组学特征为重要特征。结论基于
左志刚付甜甜李馨兰尹斌乔峰李佳晔吴丽更
关键词:牙根吸收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正畸学
个性化舌侧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拔牙病例1例
2024年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主诉嘴突、牙齿不齐。全身情况可,否认口腔不良习惯及鼻咽部疾病。临床检查:①面部检查:正面观轻度开唇露齿;侧面观突面型,额肌紧张;②口内检查:右侧磨牙中性关系,左侧磨牙及双侧尖牙远中尖对尖;前牙Ⅱ度深覆盖,Ⅲ度深覆[牙合];上下牙列中度拥挤;下中线右偏0.5mm;25与35正锁[牙合](图1)。
左志刚赵晶晶易周杨子靓王悦
关键词:鼻咽部疾病额肌尖牙
三种正畸矫治器对牙周炎症及龈沟液炎性因子影响的长期研究被引量:76
2018年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形器、自锁托槽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正畸科就诊并行矫治的3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均年龄(21.20±2.15)岁。患者彻底清理牙菌斑与牙结石后分别使用隐形矫治器(Invisalign,隐适美)、自锁托槽矫治器(DAMON Q)、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Victory Series),在治疗开始后0、1、3、6、12、18、24个月采集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石指数、软垢指数,并测量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基线时各组的性别、年龄、安氏分类与牙周指数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各组的牙周指数均较基线时有所上升(P<0.05),除软垢指数外其他指数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6~12个月时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组的牙周指数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18个月后,3组的牙龈指数与龈沟出血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0~9月3组的IL-1β和TNF-α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9个月后隐形组的表达趋于稳定,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传统托槽组9~12月的表达最高,随后逐步下降,到24个月时与隐形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了3种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的长期影响,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矫正前期有助于口腔卫生保持,而正畸开始18个月后,3种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的影响差别不明显。
左志刚李洪发徐津郑朝武杰刘大勇
关键词:正畸自锁托槽牙周指数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