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 作品数:33 被引量: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十年国内汉冶萍公司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8
- 2017年
- 2006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汉冶萍公司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激增,研究内容进一步加深,研究视野更为拓宽,整体性研究有较大突破。汉冶萍公司史研究人员从经济、政治、中外关系、社会、技术、文化视野和历史考证角度,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汉冶萍公司史研究成果。但是,未来汉冶萍公司史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如:资料整理稍显滞后,部分论著对史料的解读力度尚显不够,研究内容似可进一步加深,中外学界的交流亟待加强,对汉冶萍公司史研究价值的思考应作更大努力,等等。
- 李海涛
- 关键词:大冶铁矿萍乡煤矿
- 盛宣怀与汉冶萍钢铁销售市场的开拓被引量:3
- 2014年
- 汉冶萍是晚清洋务派举办的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在创建和初步发展过程中,为解决资金短缺的困境,汉冶萍(前身为汉阳铁厂)主事者盛宣怀等通过开拓产品销售市场达到融资的目的。在清廷的支持和张之洞的政治保护下,清政府一方面在铁厂产品销售和减免税厘方面给予一定保护;另一方面授权盛宣怀督办铁路总公司,为汉冶萍的融资和铁轨销售提供了便利。此外,盛宣怀等通过改进和提高铁货产品质量,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将产品销往美国和东南亚等地。汉冶萍产品的市场开拓在晚清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汉冶萍的发展。
- 左世元李海涛
- 关键词:盛宣怀
- 辛亥革命前汉阳铁厂规模扩张进程考略被引量:4
- 2014年
- 辛亥革命前,受不同时期特定历史背景影响,汉阳铁厂的改良、扩充活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04—1907年间,改良是铁厂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目标是改善钢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炼铁炉产出率;1908—1911年为铁厂的扩充阶段,主要目标是扩大产能,增加产品产量。
- 李海涛张泰山
- 前清中国社会冶铁业被引量:3
- 2009年
- 铁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原料,中国传统社会冶铁业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前清冶铁业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基点,在铁矿勘查、燃料供应、冶炉设备、冶厂规模和产出效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在铁政管理方面,清政府监控过严,限制了传统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
- 李海涛
- 关键词:清代前期冶铁业政府管理
- 论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黄石城镇化的起步被引量:2
- 2015年
-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汉冶萍公司开启了近代黄石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近代黄石经济社会的变迁,推动了近代黄石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汉冶萍公司对近代黄石城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诞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工业集聚效应的发生发展,以及区域集镇的形成壮大等方面。
- 欧晓静李海涛
-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
- 近代皖江矿业生态环境与矿产资源开发研究——以安徽宣城水东煤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矿业经济发展与矿业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皖江地区的矿业生态环境长期备受外界的青睐,宣城水东煤矿局的诞生是这一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水东煤矿局从1924年正式建立,经过十余年的惨淡经营,最终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其失败命运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制约的结果,它折射出近代皖江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实际上并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 李海涛
- 关键词:矿业生态环境
- 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所比较研究——以企业成败命运的考察为核心被引量:14
- 2014年
-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清末民初,两家企业呈现出一成一败的迥异命运。就先天发展条件而言,两家企业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并不必然决定此后的命运。抛开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不论,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命运各异,应从更宏阔的国家层面考察。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政府无法持续有效提供钢铁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扶植政策,使汉冶萍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然清末民初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汉冶萍不得不转而依靠日本市场,最终沦为日本钢铁产业的附庸。相比之下,日本政府自始至终大力扶植八幡制铁所,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加之日本工业化迅猛发展,为八幡制铁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这为八幡制铁所的经营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扶植力度大小和市场环境优劣是导致两家企业一成一败命运的核心因素。
- 李海涛
- 关键词:钢铁工业政府政策市场环境
- 近代中国第一份炼铁厂建设计划的历史考察被引量:4
- 2010年
- 在李鸿章主持下,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矿业企业湖北开采煤铁总局于1875年创办。总局经营过程中,大冶铁矿被意外发现。被大冶铁矿优越的开采条件所吸引,总局洋矿师郭师敦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份炼铁厂建设计划。对此计划,总局督办盛宣怀经历了从犹豫到极力赞同的思想转变过程。但是,该计划最终没有得到李鸿章的支持,因而流产。总局炼铁计划的夭折是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史上一次重大损失。
- 李海涛
- 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制度初探被引量:11
- 2006年
- 本文探讨了汉冶萍公司在晚清时期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民国初年汉冶萍公司制度的转变,分析了各历史时期汉冶萍公司制度的长处和不足,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李海涛
- 关键词:盛宣怀
- 李鸿章与晚清钢铁资源开发研究
- 2012年
- 洋务运动开始后不久,对于开发钢铁资源的必要性,李鸿章逐步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反映出其在洋务运动早期曾追求经济自主、减少外部依赖,初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合理的工业化发展方案。在此思想认识指导下,李鸿章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尝试钢铁资源开发活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阻挠,成效并不显著,使之在洋务运动后期逐渐搁置钢铁工业建设计划,并最终导致他放弃了早年所形成的工业化方案。尽管如此,探寻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必须肯定李鸿章在近代中国钢铁资源开发中的首倡地位。
- 李海涛
- 关键词:钢铁工业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