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中国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情景分析
- 2025年
-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0%以上;(2)人均消费、消费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3)通过情景分析,以大豆和蛋类代替肉类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温升1.5℃的目标。此外,水产品和单胃肉的替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论文最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 侯欢鲜帛彤隋明杉许雅琳李梦王雅楠任彦军陈伟
-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食物消费结构情景分析
- 政府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分析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体系并对杨凌示范区政府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功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销售功能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建设中迫切需要的。并提出了政府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 任彦军崔永红洪宇
- 关键词:政府推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分析法
-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究——基于经济惯性视角被引量:3
- 2012年
- 以经济惯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经济惯性系数矩阵将西部地区12个省及自治区分为四类:宁夏为第一类,甘肃和西藏为第二类,云南为第四类,其余地区为第三类;针对各类地区经济惯性特点提出适宜西部发展、优化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的方法和措施。
- 任彦军崔永红宋海燕彭艳玲
-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质量
- 农户联户担保参与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甘肃两省789户农户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构建农户联户担保参与决策过程框架,从农户人口学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财务状况特征、信用状况评价特征和风险意识特征等方面建立联保参与决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陕甘两省897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小额信贷联户担保机制普遍认同,但其对联保贷款机制的认同感与其参与度并不一致;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信用状况以及农户是否愿意为他人担保四个指标对农户联户担保的参与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其参与联户担保的决策意愿有负向影响。
- 孔荣彭艳玲任彦军
- 关键词:农户小额贷款影响因素
- 精准扶贫提高了贫困户的幸福感吗——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 2022年
- 精准扶贫是中国新时期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等客观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明晰。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了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提高了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2)通过进一步细分扶贫政策类型得出,瞄准人力资本改善的能力培育型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提高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但直接给予经济物质支持的扶贫政策并未对贫困户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3)相较于年轻和深度贫困户,精准扶贫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老年贫困户和一般贫困群体中更加显著。(4)从精准扶贫对贫困户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能够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间接提升其主观社会地位并增强其村庄归属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 胡原曾维忠蓝红星任彦军
- 关键词:贫困户主观幸福感
- 基于功能建设的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最佳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
- 任彦军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 文献传递
- 基于眼动追踪的食物消费行为分析数据集——以功能性食品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随着眼动追踪技术深入发展,以及在行为经济领域的结合应用,目前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进行探索分析已逐步成为主流。近年来,在食物消费行为领域结合眼动分析的研究迅速增长。其中功能性食品备受消费者关注,本数据集对消费者选购功能性食品过程中的眼动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为研究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行为提供数据支撑。本数据集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选择实验,收集了151名消费者选购功能性纯牛奶过程中视觉注意力数据,涵盖总注视时长、平均注视时长、首次注视时长、注视频次、瞳孔直径5个维度指标以及最终购买决策,共755条数据,所得结果均经过人工质量检验,数据处理按照规范化步骤完成。本数据集为广大学者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功能性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功能性食品视觉营销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范式。
- 甄世航刘奇罗蕊田思宇沈霜任彦军
-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数据集
- 2022年陕西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调查统计数据集
- 2023年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大部分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农村地区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疾病多发等问题。因此,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陕北、关中、陕南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方面差异,旨在探索三大区域健康膳食模式及有效干预措施,为解决农村居民营养失衡提供重要参考。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微观调研,共发放问卷540份,有效问卷530份,有效率高达98.14%。本次调查以电子版问卷为主,以纸质版问卷为辅,采取入户一对一现场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调研问卷主要包括村庄和家庭基本情况、居民年收入及支出、居民食物消费、食物网购、身体健康状况及医疗支出等信息。综上,陕西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数据集的共享,为改善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促进膳食营养提供了数据支持,助推了食物消费升级和营养健康转型。
- 张丽霞刘奇李绍亭任彦军
-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营养健康科学数据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结构变迁与趋势预测
- 2025年
-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变动趋势,进一步预测了205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弹性始终小于1,农村居民衣着和文教娱乐消费则由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且农村居民除食品外的各类消费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城镇居民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为正,农村老年人口则更多增加文教娱乐和设备与日用品的消费;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的上升将促使2050年城乡居民居住、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占比增加,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更为明显。基于此,从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 李绍亭陈萱朱雅玲任彦军
- 关键词:老龄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 乡村振兴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
- 2025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中国农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30个省(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了该指数及其子维度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模式转变,表现为粮食类食物消费支出减少和动物性食物消费支出增加。(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表现为粮食类和水果蔬菜类食物消费支出占比下降,而肉蛋奶和水产品类食物消费支出占比增加。(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表现为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比下降。(4)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农村居民膳食质量,表现为缩小了农村居民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与膳食指南推荐量之间的偏离。(5)乡村振兴各子维度中,生活富裕对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是促进乡村振兴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任彦军王运昌李绍亭霍学喜
-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营养素摄入膳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