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稀雯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音乐
  • 5篇审美
  • 4篇教育
  • 2篇学前教育
  • 2篇音乐形象
  • 2篇直觉
  • 2篇文化
  • 2篇高校
  • 1篇动漫音乐
  • 1篇对音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派
  • 1篇形态教育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移情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教育
  • 1篇异质同构
  • 1篇音乐教育

机构

  • 7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杨稀雯
  • 1篇李强
  • 1篇李兴成
  • 1篇刘晓凤

传媒

  • 3篇黄河之声
  • 1篇北方音乐
  • 1篇戏剧之家
  • 1篇音乐时空
  • 1篇电影评介
  • 1篇魅力中国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现代教育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研究
2023年
高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核心阵地,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对高校学子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使高校的素质教育教学能够落到实处。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发展及党的建设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高校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高校学子所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齐,使得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广大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为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形式在高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李强杨稀雯刘晓凤李兴成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音乐审美移情在学前教育的应用研究——基于音乐教育的幼儿家国情怀培养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学期教育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家国情怀融入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把音乐元素贯穿教学活动,音乐特有的审美移情效应使幼儿容易接受乐于学习。通过培养幼儿对家庭、学校、社会的情感,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三观,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杨稀雯
关键词:审美移情学前教育家国情怀音乐教育
审美聆听形成美感经验的原因——立足于音乐形象的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聆听是音乐被接受的首要条件,符合听赏者听觉审美理想的音乐能让人产生美感经验。本文立足于对审美聆听的分析研究,说明音乐形象让审美聆听形成美感经验的原因。
杨稀雯
关键词:音乐形象审美直觉
浅议音乐动作技能的培养——科学的练习与反馈被引量:1
2011年
音乐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能够熟练操作。对音乐能够熟练操作主要针对音乐表演方面,.-j-~自如掌握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与手法克服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难点的能力等。本文笔者将从音乐动作技能的培养方面浅议关于教与学的过程中练习、高原期和反馈等问题。
杨稀雯
关键词:练习
音乐形象的特征——基于宏观与微观角度的分析
2014年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类习惯于把“形象”用来指可以被感官系统接受到的有关客观事物本身的外在感性形式.但音乐形象则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它形象,音乐形象是作曲家审美创造的结晶,具有审美属性,所以,音乐形象是作曲家借助音乐的物理性音响,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而创造出具有内在的审美信息和精神意向,从而让人可以通过听觉和直觉感悟到的感性存在形态.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重要的是‘形象’这个字眼,它告诉我们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当我们说‘艺术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现’的时候,我们正是说的同样的事,因为在自然和生活中没有任何抽象地存在的东西;那里的一切都是具体的.
杨稀雯
关键词:音乐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社会生活感性形式
从作品的演奏角度分析钢琴作品《解放区的天》被引量:1
2011年
《解放区的天》是60年代中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洁的钢琴织体、明快的和声风格,至今仍是中国钢琴文献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演奏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关注和认识。
杨稀雯
关键词:钢琴织体民族色彩
新时代的审美趣味——对红色经典的再次品味
2011年
传唱红歌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社会功能性,更多的则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在丰富了物质文明的情况下,大力推动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传唱红歌这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歌唱性与节奏感的音乐,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杨稀雯
关键词:审美趣味红歌审美能力情感体验
音乐聆听中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
2014年
一直以来,在音乐聆听中人们总是重视音乐的表现性,但对于审美直觉在音乐聆听中如何产生并未给与应有的关注。审美直觉是音乐聆听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提升音乐聆听方面的广度与深度就必须清楚地把握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
杨稀雯
关键词:审美直觉集体无意识审美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路向研究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与科研最前沿的阵地,如何更理性、科学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难点与侧重点。在此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架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通识教育,又怎样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一个有益而又高效的传承路径。这是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谋求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性问题。
杨稀雯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音乐视域下动漫音乐融入学前教育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音乐教育改革凸显了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前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应重视幼儿文化启蒙教育,以幼儿为本,用带有民族音乐元素的动漫音乐开启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之旅.民族音乐教学三维目标,要从教学方法上探究适合幼儿的民族音乐教学,以确保民族音乐教育顺利进行.
杨稀雯
关键词:动漫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