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俊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牵张
  • 5篇牵张成骨
  • 5篇尖牙
  • 5篇成骨
  • 4篇牙齿移动
  • 4篇三维有限元
  • 4篇三维有限元分...
  • 3篇牙移动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细胞
  • 3篇连接蛋白
  • 3篇骨细胞
  • 3篇缝隙连接蛋白
  • 3篇缝隙连接蛋白...
  • 2篇牙周
  • 2篇牙周膜
  • 2篇正畸
  • 2篇上颌
  • 2篇上颌尖牙
  • 2篇牵张成骨术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薛俊杰
  • 4篇张莉
  • 4篇任超超
  • 2篇舒林径
  • 2篇徐远志
  • 2篇白玉兴
  • 2篇王璟
  • 2篇龙虎
  • 2篇王飞宇
  • 1篇米丛波
  • 1篇谢贤聚
  • 1篇赵玺
  • 1篇许妍
  • 1篇赖文莉
  • 1篇黄稔欢
  • 1篇唐小山
  • 1篇王艳
  • 1篇李钒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x43在BMSCs和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通过检测BMSCs 与软骨细胞(SW1353)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验证两种细胞中Cx43 在Connexin 家族的主导地位;构建Cx43 基因的慢病毒抑制载体,建立BMSCs的稳定转染细胞株。
薛俊杰任超超张莉李钒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慢病毒
减阻牵张成骨术快速远移上颌尖牙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建立减阻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尖牙及其牙周组织在远中移动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选择有效的快速远移尖牙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双颌前突并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病人上颌骨...
薛俊杰
关键词:牵张成骨牙移动
文献传递
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同时在模型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可以用于体外测量正畸加载过程中标志点所产生的应变和位移以及人工牙受到的矫治力。方法测量模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搭建具有牙周膜动度的口腔模型,粘接金属托槽,通过喷砂技术在模型表面进行网格划分。结果建立了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直接测量矫治力,也可以通过光学测量进行应变和位移的间接测量。结论所建立的模型为测量矫治过程中牙齿的位移和应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任超超薛俊杰许妍张莉白玉兴
关键词:牙周膜应力
P2X3受体相关miRNAs对牙移动疼痛的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大鼠实验性牙移动疼痛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疼痛中P2X3受体相关miRNAs对牙移动疼痛的调控机制.
薛俊杰龙虎王艳赖文莉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胶质细胞内CGRP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疼痛过程中CGRP在三叉神经节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200-300g的雄性SD大鼠建立实验性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为7组:对照组,4h组,1d组,3d组,5d组,7d组及14d组,每个实验组...
龙虎薛俊杰赖文莉
关键词:胶质细胞正畸牙移动三叉神经节
文献传递
减阻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减阻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尖牙远中移动时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颞下颌关节(TMJ)、下颌骨、下颌牙列截面影像的DICOM数据。采刖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8.0软件、Unigraphics NX软件、Ansys11.0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常规状态下移动尖牙(模型1)、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模型2)、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快速移动尖牙(模型3)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模型进行力的加载,并观察尖牙、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分布。结果3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尖牙牙冠的上1/3,最大位移量模型3〉模型2〉模型1,并且位移从尖牙牙冠到根尖逐渐减少;模型1最大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尖牙远中牙槽嵴中间处,而模型2、3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区转移到了尖牙远中牙槽嵴偏向舌侧处。结论在牵引尖牙远中移动过程中,去除其部分骨阻力,能有效加速牙移动速度,同时,尖牙有远中倾斜移动趋势;在牵引力作用下尖牙向远中移动的同时有再向旋转的趋势,我们礼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尖牙舌向旋转。
赵玺薛俊杰米丛波
关键词:牵张成骨牙齿移动
Cx43在软骨细胞和BMSCs中的通讯作用及其对MMP13分泌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通过shRNA慢病毒转染靶向抑制Cx43基因及其表达,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SW1353)中MMP13分泌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软骨细胞(SW1353)与BMSCs之间通过Cx43进行细胞间通讯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MP1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转染BMSCs,建立BMSCs的稳转细胞株;利用已转染Cx43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软骨细胞(SW1353)建立稳转细胞株。RT-PCR检测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细胞株,在transwell培养皿中对上述两种稳转细胞株进行细胞共培养实验。用ELISA检测法和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SW1353)中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构建MMP1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并筛选出MMP13-shRNA-3是转染效率最高的载体。2.BMSCs被MMP13-shRNA-3转染后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抑制效率最高的是稳转细胞株BMSCs-sh-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共培养后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软骨细胞(SW1353)的MMP1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4.细胞共培养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软骨细胞(SW1353)的MMP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hRNA慢病毒转染抑制Cx43基因表达,可以降低软骨基质降解关键酶MMP13的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软骨细胞(SW1353)与BMSCs之间可能通过Cx43进行细胞间通讯。
薛俊杰李婧瑜张莉任超超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软骨细胞
牙周膜减阻牵张移动上下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别建立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术远移尖牙的上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在尖牙远移过程中上下颌尖牙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样本的颞下颌关节(TMJ)、上下颌骨、上下颌牙列的DICOM数据文件,建立上下颌牙周膜牵张成骨术远移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于尖牙颊侧及腭侧加载近远中向的牵引力,观察尖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和位移趋势。结果上下颌尖牙最大瞬时位移部位均位于牙冠1/3,从尖牙牙冠到根尖逐渐减少;最大瞬时位移数值:上颌尖牙>下颌尖牙;支抗牙均未见明显位移。上、下颌尖牙最大等效应力部位:上颌集中于尖牙远中牙槽嵴顶略偏颊侧处,下颌最大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尖牙远中牙槽嵴顶偏舌侧处;最大等效应力:上颌尖牙>下颌尖牙。结论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术可以有效减少支抗丧失的风险。上下颌尖牙在减阻牵张过程中有远中倾斜移动趋势;其中上颌尖牙远移时有颊向旋转趋势,下颌尖牙远移时有舌向旋转趋势,应用减阻牵张辅助尖牙远移过程中应控制尖牙的旋转移动或加以适当的纠正。
王飞宇薛俊杰王璟徐远志舒林径黄稔欢
关键词: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
减阻牵张成骨远移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牙周膜牵张成骨通过力作用于牙周膜,带动牙齿移动;牙槽骨牵张成骨是通过整个骨盘的位移,达到牙齿移动的效果。目的:建立基于健康成人的、3种不同状态下的上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比研究3种模型在力的加载下应力分布和瞬时位移情况。方法:模型1通过多种软件结合建立常规状态下、模型2建立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后、模型3建立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后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力的加载。结果与结论:3种模型的最大瞬时位移均发生在尖牙近中牙冠上1/3处,其值模型2>模型3>模型1;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上颌尖牙远中侧牙槽嵴处,其值模型2<模型1<模型3。说明牙槽骨和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均能有效减小牙移动阻力,增加尖牙瞬时位移,且去除尖牙远中骨质效果更为显著。两种方法成功避免了支抗丧失,但尖牙存在远中倾斜趋势,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舒林径薛俊杰王璟徐远志王飞宇唐小山
关键词:牵张成骨牙齿移动错牙合畸形尖牙
减阻牵张远移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模拟不同术式远移上颌尖牙,分别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尖牙和牙周组织的生物力学状况。方法分别建立常规状态下移动尖牙(模型1)、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术移动尖牙(模型2)、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术移动尖牙(模型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颊腭双侧力的加载后观察牙及周围组织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结果尖牙最大瞬时位移值模型2>模型3>模型1,最大等效应力值模型2<模型1<模型3,最大主应力模型1<模型2<模型3,最大剪切应力模型2<模型1<模型3。结论 "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和"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可有效减小牙移动阻力,加大尖牙瞬时位移,且去除尖牙远中骨质效果较去除颊侧骨皮质更为显著。两种方法均成功避免了支抗丧失,但尖牙存在远中倾斜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加以控制。
梁志红薛俊杰王洪军
关键词:牵张成骨错颌畸形牙齿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