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流
  • 2篇电流密度
  • 2篇
  • 1篇电极
  • 1篇电极对
  • 1篇电解液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还原电池
  • 1篇氧还原
  • 1篇原电池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吡咯
  • 1篇锌-空气电池
  • 1篇聚吡咯
  • 1篇空气电池
  • 1篇磺酸
  • 1篇氨基
  • 1篇氨基磺酸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周德璧
  • 3篇谢志鹏
  • 2篇赵伟利
  • 2篇孙新阳
  • 2篇谭龙辉
  • 1篇陈云扬
  • 1篇熊凤姣

传媒

  • 2篇应用化工
  • 1篇电源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锌-空气电池Co-PPy-C复合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以碳为载体的钴-聚吡咯(PPy)配合物Co-PPy-C,作为气体扩散电极的氧还原催化剂。利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其在碱性介质中(6 mol/L KOH)氧气气氛条件下氧还原的催化性能。电极电位在-0.20 V vs.Hg/HgO时,催化剂电流密度达到158 mA/cm2,显示出优越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采取催化层/集流体/气体扩散层的排布方式,以纯锌为负极,6 mol/L的KOH为电解液,将气体扩散电极与锌负极组装成锌-空气电池。电池以80 mA/cm2进行恒流放电,放电电压为1.0 V,且性能稳定。
孙新阳周德璧谭龙辉赵伟利谢志鹏
关键词:聚吡咯氧还原电流密度锌-空气电池
氧化还原电池氨基磺酸铈电解液的性能研究
2012年
采用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方法对氨基磺酸体系中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较高过电位下交换电流密度j0为5.95×10-4A/cm。循环伏安结果显示: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的反应是准可逆过程,计算得到303 K时Ce3+的扩散系数D为5.93×10-6cm2/s。所加阳离子NH4+和K+能提高氨基磺酸铈电解液的电导率,并可改善以氨基磺酸铈作正极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熊凤姣周德璧谢志鹏陈云扬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池氨基磺酸动力学碳酸盐
Co-PTh-C复合电极对Ce(Ⅲ)/Ce(Ⅳ)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以Ce3+/Ce4+为正极,Zn/Zn2+为负极组装氧化还原电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以Co-PTh-C复合电极作电极材料的循环次数达到12次,石墨毡电极循环次数仅2次。为此以不同电极材料,对Ce3+/Ce4+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电极电位下,以Co-PTh-C复合电极作电极材料的电流密度要比石墨毡电极大,Ce3+/Ce4+还原反应为CE型准可逆反应。
谭龙辉周德璧孙新阳赵伟利谢志鹏
关键词:电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