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杰 作品数:66 被引量:39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存及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年龄≥65岁接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31.4%,疾病控制率843%,中位PFS8.0个月,中位OS13.5个月,1年生存率54.3%。卡方检验显示,女性患者的RR、DCR优于男性,非吸烟、PS〈2患者的DCR优于吸烟、PS≥2患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非吸烟和PS〈2患者预后好,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皮疹及腹泻。结论EGFR—TKI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效,安全性好,吸烟及PS评分是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农靖颖 靳海龙 王敬慧 杨新杰 孙怡芬 张新勇 吴羽华 李曦 张卉 秦娜 张权 张树才关键词:老年患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尺基因状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状态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疗效的预测因素,但其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化疔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自2006年1月10日-2013年12月20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8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分析EGFR基因状态、临床特征与化疗疗效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关系。结果181例患者均进行了EGFR基因检测,EGFR突变患者75例(41.4%),野生型为106例(58.6%)。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6.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0.2%。EGFR突变患者的DCR显著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高(84.0%vs60.4%,P=0.001).亚组分析显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化疗的ORR、DCR均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值分别为0.049,0.002).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的DCR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0).全部患者中,168例患者可评价PFS,中位PFS为4.3个月,其中腺癌患者PFS较鳞癌患者延长(4.7个月vs3.0个月,P=0.036);突变患者PFS长于野生型患者(6.3个月vs3.0个月,P=0.002);体力状况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0-1分组患者PFS较评分为2分延长(4.4个月vs0.7个月,P=0.01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HR=0.654,95%CI:0.470—0.909,P=0.012)。结论EGFR突变是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PFS的预测因素。 秦娜 张权 王敬慧 张卉 顾艳斐 杨新杰 李曦 吕嘉林 吴羽华 农靖颖 张新勇 张树才关键词:EGFR 化疗 血清CEA对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TKIs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测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2005年12月至2013年4月接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120例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TKIs治疗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CIST1.1)评价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有效率(RR)为57.5%,疾病控制率(DCR)为94.2%。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个月(95%CI:7.91~10.0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23.5个月(95%CI:17.89~29.11个月)。治疗前血清CEA≥5ng/ml者(n=53)和CEA〈5ng/ml者(n=67)的RR分别为60.4%、55.2%(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10.0个月(P〉0.05),中位OS分别为17.2个月、30.0个月(P=0.02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状况、血清CEA水平及PS评分是影响肺腺癌OS的独立因素。结论EC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治疗前血清CEA水平不影响TKIs治疗的疗效,但CEA〈5ng/ml者的预后更好,尚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农靖颖 王敬慧 杨新杰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树才关键词:肺腺癌 疗效 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13年 背景与目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观察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6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 mg,每日3次,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6例肺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46.4%(26/56),疾病控制率为78.6%(44/56)。20例患者进行了EGFR基因突变检测,18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6.7%(12/18),疾病控制率为94.4%(17/18)。不吸烟、EGFR基因突变阳性和出现皮疹的患者客观有效率高于吸烟、EGFR基因野生型和突变情况未知、未出现皮疹的患者(P<0.05)。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皮疹(28.5%)和腹泻(12%)。结论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对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有效率更高。 杨新杰 张卉 秦娜 李曦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树才关键词:肺肿瘤 盐酸埃克替尼 一线治疗 腺癌 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及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09-07~2011-07-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102例,有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统计分析EGFR基因突变状态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共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55例(53.9%),其中18外显子突变1例(1.O%),19外显子突变25例(24.5%),20外显子突变2例(2.O%),21外显子突变26例(25.5%),同时存在19和20外显子突变1例(1.O%)。Ⅳ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7.6%(53/92),高于ⅢB期患者2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6.9%(33/58)高于男性患者的50.O%(22/44),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8.1%(36/62)高于吸烟患者的36.0%(9/25),〈65岁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6.8%(42/74)高于≥65岁患者的46.4%(13/2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取材部位及取材方法之间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以Ⅳ期、女性和不吸烟患者较高,但性别及吸烟状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肿瘤活检部位及活检方法之间EGFR基因突变率并无差异。 张卉 杨新杰 张新勇 蔡毅然 秦娜 李曦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王敬慧 张树才关键词: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腺癌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盐酸埃克替尼在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冶的65例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4.6%,疾病控制率78.4%。女性患者的有效率优干男性(58.3%vs27.6%,P=0.013);二线治疗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优于三线及以上组(有效率55.0%vs28.0%,P=0.033;疾病控制率87.5%vs64.0%,P=0.025);一线含铂化疗疗效达PR/SD组的有效率优于一线化疗疗效PD者(53.5%vs23.5%,P=0.036);有皮疹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优于无皮疹组(有效率59.4%vs30.3%,P=0.018;疾病控制率93.8%vs63.6%,P=0.003)。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优于EGFR野生型患者(有效率65.4%vs11.1%,P=0.009;疾病控制率96.2%vs44.4%,P=0.003);年龄三65岁与〈65岁,Ps评分〈2分与三2分,19外显子缺失突变组与21外显子L858R突变组间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EGFR敏感突变、不吸烟、皮疹、一线化疗达到疾病控制为疗效的独立影响因子。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皮疹及腹泻。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是治疗晚期复治NSCLC的有效药物,安全性好,尤其在携带敏感突变的患者中疗效更佳。 农靖颖 王敬慧 杨新杰 张卉 李曦 吴羽华 吕嘉林 秦娜 张权 张树才关键词:盐酸埃克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血清TPS、CEA、Pro-GRP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010年 背景与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ecursor of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s,CYFRA21-1)的水平及其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检测8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及部分患者化疗后4种标志物水平。结果肺癌患者TPS、CEA、Pro-GRP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TPS阳性率显著高于局限期患者。患者化疗后TPS、CEA、Pro-GRP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下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PS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PS在肺癌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 王敬慧 时广利 张树才 王群慧 杨新杰 李曦 王海永 张卉 宋长兴关键词: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不同基因分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2018年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已由原来的组织分型指导下的治疗转变为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的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是肺癌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分型的复发或转移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7月-2015年12月间553例EGFR和ALK基因状态明确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53例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患者227例,ALK阳性患者58例,EGFR和ALK双突变患者2例,EOFR和ALK野生型患者266例。227例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8.7个月(95%CI:22.160—35.240),体能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为0分-1分(HR=4.451;95%CI:2.112.9.382;P〈0.001)、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inhibitors, TKIs )靶向治疗(HR=2.785;95%CI:1.871—4.145;P〈0.001)是EGFR突变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58例ALK阳性患者的中位OS为15.5个月(95%CI:10.991-20.009),接受克唑替尼靶向治疗(P=0.022)是ALK阳性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266例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为12.1个月(95%CI:10.660-13.540),Ps评分为0分-1分(HR=2-313;95%CI:1.380—3.877;P=0.001)、接受化疗(HR=1.911;95%CI:1.396—2.616;P〈0.001)是野生型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基因型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靶向治疗可改善EGFR突变、ALK阳性患者生存。 刘平 吴羽华 周立娟 秦娜 张权 张卉 李曦 张新勇 吕嘉林 杨新杰 王敬慧 张树才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预后 肺鳞癌EGFR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 张卉 杨新杰 秦娜 李曦 杨惠夷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新勇 王敬慧 苏丹 张树才关键词:基因突变 肺鳞癌 文献传递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状态明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 hydrochloride)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与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相比,在化学结构、分子作用机理、疗效等方面相似。本研究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态明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12月间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已知,均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评价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124例组织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EGFR突变型99例,野生型25例。全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1.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9.8%。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ORR:63.6%vs 4.0%,DCR:93.9%vs 24.0%,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10.5个月和1.0个月)(P<0.000,1)。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主要为皮疹38例(30.6%),腹泻20例(16.1%)。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李曦 秦娜 王敬慧 杨新杰 张新勇 吕嘉林 吴羽华 张卉 农靖颖 张权 张树才关键词:肺肿瘤 盐酸埃克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