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碘佛醇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背景:随着碘造影剂(contrastmedia,CM)于影像学检查及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副反应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造影剂可引起皮质盲、偏瘫、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被称为造影剂脑病(contrast...
- 张桂莲王何莹李涛赵莉莉刘娇孙曼坚雅婷张益恒党美娟李也
- 关键词:造影剂血脑屏障
- 6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6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治疗和预后,探讨该疾病的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8年5月诊断CVST患者共68例,采集记录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影像学资料、脑脊液检查、D-二聚体、个人史、家族史及预后。结果 6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男∶女比为1∶1.27,平均发病年龄(35.5±12.4)岁。47例(69.1%)患者找到可能存在的诱因及病因。临床表现方面,首发症状为头痛者58例(85.3%)。影像学方面,14例(20.6%)有脑实质受累,54例(79.4%)患者发生2个及2个以上部位的静脉窦血栓。发生血栓部位最多的依次为:侧窦106个,上矢状窦30个,直窦12个,深静脉2个,4个累及颈内静脉。66例患者行腰穿脑脊液检查,64例(97.0%)颅内压增高,>300mm H2O(1mm H2O=9.8 Pa)者38例(57.6%)。68例患者中仅有26例(38.2%)患者D-二聚体增高。本组患者经抗凝、部分联合静脉窦内取栓或支架等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预后,其中6例患者随访中复发,再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CVST好发于青年,头痛为主要的首发表现,侧窦(横窦、乙状窦)及上矢状窦最容易发生血栓,且多发生于多个部位,多数患者颅内压增高但不伴有脑实质受累,D-二聚体正常不能排除诊断,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
- 姚丽刘娇张宏张桂莲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D-二聚体
- BPAS-MRI在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椎-基底动脉平行解剖磁共振成像(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BPAS)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参照文献BPAS的扫描条件,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医师及技师探寻适合3.0-MR的扫描及图像处理参数,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部分住院及门诊MRA显示为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纤细或不显影、同期进行了BPAS检查的142例患者,其中临床疑诊为动脉夹层者20例,动脉硬化者60例,先天发育不良者62例,由两位未知患者临床资料的影像医师分别对所有患者的MRA及BPAS影像进行阅片,对20例临床疑诊夹层的病例MRA及MRA+BPAS影像诊断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并对两位影像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估。结果两位影像医师对20例夹层患者MRA+BPAS及MRA阅片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vs 0.70和0.96 vs 0.75(P<0.01),提示MRA联合BPAS比单纯MRA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MRA联合BPAS诊断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的灵敏度比单纯MRA高(100%vs 55%,100%vs 60%,P<0.01);而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86.89%vs 85.25%,P=0.85;92.62%vs 90.16%,P=0.65);两位影像医师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85)。结论 BPAS检查可通过显示血管外径与MRA联合精确评估椎-基底动脉颅内段血管状况,区分该部位血管病变为夹层、动脉硬化或先天性发育不良,为该部位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张桂莲马珠琳李晓会张秋娟陈敬菊滕国良刘娇李涛王何莹朱新业
- 碘佛醇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碘佛醇对多种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损伤的早期指标及碘佛醇的安全用量。方法选取本科脑血管介λ(CVI)诊疗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60例,年龄23~81(59.70±12.02)岁。根据碘佛醇用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0m1)49例、中剂量组(151—200m1)74例及高剂量组(〉200m1)35例。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术前24h和术后72h内U—K、U-λ、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A)、尿免疫球蛋白IgG(UIgG)、尿β2-微球蛋白(uB2-MG)、Uα1-MG、尿N-乙酰β-D-氨基糖苷酶(UNAG)及胱抑素c(CysC)、Scr的水平;根据术后72h内Scr绝对值升高≥44.2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计算碘佛醇造成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不同剂量碘佛醇对上述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158例患者中,依据术后Scr升高绝对值≥44.2μmol/L计算,3例发生CI—AKI,发生率为1.90%;依据术后Scr升高相对百分比t〉25%计算,33例发生CI—AKI,发生率为20.89%。与低剂量组比较,碘佛醇高剂量组术后U—K、UTRF、UTRF-MG、UNAG及CysC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U-λ、UIgG、U[52-MG、UMA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注射造影剂碘佛醇可引起CI—AKI;一次性应用碘佛醇200ml以上,可引起脑血管介λ患者术后u—K、UTRF、UTRF、Uα、UNAG及CysC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指标发生改变;且其改变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 张桂莲李婷婷郭英英张磊马珠琳王何莹李涛刘娇
- 碘佛醇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背景:随着碘造影剂(contrast media,CM)于影像学检查及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副反应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造影剂可引起皮质盲、偏瘫、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1,2],被称为造影剂脑病(co...
- 张桂莲王何莹李涛赵莉莉刘娇孙曼坚雅婷张益恒党美娟李也
- 关键词:造影剂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