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玲
-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小肠镜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回肠血管畸形出血1例
- 2024年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胃肠道血管畸形出血少见。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回肠血管畸形患者,经小肠镜诊治止血的经过,旨在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刘爱玲任琳琳闵丛丛孟品陈浩刘华毛涛丁雪丽田字彬
- 关键词:胃肠出血血管畸形小肠镜
- 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被引量:2
- 2021年
-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重症之一,尤其是疑难或危重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本文讨论了1例反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经多学科协作诊治最终诊断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进一步对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和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出血停止,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 刘爱玲荆雪武军刘华王彦华周璇胡骁赵清喜丁雪丽田字彬
-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动脉栓塞
- 肝脏穿刺活检装置固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肝脏穿刺活检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组件、穿刺机构组件和控制装置,在固定装置组件内设置吸盘、固定环和把手,通过握住把手向下压,将吸盘内部的空气排出吸附在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表面,同时用手握住把手控制固定装置的位...
- 叶素素张新雷陈维萍刘爱玲夏頔
- 血清学比值指标评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清蛋白(ALB)、FIB/总胆红素(TBIL)、FIB/间接胆红素(IBIL)、C反应蛋白(CRP)/ALB、CRP/TBIL及CRP/IBIL等比值指标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下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UC病人的临床、实验室及内镜学资料。以内镜Mayo评分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内镜缓解组(n=32)、中度活动组(n=51)及重度活动组(n=40),分析3组间各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中重度UC的诊断效能。结果内镜缓解组、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病人的年龄及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36,χ^(2)=56.81,P<0.01)。3组间各血清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70~40.78,P<0.001),其中,重度活动组的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CRP/IBIL及FIB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活动组和内镜缓解组,中度活动组亦高于内镜缓解组(Z=20.62~53.97,P<0.05);且上述各指标与UC内镜下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r=0.494~0.577,P<0.001)。而重度活动组及中度活动组的血清TBIL、IBIL均低于内镜缓解组(Z=21.17~41.28,P<0.05),且两指标与UC内镜下活动度呈负相关关系(r=-0.437~-0.41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RP/TBIL、CRP/IBIL是血清学比值指标中评估UC内镜下中重度活动效能最优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16。结论血清学比值指标在评价UC内镜下中重度病变方面表现良好,CRP/TBIL及CRP/IBIL是效能最优的指标。
- 闫静武军张晓静刘爱玲徐楠徐永红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临床实验室技术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 抗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累及结直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UC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需要动态监测和评估。目前常用的病情监测和评估的手段包括C反应蛋白(CRP)、粪钙卫蛋白(FC)及结肠镜等。但CRP缺乏特异性,FC无法有效鉴别UC及克罗恩病,结肠镜肠道准备复杂且有创,患者依从性差。故寻找具有能够诊断及评估UC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无创生物学标志物是临床的迫切需求。研究发现抗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对UC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可能成为重要的临床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抗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在UC中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范梦华刘爱玲王曰媛张淏丁雪丽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生物标志物
- 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管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报道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成年人小肠及肠系膜淋巴管瘤。小肠淋巴管瘤罕见,多见于婴幼儿,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可表现为出血、梗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小肠CT重建、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刘爱玲郭栋武军丁雪丽闵丛丛王小炜毛涛付伟伟赵清喜刘华
- 关键词:淋巴管瘤胃肠出血
- 以腹泻为首发表现的Glu81Lys基因突变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1例
- 2023年
- 报道1例以Glu81Lys突变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老年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表现为腹泻、下肢无力、四肢肌肉萎缩、感觉异常、反复晕厥及体位性低血压,检查可见病变累及消化、周围和自主神经及心脏系统,口服氯苯唑酸效果不佳,最终因心力衰竭死亡。
- 刘爱玲刘艺闵丛丛任琳琳刘华毛涛田字彬丁雪丽
- 关键词:腹泻淀粉样变性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突变
-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生物电阻抗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A)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住院UC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营养指标(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及人体成分),测量PA值。根据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根据PA水平将UC病人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间病人临床特征、营养指标的差异,分析PA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低PA组40例(34.78%),正常PA组75例(65.2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营养不良的PA女性最佳截断值为4.57°,灵敏度和特异性为0.778和0.905,男性最佳截断值为5.48°,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784和0.812。与正常PA组比较,低PA组的营养不良病人比例更高(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P<0.05);人体成分中的骨骼肌、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腰围、四肢骨骼肌指数(SMI)、去脂体质量(FFM)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浮肿指数更高(P<0.001),重度疾病活动比例及改良Mayo评分更高(P<0.01),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更高(P<0.05);住院费用更高(P<0.001)、住院时间更长(P<0.001)。PA与BMI、Alb、Hb、骨骼肌、BCM、BMC、SMI、FFM呈正相关(P<0.05),与浮肿指数、CRP及ESR呈负相关(P<0.001)。低PA(OR=0.016,P=0.047)和低FFM(OR=0.528,P=0.006)是UC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PA可以较好的预测住院UC病人营养不良,低PA组UC病人更容易合并营养不良、人体成分不同程度降低,炎症指标更高,住院时间及费用更高,可推荐PA作为住院UC病人营养评估的常规检测指标。
- 刘仁娟田字彬王丹丹刘思凡刘爱玲荆雪丁雪丽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相位角
-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消化道GCT的认识及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消化道GCT病人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病人中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49.36±8.45)岁;发病部位为食管17例(77.27%),回盲部2例(9.09%),结肠3例(13.64%)。17例病人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内镜下病灶最大径0.29~2.00 cm。22例行CT检查,6例食管壁略增厚,1例盲肠壁略增厚,余15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行PET-CT检查,食管下段轻度增厚,结节状代谢增高,SUVmax约2.1。22例行内镜检查,病灶黄色15例(68.18%),白色7例(31.82%)。13例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7例(53.84%),黏膜肌层5例(38.46%),固有肌层1例(7.70%);病变低回声12例(92.30%),低回声混有少量高回声改变1例(7.70%),回声均匀10例(76.92%),回声欠均匀3例(23.08%)。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所有病灶均表达S100,部分表达CD68、SOX10、Ki-67、SDHB、CD34。20例行内镜下治疗,1例行手术治疗,1例随访。病人随访7~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除1例病人化疗后失访,余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消化道GCT以男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EUS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对其诊断率,确诊需依据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晓静赵文君孟品刘爱玲徐楠徐永红
-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腔内超声检查
- CD3^(+)HLA-DR^(+)活化T淋巴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药物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3^(+)HLA-DR^(+)活化T淋巴细胞(简称活化T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96例UC患者,根据纳入患者活化T细胞水平分为活化T细胞升高组和活化T细胞正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活化T细胞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活化T细胞升高组与活化T细胞正常组比较,重度UC患者更多(P<0.001),CRP和ESR水平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化T细胞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和CRP水平均呈高度相关(P<0.001)。两组患者药物疗效分析,活化T细胞升高组的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 VDZ)临床缓解率和糖皮质激素有效率更低(P<0.05),两组间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IFX)临床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ROC曲线分析,活化T细胞水平预测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AUC=0.854,P<0.001)、VDZ(AUC=0.859,P=0.002)和糖皮质激素(AUC=0.699,P=0.027)疗效的cut-off值分别为5.35%、3.35%、4.55%。结论 外周血CD3^(+)HLA-DR^(+)活化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能够初步预测UC疾病重度活动并提示VDZ可能疗效不佳。
- 耿白璐郭静胡晓飞刘爱玲武军田字彬丁雪丽
- 关键词:淋巴细胞活化HLA-DR抗原